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顺化阮朝皇陵实景:模仿中国古代帝陵,依风水靠山傍水布局


北京有明十三皇陵十分有名,而在越南则有阮朝皇陵,这些阮朝皇陵在古都顺化。越南阮朝皇帝的陵墓是仿照明清朝建筑建造,顺化有八座阮朝皇帝陵墓,即天授陵、孝陵、昌陵、谦陵、陪陵、安陵,思陵、应该陵。图为阮朝第一代皇帝的天授陵


越南封建王朝时代对陵墓的选址也是根据风水格局来布局,多是依山傍水建造在顺化都城西郊的香江两岸。以阮朝第一代皇帝的嘉隆帝的天授陵为例,这个布局靠案山,傍香江水布局,按照唐朝时期的皇陵,皇陵神御殿和寝殿与宝城不在同一轴线上,而是左右并列,与唐宋帝陵的上下宫制度类型。图为嘉隆帝的天授陵。
顺化皇陵分散在顺化香江东西两边的山岭上,每座陵墓占地一至两个山头。阮朝皇陵在明命帝时期开始模仿明清帝陵,神御殿和寝殿与宝城在同一中轴线上布局。图为明命帝的孝陵。

明命帝的孝陵目前是阮朝皇陵中保存最为完整陵墓,整个陵园很宏大,风水格局上孝陵面向香江正南方,背靠着案山,左右有案山,格局是阮朝诸皇陵中最佳的,而明命帝也是阮朝中文治武功最强盛的一位,其在阮朝地位类似康熙帝在清朝的帝王。图为明命帝的孝陵风水大概。
绍治帝昌陵布局与明命陵一样,不过由于绍治帝在位仅七年,陵寝完工较为仓促,规模较小。西侧为昌寿陵,为其皇后慈裕太太皇太后的陵墓。 图为绍治帝的昌陵。
绍治帝昌陵风水格局也是布局严谨,陵前和宝城前都造半月湖,分别名为润泽湖和凝翠池,从润泽湖开始陵寝同一中轴线上布局有锦石坊门与鸿泽门、表德殿、碑殿、明楼德、馨楼、凝翠池、正中、东和、西定桥、宝城。图为绍治帝的昌陵风水大概。
谦陵,是阮翼宗嗣德帝的皇陵。原名万年基,嗣德帝早年修建好后还先做行宫使用,所以整个寝殿区宫殿名称都有个“谦”字。谦陵拜庭上有两排面貌威仪的文武石造像,后面是碑亭,里面有一座有20吨重的石碑,碑上刻著4935个汉字的谦宫记。依次建有谦宫门、良谦殿、温谦堂、鸣谦堂等建筑。图为嗣德帝谦陵。 ​​​​
谦陵与明命孝陵、绍治昌陵的宝城宝顶不同,嗣德帝玄宫为地上石冢墓,第一层木椁,第二层石椁,宝封高2.47米,长2.96米,宽1.58米,和嘉隆的天授陵屋形石冢相似。谦陵内还有谦寿陵,为嗣德帝皇后的陵。建福帝的陪陵也在嗣德谦陵旁边,由于在位仅仅一年不到,而是是无权的少年天子,建福帝的陪陵十分简陋。图为嗣德帝谦陵。

安陵是阮朝皇陵中最为简陋的一座皇陵,但却是安葬育德帝、成泰帝和维新帝三位阮朝皇帝。为何说这座安葬三位皇帝陵墓最为简陋呢,这是因为安陵原本只是公爵墓园,育德在位仅三天被废,所以只是按公爵安葬。在多年后,育德帝长子即位为成泰帝,重新为育德为帝才扩建为陵。
由于地处顺化城近郊,安陵没有严格按照风水布局。成泰帝时阮朝已经是法国人傀儡,皇陵建筑已不可能如之前那样大兴土木建造,所以安陵十分简陋。
同庆帝的思陵是阮景宗阮福昪的陵墓,同庆帝是坚太王之子过继给嗣德,初封为坚江郡公。咸宜帝被挟持后,法国人立其为帝。1889年逝世,得年二十五岁。思陵1888年开始建设,建了一年左右,原本很简单。
二十多年后其子启定即位,分别在1915年,1917年,1921年,1923年进行了扩建颇有规模。由于先后扩建思陵类似天授陵的上下宫格局,山门祭祀殿堂、神道石头像和碑亭、陵寝区三部分组成。 ​​​​
越南顺化皇陵中规模最小是启定陵,是末代皇帝保大父亲启定帝的陵墓,启定陵虽然小但是却最精致的启定陵,融合中、法二国建筑特色,外部类似西方建筑,内部装饰也金碧辉煌。是越南最早开放的皇陵古迹。
风水上启定陵背靠着周珠山建造,依山势而建,呈日字形,共有三层,依山势地型逐层升高。风水上是龙虎斗穴,水口在一点钟方向,座北朝南,明堂开阔,远山重重把水口,右白虎边近逼,左青龙边较远,原本好的风水地型,后来在正中央被开挖一条道路而破坏了,最终其子保大二次退位,阮朝灭亡。图为启定陵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