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小作坊,到如今的500強,離不開“狼性”任正非的管理之道

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收40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2%,明顯高於前兩年同期15%的增速。

淨利潤率為8.7%,淨利潤349億元。

華為成立30年,創造出了4000倍的增長奇蹟。

與一年前瀕臨滅頂的中興不同,華為扛住了禁令的打擊,生產從未停止,供應鏈從未中斷。華為和中興都是通訊領域的佼佼者,曾經的中興遠遠超越華為,而現在的華為卻已經遠遠超越中興。

到底是什麼讓華為從2萬1千元起步的小作坊,成長為今天名列世界500強排行榜61位的世界級大企業呢?

這都離不開任正非的管理有方!

20年前的1997年,在《華為基本法》的起草過程中,起草小組的一位教授曾經問任正非:“人才是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任總的回答則出人意料:“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在《華為基本法》裡有一句話叫做:“認真負責、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而不是像很多企業那樣泛泛的講“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華為基本法》中還有一句更厲害的話:“我們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

華為不僅僅是一家經營通信業務的公司,更是一家經營人才的公司,再由人才的不斷增值來支撐業務的長期健康發展。從本質上來說,華為是一家人才運營型企業。——吳建國

那麼任正非到底做了哪些動作,才有瞭如今的華為?

原華為HR副總裁吳建國從精準選配、加速成長到有效激勵,用華為“三位一體”人才管理之道,教你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們為什麼要學華為

組織能力相關的學習之所以現在特別火熱,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進入了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生代企業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或者說具備指數級增長的潛力,但儘管業務可以實現指數級增長,組織能力卻可能連線性增長都難以實現。最終,隨著企業規模與業務複雜度兩個變量的增長,組織能力的軟肋愈加凸顯,最終導致成長難以持續。

對於正在轉型升級的傳統企業來說,同樣存在兩個變量:一是從模擬製變為數字制,即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經營,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量;二是前所未有地進入到以用戶為中心或以客戶為中心的階段。在此背景下,儘管企業原來的組織能力還不錯 ,但在新的環境下卻可能變成“老牛拉車”。

以上就是今天出現組織焦慮或者組織學習熱潮的重要背景。

學習華為的組織能力建設為何有價值?目前華為的營收已經達到約7000億元,成為了真正的“巨無霸”,多數企業跟它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我們要講的不是華為的今天,而是華為組織能力的進化。

心動了嗎?福利來襲,點擊下方鏈接免費觀看《華為管理之道:企業如何以人致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