趙匡胤有沒有後代?

歷史一書生


要說在歷史上那個朝代的經濟文化最為繁榮,那肯定就是宋朝無疑,雖然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總是很屈辱,總是向少數民族賠款,最後還被少數民族給滅了,但是不可否認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而且宋朝的建立結束了天下四分五裂的狀態,這在當時是有積極的意義的。而宋朝的建立者正是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他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屋,香飄大姐,所以才有個小名為香孩兒,趙匡胤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政治家。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不凡的才能,到處遊歷想要得到重用,可是屢次碰壁,終於返回北方。

據說當時趙匡胤在南方一無所獲,最紅流落到一座寺廟裡,寺院裡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資助給你,你往北去會有奇遇。”趙匡胤就此返回北方,加入到郭威的帳下,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趙匡胤深得郭威看重,從一名小校升任郭威的護衛,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從此開始成為一名下級軍官,而趙匡胤跟郭威的外甥兼樣子柴榮的關係相當的好,在柴榮麾下效力,這也給他以後騰飛結下了因果。

顯德元年柴榮即位,北漢聯合契丹進犯後周,柴榮御駕親征,這一次趙匡胤隨駕,雙方在高平展開決戰,在不利於周軍的情況下,趙匡胤身先士卒,鼓舞士氣,率軍反敗為勝,被柴榮任命為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開始進一步得到柴榮的信任,後來跟著柴榮征伐淮南,被任命為都指揮使,並且成為節度使,大權在握。

在柴榮徵契丹途中,趙匡胤頂替張永德擔任殿前都點檢,正式成為殿前司的老大,柴榮死後,他被部下擁立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了大宋,從此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皇位繼承人問題

趙匡胤成為皇帝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採取杯酒釋兵權將軍權集中到朝廷的手裡,行政權和財權也被中央給收回,消滅了軍閥割據的基礎。而且趙匡胤南征北討,基本上消滅了各地的割據政權,出了北方的北漢,其他地區基本上都被納入到了大宋的領土,所以說趙匡胤還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正直壯年的趙匡胤突然暴斃,繼承皇位的是趙光義,是他的弟弟而不是趙匡胤的兒子,甚至說是趙光義謀殺了哥哥,為什麼這樣說呢?

史書記載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彷彿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當夜,太祖駕崩,宋皇后讓王繼恩去叫秦王趙德芳來。但在這時,王繼恩忽然叫道“晉王來了!”宋皇后見趙光義,大吃一驚!對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改元太平興國。

從這一段看來,趙匡胤是有兒子的。

趙匡胤的兒子們

趙匡胤前後一共有三任皇后,至於妃子則沒有清晰的記載,其中第一任皇后賀皇后給他生了三子兩女。

長子滕王趙德秀,早亡。這個滕王也是在後來追封的。
次子燕懿王趙德昭,這個就是趙匡胤其實的長子了,當時他應該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在趙光義即位後,隨著趙光義攻打幽州,趙光義騎驢逃走,眾人擁立他為皇,被他拒絕,後來趙光義安全回來,對趙德昭心存芥蒂,趙德昭恐懼之下,自殺而死。其九世孫為宋理宗趙昀
三子舒王趙德林,早亡
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此人就是影視劇中著名的八賢王,他是在趙光義當皇后後,在睡夢中死的,當時年僅22歲,所以很多人說他是被趙光義下的黑手。六世孫為宋孝宗趙眘,七世孫為宋光宗趙惇,八世孫為宋寧宗趙擴。所以說趙匡胤是有兒子的,只不過兒子們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的後人在南宋當上了皇帝。


天楓說


當然有了,只不過由於北宋自趙匡胤後的所有皇帝均是其弟趙光義一系的,所有他的後代被人為的弱化了,估計是老天有眼,在他去世後的185年,他的後人重新成為大宋的皇帝,直到宋朝滅亡。

宋太祖趙匡胤一生有4子6女。兒子有長子滕王趙德秀、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三子舒王趙德林、四子 秦康惠王趙德芳,女兒有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

公元976年11月14日,50歲的趙匡胤在燭影斧聲後突然駕崩,未留下任何遺照,在質疑聲中其弟趙光義繼位為君,當時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均已成年,數年後宋太宗趙光義和宰相趙普推出了《金匱之盟》,根據該盟約,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后在臨終前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趙光義取得了繼位的法統依據。

根據“金匱之盟”,帝位在趙光義兄弟傳承之後,應該重新傳給趙匡胤的兒子,但是,在宋太宗年間,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均因各種原因死亡,由此,大宋帝位便一直在太宗一系傳承了下來。

也許是天不絕趙匡胤一系的皇位權,趙德昭和趙德芳均留下了後代,南宋初年,高宗唯一的兒子受驚嚇而死,無子的高宗聽信大臣之言,選擇了太祖的後代為繼任者。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繼位為宋孝宗,數代後,趙德昭的九世孫趙昀又繼位為宋理宗。


史海小白丁


趙匡胤(927~976)是北宋開國皇帝,他是奪了後周柴榮之子柴宗訓的江山而建立起來的國家。

原來趙匡胤是後周皇家禁衛軍都檢點(相當於京師武警總司令),是柴榮十分信任和器重的人。柴榮臨死前把自己的兒子柴宗訓(恭帝)和老婆交給他輔佐,誰知道柴榮去世不久,趙匡胤就在其黨羽的擁護下,借戰爭的理由,把軍隊拉出去。然後在河南新鄉一帶「陳橋驛」發動政變奪了天下。

趙匡胤黃袍加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這一年他33歲。

趙匡胤就是歷史上的宋太祖,我們讀歷史突然發現,50歲的趙匡胤死後不是由他的兒子接班,而是由他的弟弟趙光義(939~997)接替了皇位。


▲趙匡胤

這就令人奇怪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皇位繼承製一般是“父死子繼”,沒有後代子孫才實行“兄終弟及”的辦法,難道趙匡胤沒有兒子?

我可以告訴大家,趙匡胤有後代,他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不過成活率只一半,也就說早亡了5個,活下來了5個。

這五個子女分別是兩子三女,即次子燕懿王趙德昭(951~979)、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959~981)。三個女兒分別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和陳國大長公主。

既然趙匡胤有兒子,為何他不讓兒子接位,而是讓他弟弟趙光義接替皇位呢?

趙匡胤是在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和弟弟趙光義在宮中飲酒後猝死的,有人說是趙光義害死了哥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燭光斧影的故事。


▲趙光義

但是誰也沒見,歷史上也沒有記載,這只是一個千古之謎。

趙匡胤死時,他的次子趙德昭25歲,第四子趙德芳17歲。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的兩個兒子都符合繼承皇位的條件。

然而趙光義卻搶先一步做了皇帝,他聲稱是奉哥哥遺詔稱帝的。然後封侄子趙德昭為節度史和郡王,封趙德芳為節度使。

後來趙光義為了證明他的繼承合法性,拿出了杜太后生前立下的遺書——金匱之盟。這份遺詔是真是假無人知道。

杜太后是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光義的親生母親。“金匱之盟”主要意思是:吾兒(指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當上北宋的皇上,她認為是後周“主幼”才奪了其江山,為了防止北宋出現這種情況,有必要做一個調整。


▲趙德昭

金匱之盟上寫道:“吾兒百年之後,由其弟趙光義接替皇位,等趙光義百年之後,再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兒子。這樣一來就避免了“主幼失江山”的危險,這個辦法看起來不錯,執行起來卻很難。

咱們暫且不管“金匱之盟”是真是假,趙光義死後,人們發現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早已去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是在28歲時死的,據說有一次打仗時趙光義突然失蹤了,手下大臣擁立趙德昭繼位,後來趙光義死裡逃生回來了。

趙光義對議立侄子當皇帝一事耿耿於懷,有一次,趙德昭勸趙光義封賞有功之臣,趙光義冷冷地說,“等你當了皇帝你做主封賞隨你,現在我是皇帝我說了算,不封賞,”說完拂袖而去。趙德昭感到受到了侮辱很生氣,回家後自縊而死,其實這是趙光義所樂見的事情。


▲趙德芳

四子趙德芳是在23歲時死的,民間傳說他也是被叔叔趙光義害死了。兩個侄子都死了,趙光義百年之後只好把他的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恆。這就是歷史上的宋真宗。

綜上所述,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有兒子,金匱之盟決定了趙匡胤的兒子必死無疑。


秉燭讀春秋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位兒子,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行為讓後人疑惑難解,他死時在世的兒子大的已有二十五歲,也不算小了,所謂的金匱之盟防止幼君步五代後塵的禍患並不存在,兄終弟及迫切性理由並不充分。而趙匡胤死後,當上皇帝的趙光義不單立即對寡嫂開寶皇后宋氏改顏相向,之後更有明顯打擊,並且對金匱之盟約定的後繼者趙廷美也毫不手軟,逼得他吐血而死。趙匡胤的兒子下場也並不好。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早亡,活到太宗朝的只有二子趙德昭和四子德芳。但這兩人也是年紀輕輕就死亡,活不過宋太宗。宋太祖去世,趙德昭的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任命他為京兆尹,又封武功郡王,與齊王趙廷美在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以示與眾不同。趙光義雖表面尊崇弟弟和侄子,猜忌之心並不平息。(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在宋太宗率軍攻打北漢時,遼國出兵救援,趙德昭也隨軍在側,戰事呈膠著狀態,一天夜裡,宋太宗突然失蹤,得到消息,眾將大犯嘀咕,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大家商議打算推趙德昭當皇帝,正議論間,趙光義突然回來了,聽說這件事,心中大怒,回師後故意不封賞有功將士,趙德昭不知死活,主動為眾將請封,趙光義說,等你當了皇帝,你想怎麼封就怎麼封。(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這是非常重的話,趙德昭聽了接受不了,君疑臣死。宋史說當天退朝後,趙德昭就自殺了,時年二十九歲,趙光義得知還專門跑過去大哭一場。趙匡胤活著的還有第四子趙德芳。趙德芳合理更引起趙光義的忌憚。趙匡胤的續絃宋皇后更偏愛趙德芳,在趙匡胤猝死的當時,馬上傳令太監王承恩急召德芳進宮,扶立之意明顯,無奈王承恩是趙光義的人,沒有遵照命令,喚了趙光義進宮,事情的發展才沒有脫出趙光義控制。(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有此前因,宋皇后不受趙光義待見,趙德芳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雖然官職從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到加任檢校太尉。權位顯赫,事蹟卻少有史載,更奇怪的是,也是年經輕輕就死了,在他二哥逝世後的第三年,才二十三歲的德芳就病逝了。太宗也親臨痛哭,對於死於何病,卻沒有記載。後人根據各類傳說,把趙德芳進行演繹,成了影視上的手執金鐧,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八賢王形象。史實上德昭德芳二人都有子孫傳世。


南方鵬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都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帝王。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結束了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實現了長江、黃河流域的再次統一。

宋太祖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眾所周知,宋太祖去世後並未傳位子嗣,而是傳位弟弟趙光義,史稱宋太宗。正是如此,人們一直很關心宋太祖死後,他的後代命運如何。

太祖四子中,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沒有留下什麼事蹟,也未能留下子嗣。宋徽宗時,趙德秀被追封為滕王,趙德林被追封為舒王。

太祖的血脈主要由次子趙德昭一脈和四子趙德芳一脈傳承。

相傳,宋太祖當年與母親杜太后訂下“金匱之盟”,雙方約定,太祖百年之後傳位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傳位弟弟趙廷美,然後由趙廷美傳位太祖次子趙德昭。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約定是因為當時太祖兩個在世的兒子年幼,杜太后擔心太祖去世後幼子當國國家混亂。太祖對此也深以為然,在他死後由弟弟趙光義繼位。

趙德昭生於公元951年,宋太祖去世時已26歲。宋太宗繼位後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按照五代以來的傳統,未來皇位的繼承人便是京兆尹,封王,種種跡象表明,趙德昭就是未來皇位繼承人。

公元979年,趙德昭隨宋太宗出師攻打幽州,此次北伐出師不利。一天夜裡,宋太宗突然失蹤,人們慌了手腳,有人便謀劃要立趙德昭繼位。後來,宋太宗平安回來,得知此事很不高興。回到汴京以後,趙德昭請求太宗封賞隨軍人員,太宗心中不悅,訓斥道:“等你自己當皇帝了再封賞也不遲。”

趙德昭聞聽此言十分惶恐,回到府中便自殺而已,年僅29歲。趙德昭死的很突然,讓宋太宗也措手不及,他抱著趙德昭屍體哭道:“痴兒何必如此。”

趙德昭死後追贈中書令,封魏王。宋真宗時追贈太傅,後又追贈太師。

趙德芳生於公元959年,太祖死時也已18歲。宋太宗繼位後曾歷任多職,但多是虛銜,並無實權。公元981年,年僅23歲的趙德芳病逝,至此,宋太祖四子全部去世。

趙德昭和趙德芳死後,他們的後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北宋滅亡後,宋高宗趙構繼位,由於趙構在“靖康之難”中受了驚嚇,失去生育能力,幼子又過世了,便決定在宗親中選立繼承人。

趙構認為宋太祖功業顯赫,其後人卻無緣皇位,於是,決定從太祖的支脈中選繼承人。此時,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被選中。

公元1162年,趙構退位,傳位太子趙昚,史稱宋孝宗。宋孝宗傳子趙惇,趙惇傳子趙擴,史稱“宋寧宗”。宋寧宗無子,便立了趙德昭七世孫趙昀為太子,公元1224年繼位,史稱“宋理宗”。

至此,趙德昭和趙德芳的後代都繼位做了皇帝,只是南宋小朝廷軟弱無力。宋理宗以後沒多久便被蒙古所滅。

有人說,北宋皇帝傳九人,南宋皇帝傳九人,兩宋十八帝,太祖之後八人,太宗之後八人,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歡喜的經典


趙匡胤有沒有後代?有的。

趙宋前兩代皇帝兄終弟及,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成了北宋的第一任皇帝,他在50歲的時候突然暴斃而亡。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在歷史上也是一樁懸案,野史流傳認為是他的弟弟趙匡義謀殺了自己的胞兄,“燭影斧聲”這個關於謀殺和篡位的典故在野史中被人反覆提及。

(影視劇中的宋太祖)

在宋太宗趙匡義即位後,趙匡胤留下的兒子沒幾年就因為各種原因死了個乾淨。

趙匡胤總共有四個兒子。

長子,早亡,估計是夭折了,不重要,略過。

次子是燕懿王趙德昭。

在他叔叔趙匡義即位後封了個武功郡王,擔任京兆尹和侍中的職位,趙匡義即位三年後,也就是979年,被宋太宗訓斥後自殺了。

三子,早亡,不重要,略過。

四子是秦康惠王趙德芳。

趙德芳在22歲的時候,也就是趙匡義即位第六年,突然病逝。

也就是說,趙匡胤的兒子輩在他們的叔叔趙匡義登基後都沒活多久,但是趙匡義並沒有把事情做絕,他的孫子輩都活了下來。

(影視劇中的宋太宗)

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宋朝的皇帝經常性的斷子絕孫,宋高宗趙構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兒子,卻又夭折,沒辦法只能過繼宗室的孩子當養子以承繼大統。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做法,宋高宗趙構並沒有找與自己血緣關係更近的高祖趙匡義留下來的宗室支系,而是選擇了與自己血脈更疏遠的趙匡胤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當養子,這也就是未來的宋孝宗。

從宋孝宗之後,趙宋王朝的帝位又回到了趙匡胤的子孫手中,即便後來又有絕嗣的皇帝,找的也是趙匡胤的子孫。

(影視劇中的宋高宗)

對宋高宗為什麼要傳位給趙匡胤的支脈,有這麼幾種猜測:

有一種說法是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曾經在母親杜氏臨終前的立下了“金匱之盟”,是確有其事,所謂“金匱之盟”就是宋太祖死後由其弟趙匡義繼位。

宋高宗傳位給趙匡胤的子孫也是在履行這個盟約。

這個跨越實在夠大的,“金匱之盟”原本也就是約定了一代的繼承事宜,十幾代之後再來追究其事,未免也太牽強附會。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宋高宗趙構因為靖康之變,大受刺激,覺得是先祖奪人之位才引致如此之奇恥大辱,所以才把帝位還給了趙匡胤這一支。

我覺得這種說法的可信度至少比上面那一個合理性稍微強一點。

不管怎麼說,趙匡胤的子孫是有的,還很多,沒準各位身邊的某人就有他的血脈。


閒話說歷史


肯定有啊。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雖然他建立的北宋沒能夠完全統一天下,但毛主席還是在《沁園春·雪》中將他與秦皇、漢武、唐宗、成吉思汗放到了一塊,歸類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

趙匡胤是多面的,最主要的是他繼承了後周世宗的遺志,繼續了後周未完的事業,結束了紛紛擾擾的五代十國時期,實現中原大部分地區的統一,並杜絕了武將分裂的可能性。

五代十國時期雖然僅有幾十年,但分裂可謂一盤散沙,如果沒有再一次的統一,結合遊牧民族的南下,恐怕又是一場魏晉南北朝。

趙匡胤的皇位並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這一直是個迷案,因為趙匡胤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

趙匡胤共有四子,分別是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和四子趙德芳。

老大趙德秀和老三趙德林在史書的記載都很少,原因是他們很早就夭折了,連名字都沒有,一百多年後宋徽宗閒的沒事才追賜了這哥倆名字和爵位。

老四趙德芳的記載也不多,因為他也不長壽,23歲就去世了。

關於趙德發的死因,史書上記載是病逝,當然有些人從趙光義繼位的謎團中引申出趙光義殘害侄子,並沒有明確證據,也無從作答。

接下來是老二趙德昭,他的死是真真正正跟趙光義有關了。

趙德昭雖是次子,但是大哥早夭,他實際上就是趙匡胤的長子,可謂是太子的不二人選,所以趙匡胤也很注重對他的栽培,不過奇怪的是趙匡胤在世時一直沒給趙德昭封王。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已經26歲了,不小了,雖然趙匡胤沒立太子,但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一般戲碼就是他被大臣擁立啊,誰知這戲碼不一般,趙德昭的叔父趙光義拿出個“金匱之盟”,以兄終弟及的名義繼位,趙德昭被封為武功郡王。

按照“金匱之盟”,皇位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再到他弟弟趙廷美,接著轉到趙匡胤兒子也就是趙德昭兄弟手裡,所以趙光義給了趙廷美和趙德昭位在宰相之上的地位。

然而皇位一朝在手,不傳給自己兒子怎麼甘心呢?趙光義自然是要整整弟弟和侄子的。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隨趙光義攻打幽州,一夜軍中驚亂,一時間竟然找不到趙光義在哪,為了避免群龍無首,有人提議立趙德昭為帝,結果趙光義回來了。

親兒子上位都有可能引發皇帝暴怒,何況是侄子,因此趙光義大為不滿,班師後也不給功臣封賞,趙德昭就去勸,趙光義怒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然後,趙德昭回去就自殺了,年僅29歲。

古人結婚早,雖然趙德昭和趙德芳都是二十多歲去世,但並非無後,趙德昭有五子,趙德芳有三子,也就是說趙匡胤有八個孫子,他的所有後代都來源於這八人。

趙德昭和趙德芳死後,他們的後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

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宋徽宗一大家子都被金人擄走,只跑了一個康王趙構,也就是建立南宋的宋高宗。

宋高宗原本是有兒子的,但卻夭折了,加上他在戰爭中收到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在宗親中選立繼承人。

趙構沒有在趙光義這一脈選,而是在趙匡胤這一脈選,最終選定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即後來的宋孝宗。

宋孝宗宋孝宗傳子趙惇,趙惇傳子趙擴,即宋寧宗,宋寧宗無子,收養趙德昭的七世孫趙昀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理宗。

宋理宗時期南宋連蒙滅金,正式與蒙古開展,拉開亡國的序曲。

南宋滅亡後,宋朝皇室散落民間,並沒有被屠盡,所以趙匡胤肯定是有後人的。


平沙趣說歷史


趙匡胤有四子:長子滕王趙德秀,二子燕王趙德昭,三子舒王趙德林,四子秦王趙德芳。其中趙德秀,趙德林早亡。趙德昭有五子長子趙惟正、次子趙惟吉、三子趙惟固、四子趙惟忠、五子趙惟和,均為郡王、郡公等;趙德芳三子長子為高平郡公趙惟敘、次子英國公趙惟憲、三子南康郡公趙惟能。後因宋高宋趙構無後,找到太祖七世孫、趙德芳的六世孫趙伯琮改名趙昚即皇帝位,即南宋孝宗。後面皇帝都是趙匡胤後人。如今趙姓皇室後人多定居在福建省漳浦縣湖西鄉碩高山趙家堡,福建省華安縣銀塘村。部份亦移居朝鮮半島,如橫城趙氏、白川趙氏等。


傷無雪


有。

南宋第二個皇帝宋孝宗趙眘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從趙眘開始,宋朝帝位一直在趙匡胤的後裔中傳承。而從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恆一直到南宋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宋朝帝位一直在趙光義的後裔中傳承。趙匡胤是趙光義的親哥哥。趙構在兵變中被驚嚇陽萎了,無生育能力,才從趙匡胤後裔中挑選了趙眘做為養子,後來扶持他接了皇位,即宋孝宗。

元朝著名畫家趙孟頫是趙匡胤的十一世孫。

趙孟頫有3個兒子趙亮、趙雍、趙奕,其中趙雍也是元朝一位著名畫家。


跪射俑


南宋趙昺不就是趙匡胤後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