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你會買嗎?

胖子你要跑起來


如果這款短期理財產品是合法金融機構發行的,而且這款短期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息的低風險,收益率給到5.88%,我肯定會買的。

我為什麼會買這款短期理財產品呢?

我會買這款短期理財產品的原因有兩點:

原因一:本金和利息安全有保障

保本保息意思就是類似銀行存款一樣的性質了,反正不管什麼理財產品,已經明確保本保息了,這絕對是一種低風險的短期理財產品,意味著這款理財產品基本沒風險了,風險可以忽悠不計。

原因二:收益率高

根據當前各大銀行的金融機構發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來看,年收益率都是在3%~4%左右,真正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達到5%的都是算高的了。而這款短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達到5.88%已經算偏高了,這麼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肯定會買。

以上這兩大原因就是我個人會買這款21天的短期理財產品的真正原因。

但話又說會來,我會買這款理財產品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並非是盲目的去追求這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我個人前提條件如下:

(1)要確保這款21天期的短期理財產品是合法金融機構發行的,類似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一定要謹防一些非法金融機構,利用保本保息,承諾高收益來圈錢套現的騙局。

(2)購買這款短期理財產品之時,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合同已經明文規定,這款理財產品是保本保險的,時間是21天,收益率為5.88%,只要簽訂的合同確實這樣的話,肯定可以放心買的。

(3)我個人有閒錢的資金,比如說銀行活期賬戶還有資金,或者有筆暫時不用的資金,可以購買這款理財產品被鎖定21天。如果沒有閒資金,從固定資產抽資金的話,我是不會購買的,沒有必要損失長期收益來追求短期收益的理財產品。

綜合以上分析,我個人給出了會買這款理財產品的兩大原因,而我會買這款短期理財產品,要必須滿足我個人認為的三大前提條件,如果這三大前提條件符合,毫不猶豫的去買,反之直接放棄不會購買這款短期理財產品的,這些就是我個人做法。


老金財經


21天到期的理財產品,回報率5.88%,看似非常誘人,其中,最大的一個誤區在於“5.88%”是月息,還是年息還是日息?如果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指的是“年息”,即年化收益率為5.88%。那麼,你最終能夠獲得多少利息收入呢?

正常的計息是這樣算的:

5.88%÷365×21=0.338%

那麼,作為0.338%的利率水平理財產品,你還認為有巨大的吸引力嗎?

反過來說,假設該理財產品真的是月息5.88%,那麼其年化收益率是5.88×12=70.56%,

而假設該理財產品是日息,則年化收益率為5.88×365=2146%也就是21倍本金的利息收入。

再假設,是“21天5.88%”,那麼按照這個利率水平年化就是5.88÷21×365=102.2%的年息水平。

無論上述哪一種,你覺得可能嗎?

這就是多數人對銀行或者計息的計算方式完全不瞭解,才會被銀行的官方“宣傳”所矇蔽。而事實上,每個被“矇蔽的人“應該都會在產品到期後,拿到實際利息時,先和銀行爭論一通,然後,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傻!被銀行的虛假宣傳和自己“想當然”所欺騙了。

從題主的這個案例,以及身邊銀行的各種產品宣傳,大家在接受該產品或者存款之前,一定要看清,所謂的利率水平,指的是“年息”——通常用%來表示,或者顯示年化收益率;而“月息”——通常用‰來表示,顯示為“釐”。而日息,比如本題的問題,在銀行一般正確表述為利率水平為0.338%(年化收益率5.88%)

因此,我們應該討論的是0.338%,也就是3.38‰的利率的理財產品,你還會覺得有巨大誘惑力嗎?


屠龍刀fei0598


朋友們好!

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對待這樣的承諾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一定要慎重,這個大概率就是騙局,可能會讓你血本無歸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是否是正規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

遇到這樣的理財產品,首先要看一下這款理財產品是否是正規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

一般來說,這樣的產品可能都不是正規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

如果這款產品是街邊賣理財的小夥子或者小姑娘推薦的產品,可能都是一些理財公司推出的產品,對於這些產品,千萬不要買,因為這些理財公司隨時都可能跑路的。

前幾年,院門口有一家善林金融理財公司,做的很大的那樣,每天都有有些人被一些推銷員誘惑著去進行理財,理財收益率年利率大概在12%左右,結果沒有幾個月,公司就關門跑路了。可想而知,有些人可能是上當受騙了。

因此,對於這些來路不明的所謂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一定要小心謹慎。

現在銀行存款最高利息也就是5.88%

現在來說,最高的民銀銀行5年期存款產品,存滿5年年利率才能夠達到5.88%。你這個21天的產品就達到了5.88%,這樣的產品可以說大概率就是一個坑。

現在,一般大型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就是2.75%,股份制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就是2.9%左右,中小型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在3.5%左右。

現在民營銀行新型存款年利率高一些,最高的一款億聯銀行5年期存款年利率達到了5.88%,還有一款5年期存款年利率為5.8%。

從現在銀行存款利率來看,現有的銀行存款中,民營銀行新型存款年利率最高為5.88%。

因此,這款5.88%的保本保息的21天的理財產品,大概率就是個騙局。

綜上所述,21天到期的理財產品年利率5.88%,還保本保息,這樣的產品大概率就是個騙局,一定要小心謹慎。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小白卡上剛好有100萬,在我的油嘴滑舌動員下,他決定買它,叫我幫他試算有多大搞頭?預期收益率5.88%,持有21天到期收益3429元。而我剛到期的100萬,5%的銀行理財產品3個月預期收益率5%,到期總收益1.25萬,折算21天2916元,二者僅相差513元。我問小白還買不買?答曰:我~還買個剷剷~!

書歸正傳。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當下,再次提醒我們,理財投資行為有必要變得更加謹慎而穩健,尤其是在關於投資標的收益率問題上,切勿被浮雲遮望眼,畢竟以後掙錢很不容易!保本第一,第一,第一。對於以上假設成立的命題,我們有理由提出三點置疑:

1.請問產品的發行方為何方神聖?是P2P,是互金,是信託,是銀行,或者其他?只要平臺不夠優秀,不令我滿意,無論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任何領域,收益率有多高,我都不放心,故可以不予理會,讓別人去掙吧。


2.為了增加500多的收益,有沒有必要用100萬去投機?本人認為,目前銀行系理財產品綜合性價比是最靠譜的,100萬要買到預期收益率5%的產品也是很容易,而且幾乎沒有不兌現的,儘管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但這主要與監管有關,無傷大雅。如果用100萬去爭取額外的幾百塊,準確的說不是投資,是投機。如果嫌大銀行的普通存款利息低,小銀行的大額存單,3年以上定期存款或智能存款利率完全可以輕鬆過5%,何必在乎這些蠅頭小利。

3.普通投資者買這款理財產品的意義何在?上面講的故事(本故事純屬虛構,我要有100萬,還這麼辛苦搬磚?哈~)中,投入100萬,收益差只有500多,要是投入10萬,也就相差幾十塊,難道就為了保本保息?為了一個5.88%的噱頭?而且只有21天,這一年得有多少個21天,還要將血汗錢交給一個陌生的平臺,這值得嗎?話又說回來,也許就是一個私行或私募產品,你我爾等還真不夠門檻,至少超百萬起步。


醒了~才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承認目前還有保本保息型理財產品(我趕緊查了一個某國有銀行理財超市,還真有!),但收益率只有3%左右,絕不可能超過5%。要超過5%的,就絕不能是保本保息型,否則就是發行方的噱頭,就是屬於違規的,也許最終騙局一場。


龍門山財經


從回報率的角度去講年化5.88%的回報率是挺高的了,而且是21天期的產品更是好。但是保本保息這個問題是需要商榷的。畢竟根據央行資管新規的要求,現在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不知道題主所講的保本保息這件事到底是怎麼的保證。

前幾天在中信銀行的企業手機銀行上看到91天的理財收益是4.15%;我問我的客戶經理:這種理財產品的風險高嗎?他說:其實這種理財的風險並不高;雖然現在央行規定不能再講保本保息這種事情了,但其實產品還是那些產品,風險並不大。

因此題主的問題很簡單:年化收益21天到期的回報率5.88%;如果題主能夠確定真的是保本保息,那麼是可以投資的。


現在股份制銀行3年定期存款的利息已經能夠達到5%甚至更高一些,如果年化收益要求5%,其實有很多選擇。下面梳理一下各中存款理財收益的情況:

國有四大銀行的存款利息:一年期1.75%;二年期2.25%;三年期2.75%;現在筆者當地的四大行定期存款的利息是有上浮的,但是上浮的幅度很有限。

小的股份制銀行3年或者5年定期存款的利息能夠達到5%+。

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產品:年化4%+,大額存單沒有風險,但這種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風險不大。

以上就是相對穩健的理財的收益情況;基本上年化4%就是風險評估的線,4%以上是安全的穩健的,但是4%以上就有風險了。

世界太蕪雜,唯有關注我不可辜負。

外匯期貨股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


八位數花園


不請自來。先說結論,我不會買。

乍一看,21天回報率5.88%相當不錯了,如果折算成年化利率

5.88%÷21×365=102%,還保本保息,這買賣簡直不要太划算了!

但是,越是這樣,我們才應該更加小心!投資並不能只看收益率,安全第一,保住本金才是最重要的。冷靜一下,可以發現這個命題裡有幾點疑問:

(1)保本保息能否兌現

根據央行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至2020年底的過渡期內打破剛性兌付,金融機構發行的新產品需符合意見相關規定。就是說,理財產品已經不能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了,這個“保本保息”最後能不能兌現還有待商榷。

(2)實際回報率與預期不符

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大概在4%~5%,這還是年化利率,很多投資者看到21天回報率5.88%,就心動了。然而我們需要想一想,這麼高的回報率,得投資什麼樣的標的才能賺回來,畢竟發行方不是雷鋒,也是要賺錢的。

所以,這裡大概率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年化收益5.88%,這樣才比較合理。不過,即便是5.88%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因為大部分理財產品還達不到這個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發行有一個募集期,產品到期還有個到賬時間,這兩個時間是沒有收益的,那麼這麼算起來收益率是不是大大降低了呢。

(3)對於理財產品的發行平臺、類別還需細細甄別

金融市場裡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有的掛鉤黃金,有的掛鉤股票,有的直接就是保險,而且產品說明書也複雜繁長,很多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並沒有去仔細閱讀,糊里糊塗就交了錢,買了幾年以後才發現當初買的是保險,想要退出就要損失一大筆資金。

所以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還需對產品的平臺背書、投資範圍等等心中有數,如果資質不行、類別不符合需求,吹得天花亂墜也堅決不投。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我們還需對自己的血汗錢負責。

(4)潛在的投機成本並不低

以10萬為例,年化收益5.88%的話21天實際收益率5.88%÷365×21=0.338%,到期可以得到338元。

那麼,為了338元投入10萬元是否值得,這個投機成本還需你自己考量。


玉魚與瑜


如果有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如果是銀行發售或者代銷的我是會買的,或者其他大型的第三方理財平臺,例如支付寶、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在銀行或者有權威的平臺上我是會買的。

正規機構的回報率

不過當中是存在一定的貓膩的,對於這個回報率5.88%來說,一般正規機構給出的是年化收益5.88%,即是存款利率是按一年來說計算的,利息計算公式是本金乘以5.88%乘以21天除以365天的,所得的利息不會很高,如果連續存款一年這樣就可能會得到5.88%的全部的利息,這種方式是一種不錯的理財方式,不過對於這種保本保息的產品一般都是限額限購的,很少有機會可以到期後續存,實現分紅再投資的機會。

不法分子的回報率

對於有些機構也會發售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說明是保本保息,而且利率會高於正常的定期產品,不過這種機構對於5.88%的回報率理解是21天后可以獲得本金的5.88%作為利息。

這種短時間可以獲得高額利息的一般是不法分子,吸引投資者的貪慾,讓其投資本金,頭一兩次是會正常兌付的,到後期人數越來越多,達到一定的規模後就會以某種藉口讓平臺倒閉,卷錢跑路。

這種平臺可以說是典型的資金盤,一般以某某理財平臺的形式出現,不過平臺的知名度不高,都是小圈子的,對於這種平臺上推出的理財產品,都需要留意一下,大多數是不可靠的。

最後總結

理財產品是隻是用來理財的,並不能用來發財,對於這種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首先要注意發售或者代銷的平臺是不是大型正規的平臺,最好是銀行,其次是日常常用的大型理財平臺,小平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不要碰。

第二點需要注意回報率的計算方式,是按年計算還是按日或者月計算,不同的計算都會影響最終的利息,利息越高越危險,畢竟是保本保息的,目前保本保息的利率只是去到4%,而且是三年期的,短短21日利率高達5.88%,這個需要注意一個結息方式。


最後,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需要對發售平臺和理財產品的有充分了解之後才購買,如果投放資金較大最好要跟家人商量後再買入,這樣確保多一層的保障。


財經樂少


因為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話提到過“在投資的路上,所有的收益都來自於風險。”,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加上監管層已經規定理財不能有保本保息存在。所以要追求保本保息比較難。

不過在保本的前提下,收益率高的投資品種也不是沒有,甚至還有一些理財能夠做到保本有最低保證收益。

比如像保險公司的一些萬能險,如果能堅持持有到期,保險公司還是會保證有最低保證收益率的。

除此之外,還能保證本金以及存在“保證”收益的,大概就是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以及銀行的一些存款了。

因為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標明收益的類型。比如下面這款齊商銀行的保本理財,預期最低收益是3.6%。

但大部分剩餘的投資產品都不會保證收益,只是保證本金的多。

比如貨幣基金,收益在大約在3%—5%之間,如果投10萬,贖回的時候肯定本息超過10萬。

比如國債,靠國家信譽發行,也不用擔心安全性的問題。

除了記賬式國可能會出現“浮虧”,問題也不大。

比如16國債19(019547),現在的價格就只有91.91元。不考慮持有國債期間利息的情況下,每張(100元一張)就虧了8.09元。但按照16國債19(019547)的到期日2046年08月20日,肯定是拿回100元的,且每年還能拿到該國債約定的3.27%的票面利息。

所以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不是沒有,只不過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還能超過5.88%的是沒有的了。就是有也不會買,因為風險和收益不成正,不相信有這麼大的餡餅掉下來。


多多說錢


如果有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你會買嗎?

我們在理財時要兼顧四大理財鐵律:資金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便捷性。

這款理財產品如是年化收益率5.88%,但實際收益率是多少,我們應如下分析。


一、資金的安全性

這是理財產品,一般是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收益一般是浮動的,具體要看這款理財產品是什麼標的資產。要細看理財協議,有沒有本金虧損的可能性風險。這理財產品是不受國家《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理財產品是自負盈虧的。損失是自己要承擔的。我們在理財必須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來考慮收益性。沒有本金安全的理財就是賭博,沒有一點實際意義。

二、收益性上比較

21天到期的理財產品,回報率5.88%,按年化收益率為5.88%來算下,1萬元本金21天能得的利息收入為:5.88%÷365×21*10000=33.83元。現在利率最高是民營銀行(億聯銀行)的5年期定期銀行儲蓄存款,也只有年化率:5.88%,其它銀行幾大國有銀行的年化利率都是4%以下。在理想狀態下(加入當天計息,退出當天退出),這款理財在收益性上還行。

但理財產品一般都有募集期及退出期,沒有到期當天就能退出的。要看莫集期,退出期要幾天,還有退出時具體日期是不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有的是以工作日來算退出時間的。要仔細分析下,這樣21天+莫集期+退出期,這樣一流程下來,要多少天。這樣再來算下,真正的實際年化收益率是多少?例如莫集期、退出期各為1天,實際週期為23天了,實際收益率就是:365/23*33.83/10000=5.3687%左右

切記:莫集期+退出期,這幾天是不計息的。


三、流動性

這款理財產品理財週期才21天,算上莫集期+退出期的時間,大致為30天左右,時間短,流動性還行。

四、便捷性

這主要指在退出流程的操作過程上是繁煩,還是簡便;還有理財辦公地距離自己的遠近;退出處理時要花多少時間。這些細節因素在理財時,都要考慮上。


總之,我們在理財時在遵循上述4大原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進行了具體分析測算後,再才作出相關理財產品的配置。

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請下方留言討論。關注“虎子財經”,學習財經知識!


虎子財經


從風險等級、投資週期和投資回報率的角度分別來看。

保本保息。

首先,要明確這個保本保險是否是理財協議中約定的。如果是銀行推出的正規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在3R及以下,那麼即使沒有保本保息的約定,也是比較安全的,一般都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率。但是要警惕一些不正規的金融機構的推銷,他們為了業績很有可能會歪曲事實,誘導客戶購買。

投資週期。

21天的投資週期太短了。如果你剛好就只有這麼個把月的資金閒置期,那也算了。但如果這個錢你是可以做長期理財的,21天的投資期很不划算。因為回報率是年化的,除以360天才是每天的收益。很多理財產品還有較長的募集期,在募集期結束之前,這錢在銀行是沒有收益的。在產品到期之後,有些可能是隔天到賬,有些可能剛好卡在週五到賬。這些時間加起來,實際上你的年化收益率就沒有那麼高了。

投資回報率。

5.88%的投資回報率是比較高的。正常銀行保本保息的理財是沒有這麼高的。提醒你一定要確保是正規金融機構的正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