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首次入列中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

“感謝醫生為我救心救命。”住在高州市長坡鎮61歲的盧大爺,對高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三區的手術專家心懷感激。前段時間,他突感胸前壓榨樣疼痛,在當地診斷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生命垂危,離他最近的介入手術急救點是該院胸痛中心。該院一路為搶救盧大爺生命開闢“綠色通道”,進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盧大爺從到達醫院大門至堵塞的“心路”被開通,全程僅用17分鐘,心臟重新“滿血復活”。



  高州市人民醫院的急救能力不但贏得了村民信賴,而且進入“國家隊”水平。筆者從中國胸痛中心總部近期發佈的“關於2019年度第三批次中國胸痛中心及中國基層胸痛中心通過認證單位公告”獲悉,該院成為茂名地區首家通過中國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的醫院。
  胸痛很可能是“要命預警”,發生心梗時可按圖索驥。如今,全國最新胸痛中心急救地圖的小程序已經上線,市民掃描二維碼或微信搜索“胸痛中心急救地圖”,即可通過自動定位查看或搜索,更快找到周邊已通過國家級胸痛中心認證的醫院。目前茂名地區唯有高州市人民醫院入列全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有了胸痛急救地圖,一打開手機導航,就不會瞎跑瞎找醫院。”對於這個救命神器,村民紛紛點贊。


織密救治網 爭奪黃金“時間窗”
  高州是一個山區縣城,山高路遠,為了解決急性胸痛病人“轉運難、救治欠及時”的問題,今年高州市政府投入800萬元,連同高州市人民醫院自籌300萬元,建設覆蓋全市的互聯網醫院,撐起縣域急性心梗黃金“120分鐘”救治網。該院院長、胸痛中心主任王茂生教授指出:“醫院以信息化為支撐,把縣鎮村連成一張救治網,實現醫療數據共享和醫療救治的無縫銜接,形成一個新型的心血管防治體系生態鏈,救治更快捷。”


  隨著高州27家鎮衛生院“入網”,以高州市人民醫院為中心、全市鄉鎮衛生院為輻射點的區域性胸痛救治遠程網絡基本建立起來。該院與鎮衛生院的救護車雙向出車,快速銜接,爭搶最佳救治“時間窗”。救護車搭載智慧急救系統、實時動態心電圖傳輸系統,開展院前溶栓,成為移動的胸痛搶救室。在院內,120、急診科、介入室、病房無縫對接,病人堵塞的“心路”獲得再通時間大為縮短。
  據統計,該院開展心臟介入手術已達20年,2018年該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等心內介入手術1508例,心內專科能力位居全省第五名。今年5月至10月的月平均急診PCI手術25例,急性心梗病人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開通堵塞的血管平均耗時55分鐘,最短病例時間僅為14分鐘,速度明顯快於國家級胸痛中心認證指標的“90分鐘”。繞行急診和CCU直達導管室的比例60%以上,也優於國家級認證標準。
  為了織密胸痛救治網絡,該院首創“互聯網+村醫通”健康微信群模式,覆蓋高州全部鄉鎮的439個村委會,日常開展胸痛科普宣教、健康諮詢等,村民網上問診,專家免費答疑。該院還把胸痛、腦卒中中心急救綠色通道前移進村,為村衛生站配置心電圖機並免費培訓村醫,許多村醫已能夠讀取心電檢查,在家門口快速甄別胸痛病人,贏取早診斷早送治的寶貴“時間窗”。

不打疲勞戰 提供強大“心保障”
  介入手術醫生被稱為“鉛衣人”,每天24小時待命,長年累月負重十幾公斤的鉛衣,“吃著”X射線的輻射,為病人救心救命。這是在與死神爭奪生命,充滿高風險高強度高壓力。
  “我們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但是不打疲勞戰。”該院副院長、胸痛中心醫療總監朱秀龍教授介紹,醫院心血管內科三個病區的PCI手術輪流排班,具有急診介入手術資質的專家8人輪番上陣手術,提供堅強的“救心”保障。
  急救不僅僅是醫者的責任,也需要病人及其家屬的擔當。“出現胸痛等相關症狀,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生存機會。”院方強調,提升心梗的認知度和警覺性尤為重要。該院面向縣鎮村的醫療機構、社區開展胸痛知識、急救技能培訓103次,下鄉入村義診,發放胸痛知識宣教小冊子,受益的基層醫務人員和群眾超過3萬人次。
  來源:茂名晚報訊通訊員林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