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學村尋訪陳嘉庚印記,看看廈門人傳承了什麼?


陳嘉庚是眾所周知的著名愛國華僑領袖,他畢生傾力興學,從廈門集美到整個廈門的教育發展,都傳承著濃濃的陳嘉庚印跡。


陳嘉庚安葬於他生前親自主持建設的鰲園內。面朝大海背靠集美解放紀念碑。兩側集美大橋、廈門大橋猶如兩條銀龍銜接集美與廈門島,也似乎將嘉庚精神傳繫於廈門人之間。
陳嘉庚對教育的奉獻之大全國絕無僅有,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全面覆蓋各階段教育,集美學村已成為集美區濃厚的文化印記,福建最著名的廈門大學同樣是由他發起創辦。
南薰樓,是集美的標誌性建築。同樣是陳嘉庚出資興建,1959年落成,在當時是福建全省最高的大樓。其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在今天看來依然要比現代大部分高樓大廈美觀。
龍舟池是閩南地域特色賽龍舟文化的傳承之地。陳嘉庚改革創新龍舟比賽,由民俗向體育競技轉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賽龍舟專用的人工池。池水清澈見底,倒影鮮明,是攝影愛好者經常打卡之地。
龍舟池的側面是著名的道南樓,也是陳嘉庚所建。陳嘉庚對建築的“品位”著實是令人亮眼歎服。濃郁的閩南地域建築特色結合西方建築風格,形成讓人賞心悅目的“嘉庚風格”。
集美由一個幾千人的漁村發展成如今的繁華鬧市,陳嘉庚傾注的心血可謂居功至偉。如今人們似乎想不起當年打漁討生活的場景,但在海濱偶爾依然可見質樸的漁民,在烈日下捕魚撒網。
陳嘉庚一生創業、一生愛國、一生興學,他的奉獻與印記遍佈廈門集美學村,而嘉庚精神也註定成為廈門文化精髓的重要部分,沁入每一代廈門人的學習成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