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閒置土地越來越多,農民如何才能讓閒置土地“忙”起來?

羅田慄先生


伴隨經濟的發展,務工收入逐漸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聚效應越來越明顯,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現象也越來越重,導致了農村閒置土地數量越來越多。大量農村閒置土地問題既讓人痛心,更與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充分激活農村閒置土地,讓“閒”的土地重新“忙”起來,已經成為國家處理三農問題的出發點之一,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創業機遇和空間。

一、農村閒置土地的幾種類型。現在農村閒置土地的類型可以分為兩類:撂荒耕地和閒置宅基地。

1、撂荒耕地。嚴格的講,撂荒耕地是違法行為,連續撂荒兩年以上的由當地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並重新發包。但是,實際落實過程中,對撂荒土地收回力度仍然不夠。產生撂荒耕地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外出務工導致無人耕種、務農人口老齡化無力耕種、當地自然條件差導致撂荒。

2、閒置宅基地。一是我國的多數村莊在建設過程中缺少規劃,宅基地安排比較隨意,導致村莊內部空閒建設用地較多;二是伴隨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由於居家搬遷、無人居住導致的空閒房屋、宅基地;三是在80、90年代人口大量增長期間,村莊分配宅基地數量過多,從而產生的閒置。

下面的圖片是比較典型的一個村莊,全村人口僅550餘人,耕地350餘畝,而村莊佔地達160餘畝。在村莊內,閒置的宅基地佔比約30-40%,保守估計閒置近50畝。

二、國家激活農村閒置土地的相關舉措。

1、解決撂荒土地的相關政策。第一是國家現在大力提倡進行耕地流轉,鼓勵農民將無人、無力耕種的土地流轉給有意願發展農業生產的人或企業,解決無人種地的問題。各地的耕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工作基本完成,在確權登記的基礎上,各級都在鼓勵農戶將耕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或入股參與產業發展,中央近期也將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對耕地流轉政策進一步規範、扶持。針對農業生產企業或個人資金缺乏、融資難的問題,出臺了扶持以耕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的政策,山東省實施了“魯擔惠農貸”政策(其他省也在相繼出臺類似貸款,免擔保,國家對基本利率進行部分補貼)。部分地區也已經進行了耕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的試點,也在釋放著讓耕地承包經營更具靈活性的信號。這些政策的出臺,都是為了讓耕地有人種、“活”起來。

第二是對自然資源條件差的地區鼓勵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解決無法耕種的問題。中央和相關省市都落實了退耕還林、還草的實施補貼,以補貼來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並通過發展林業、畜牧業來進行農業生產的轉型。

2、解決空閒宅基地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相關政策。2019年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工作試點縣進一步增加,實施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鼓勵農村宅基地通過流轉進行盤活的政策信號越來越明顯;2019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又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做出了部署,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經過相關程序,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經或者個人直接使用。這些政策的出臺,在解決農村閒置宅基地(建設用地)的同時,也給預備在村莊發展產業而苦於無地可用的部分企業或個人新的機遇。

三、如何在國家鄉村振興、激活農村閒置土地的過程中找到商機。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下,通過國家對激活農村閒置土地相關政策分析,可以看出,國家對發展農村產業、振興農村經濟的堅定決心和強烈意志。國家的覺心,各級政府的鼓勵和扶持,都意味著農村發展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農村創業的新機遇也已經到來。如何把機遇轉化成商機呢?我個人建議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參與耕地流轉,實施規模化農業生產。現在農業生產的現狀是:農業農業生產利潤低,而不是無利潤;農業生產沒有適當規模,就難以產生更高利潤;我國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差異化逐漸拉大,特色、優質、高端農產品市場規模在逐年加大。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對當地實際特產、優勢農產品實施規模化生產的前景仍然遠大。即使是進行相對簡單的糧食作物規模生產,仍然具有較好的利潤空間。

2、積極參與“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農業轉型。還林、還草、還湖後耕地減少的同時,帶動了自然環境的好轉,也為發展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打下了基礎、帶來了機遇,讓優良自然環境優勢成為水產品、肉製品、乳製品的品牌優勢。

3、創建農產品初加工企業、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各級對城市建設用地供應收緊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宅基地、村莊空閒建設用地,直接在產地實施初加工成為各深加工企業的必然選擇,現在各級政府都出臺了對農產品初加工企業的補貼扶持政策,創建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提。

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較多,這也給農村帶來了成熟的技術工人,對於有一定銷售渠道、生產經驗的返鄉人員,發揮個人特長,利用農村閒置土地創辦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實施來料加工等將成為可行的創業之道。在自身創業的同時,也實現周邊群眾的本地化就業。


悟方高


糧食價格非常非常低啊!種子肥料太貴,不要說人工費哦,我老子(70歲)一天小工170可以買多少東西呢!我堅決不讓他幹了,還偷偷的幹哦,下一步農村可能要好一點吧,因為剛進城還有點新鮮,過一段時間花費(物業,水電,蔥蒜,肉)大了就行了啊!


傻胖132


農村目前因為老一套的種治模式,又因土地的回報率低,使得年富力強的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創業,閒置了部分的土地,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農民如何才能讓閒置的土地“忙”起來呢?我是這樣想的:


一、土地是農村產生效益的寶貴資源,為什麼不利用,反而被閒置起來呢?

土地一向都是農民最寶貴的資源,農民都是依賴土地而生存。沒有土地的農民,只能靠當長工、靠租別人家的田地耕種,成為佃戶,成為農奴。

歷史上為了耕者有其田,舉行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近代就有農民革命、土地革命。

農民能擁有自己的土地,是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通過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鬥爭,得來的。

以前交租交稅,農民都要種地,現在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不用交租,不用交稅,而且國家還給予許多補貼,農民反而還把土閒置起來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如下原因引起的:

1.現在國家政策好,社會發展進步,工業發達,農民可以從事非農業的工作。

2.農業雖然有國家多項補貼,但在社會勞動分配中,農業的獲利遠比其它行業人員的報酬低。從事農業的農民改行投身報酬比農業高的行業中去了。

3.人均面積少,專門從事農業生產又不能致富,甚至不能養家餬口,年輕人只能放棄土地的種植,到別處改行謀生。

4.老年人無力種植全部面積,只能種植部分,閒置部分。

5.土地的回報率太低,有的甚至有賠本的可能。農民沒有種地積極性。


二、農村到底是什麼樣的土地被閒置起來了呢?

要說土地被閒置了不少,依我在本地區多地觀察,這種情況有,但不是很多,不是很普遍。那到底是些什麼樣的土地被閒置起來了呢?


1.交通不便的田地。現在盡是些年齡較大的人從事農業,如果田地離大路路程遠,耕種、管理的時候,生產工具、生產資料很難到地裡,收穫時,莊稼又很難到大路邊。種植莊稼特別辛苦。這樣的田地可能就閒置了。

2.地塊、田塊面積很小。種下去收穫很少,管理又費時費力,這樣的田地有可能就閒置了。


3.土質貧脊的土地。有些土地種莊稼施很多的肥卻沒有收成,總呈賠本狀況,這樣的土地可能就閒置了。


4.易旱易淹的土地。有些土地,過了三天不下雨,作物就蔫了,有些一上地,下了幾場雨就淹掉了,這樣的土地有可能就閒置了。

三、哪樣的人家把土地閒置起來了呢?

依本村情況為例,一般閒置土地的是這些人家:

1.勞動為輸出的人家。農村如果專門從事農業,人均面積太少,土地回報率又很低,家庭農業很難致富,甚至難以滋養家人,只能外出務工。外出務工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老人生產勞動,別人家又不要,這樣的人家有可能就把土地閒置了。


2.退休家庭。有一人參加工作,現已退休了,而且子女都大了,退休金能過上很幸福的生活。這樣的人家有可能就把土地閒置了。


3.一些有手藝在身的人,如泥瓦匠、木匠等等,他們的職業收入很可觀,根本不用去種田地,這樣的人家有可能就把土地閒置了。

4.有些經商的家庭。有些人經啇,效益很好,既無時間、也無需要去種田地,這樣的人家有可能就把土地閒置了。


四、被閒置的土地是否有種植、利用的價值?

因各種原因被閒置的土地,如果長期不耕種,就會被野草慢慢荒蕪。只要及時複種,還是可以成良田良地的。


五、農村被閒置的土地,想什麼樣的辦法,才能使它“忙”起來呢?

土地閒置,確也令人可惜。但各種具體的原因,也情有可原。這些被閒置的土地,有哪些辦法,才能使它重新“忙”起來呢?


1.集體流轉。


閒置的土地,都是很零亂的,這裡一塊,那裡一塊,大一塊,小一塊的,耕種和收穫都很困難。本村一般都是無人接手承包的。


只有一個村組一個村組的集體流轉,給那些大的承包戶種植最好。這樣可以充分的利用現代技術,用機械化作業,把原來從大塊變小塊的土地,重新變成大塊。


農村土地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才有出路。現在都機械化、電器化、數字化了、遙控化了,可家庭農業卻還在原地踏步,一塊田地幾釐畝、幾分畝的,機器無法展開,還在沿用古老的耕種方法,鋤挖、鍬鍬、肩挑、手插等等。


只有丟掉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象農場一樣,用機械化作業,農業才有可能得到質的飛躍和發展。農民也才有可能從農業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2.栽果樹,

山區有美麗的風景,山區可以結合本身的自然優勢,種植果樹,這樣還不用象種莊稼那樣花費時間。把土地種上水果,特別是那些受歡迎的水果,比閒置在那裡,有百利而無一害。


3.養魚蝦

湖邊有美麗的風光,有充足的水資源,把閒置的低窪土地養殖魚蝦,利用起來,怎麼都比閒置強.


4.邀請城裡人來種。

網上看到好多城裡人說羨慕農村的土地,羨慕農村的田園風光,可以在網上邀請這部分的人來農村,這些閒置的土地,不收他們的租金,只要他們種好就行。


5.養殖

我們這裡有個年輕人,今年把他們村子裡的一片閒置的山地用來養雞,養了1萬多隻,現在第二批的雞又很大了。


一生好人大司馬


很簡單,讓喜歡從事農業的中小農戶參與土地流轉,讓他們從幾十畝做起,直接租給種植大戶也間接導致了土地撂荒,有的大戶種兩年騙國家補貼後就拍屁股走人,土地必須擁有長期使用權農民才會做長遠打算,有恆產者才有恆心,農業現代化需要恆心,農民的前途在於國家的正確引導,不要盲目推廣規模化,盲目推廣規模化更會造成土地撂荒,應該鼓勵那些中小散戶農民參與土地流轉,即使他們承包幾十畝土地也要扶植引導他們,這樣即可以保證農業從事人員的數量,解決就業問題,更能解決土地撂荒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為消費者提供多元的農產品。不盲目推廣規模化不代表不實行機器化和現代化,更多的人從事農業更有利於農用機械的市場發展,產品的與時俱進。但是農業的現狀是就那幾畝土地也沒必要購買機械農具,幾十畝後一切都值得了。讓願意從事農業的農民從幾十畝幹起,讓越幹越好的人在農業中競爭存活發展下去,遠比起點就補貼規模化的拔苗助長的方式好得多






川蜀仁兄


農村閒著的土地,我們這裡是半丘陵,半平面的地區,平面的土地適應大型機械的耕耘,已經基本流轉大戶承包。丘陵地水稻田三百每畝都沒人肯接收,如果國家統一平整土地,做好灌溉水溝,適合大型機械施耕,這樣就有人承包了,現在就是張家二分,李家一畝,高低不一,都是小機械在操作,費用大,所以荒廢的很多,流轉不出去,或者有些老人,幹不動了,國家也可出臺政策,在老人同意的情況下收回,給農村老人一個失地保險,土地歸集體統一流轉。這樣既解決了老人的生活問題,又能做到土地集中管理!



手機用戶71057459320A


首先我們這農民種地種的那些農作物,要買種子,買農藥肥料等等,還要自己投入人工用心的去管理,等到農作物有收成了,種出來了又沒有銷路,就算勉強賣出去了價格又很低,根本賺不到錢,自己辛辛苦苦勞作了一年,把種的農作物都賣了也賣不了幾個錢,如果家裡不養那些養生小動物的話,只是自己吃又吃不了好多糧食這些,還不如到城裡打工合算,如果只是為了平時自己夠吃的糧食,出去打工只要自己肯幹,只要用打工半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買夠吃一年的糧食了,自己又不用管,還不用擔心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農作物收成不好,這樣省心多了,其餘的打工時間賺得的錢可以用作自己的平常日常開銷不要超心還快活,還不要像種地那麼累讓人超心,現在農民誰還願意種地啊!那只有閒置了……

如果真想要把農民閒置的土地忙活起來的話,除非像城裡的幹部職工一樣,有固定的工資發放,還有補貼資金,所有的肥料,農藥都是免費補貼的,種出來的農作物又有固定的企業回收,這樣的話農民種地的極其性可能會帶動起來,就有可能把農村的閒置土地會帶動忙活起來不閒置了,不過要是真有這種好政策給農民那是不可能的,目前要想讓農民閒置的土地忙活起來還是很難的!除非農作物都有固定的企業回收,價格都提起來還有點希望盤活閒置的土地,這是我們這農村土地閒置農民不種的真實情況……





農村生活的快樂一家人


農村土地閒置撂荒,乍一看著實讓人頭疼心涼,如果就因此還是放棄的話,永遠都不會有效益體現。

我想你就省了點,好好利用你多餘時間,進一步規劃一下終會有舊貌換新顏的時候。

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三農領域那麼熱,你還等什麼,做一個新農人也不錯的。


桂中可歌


中國農村閒置土地越來越多,事實上不是閒置,而是無人耕種荒掉了,大片良田長滿野樹雜草,一片凋敞荒涼破敗之象,原因是種植不賺錢,辛辛苦苦一年下來賺不了幾個錢,更談不上養家餬口了,樓房倒是建了不少,農村很多地方一眼望去,到處都是樓房,與田園荒蕪農田長滿野草的荒涼景冢形成很大的反差。而樓房無論是新建和以前建好的,都不是種田所得而建,都是外出務工從事各種行業所建起來的。故此,種田根本賺不丁幾個錢,難於維計農村家庭的日常開支。

作為農村來說,大部分地方都是人多山多地少,有很多農村人均是o點3畝至Q5畝地而已,無論是山區還是丘陵地帶的農村都是如此。雖然田少,但正常耕作,畝產量還是可觀的,但只能解決溫飽,不能解決上學,疾病,特別是大病的問題。故此青壯年紛外出打工,田地就荒蕪了,剩下很少的部分老人仍堅持種地,只是很少的部分了,

種地不值錢,不能維持正常的家庭開支,所以農村的土地不是閒置,而是丟荒了。農田一丟荒,農村就呈現一片調敞破敗的荒涼景色。種一畝水稻田,早晚兩造,一年下來,賺不了一千元,外出打工搞建築或從事各種體力活,一天就能拿到250元或更多一點,那還誰願意去種田呢。

要想把農村的忙活起來,這不是農民的問題,是政府的問題,中國畢竟還是有近八億的農村人口,不可能全部湧進城市生存,民以食為天,一朝無糧不駐兵。如發生戰爭,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後果不敢設想,。要把農民農村的田忙活起來,政府應投入資金,實行高額補帖,並精準到戶。就不會產生呆不下去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這種現象。只有農村繁榮,五畜豐收,才是國泰民安


偉岸的根


出生農村的我,能親身體會到農村的閒置土地越來越多。要想讓閒置的土地忙起來,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

1、閒置土地流轉,當前常見的農村閒置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四種,即出租、出讓、轉包、入股。4種流轉方式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不懂的可以度娘一下。只有通過閒置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讓那些碎片的閒置土地形成規模化,實現效益最大化。

2、有償退出,這個政策不是每個地區都有,目前還在試點當中。當然,你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最好是在你能進城落戶並能過得比較好,不然農村房子沒了,城裡也沒地兒住,就是給自己挖了個坑。

3、參與項目,參與增減掛鉤項目,住進新房,舊房拆除復墾。村民若是沒有進城購房意向,也不願意有償退出宅基地,還可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住進新農房,同時使其老舊分散農房所在地得到復墾,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所幫助。自己提供土地,然後找合夥人種植作物,當然大田作物是不建議種,可以種一些經濟作物或者是大棚作物,然後你想參與其中的管理,在最後分成的時候多分一點,如果不想參與,就少分一些,這個前提要說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

以上幾種方法是我不成熟的觀點,每個地區也不可能安同一標準和方案實施。只能作為幾點建議和參考來作答。




阿龍的鄉村生活


我們這地勢處於丘陵地帶,十年前也閒置了很多土地,畢竟在農村生活的都是老的,小的,都不想去做很多地,一來也多不了幾個收入,二來還要照顧小孩。

不過,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在外面發展得好的人都想回來發展,為自己的家鄉出點力,共創美麗鄉村。

比如,把土地承包以後有的栽中藥材枳殼,有的成片的包來種橙子,有本地老臍橙,鵝蛋柑,長葉橙,沃柑,卡拉卡紅肉橙,柚子等品種。林下還可以餵養散放的土雞,雞把草也吃乾淨了,還不用施肥,一舉三得。還有的成片的包來種花椒,葡萄等等。還有的承包種油菜子,蔬菜等。怎麼都還是不會閒置的,只要你肯幹,就怕你不敢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