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火車站,守望城市百年滄桑,瀋陽城市發展的見證者

相聚的快樂、分離的不捨、來去匆匆的無奈、辛苦、勞累、期盼……

火車站見證了人們太多的情緒,卻只是默默的矗立、觀望,不動聲色。

今天,讓我們走近瀋陽這幾座車站,傾聽它們的故事。

經歷百年風雨風格獨具——瀋陽站

瀋陽人習慣把瀋陽站稱為“南站”。

地處繁華的太原街,外地人下了火車走不多遠就能見到瀋陽最喧囂的商業街。

1899年,侵佔中國東北地區的沙俄軍隊把鐵路修到了瀋陽,這就是最早的瀋陽站,它當時的名字叫“茅古甸”,就是“奉天”的意思。

五年之後,日俄戰爭爆發,車站隨即被日軍佔領並改名為“奉天驛”。

日本戰敗投降後,奉天驛一度被更名為“瀋陽南站”,不知是否從那時起,“南站”成了瀋陽市民對這座車站的習慣叫法。

瀋陽站的設計者是日本著名建築大師辰野。

少為人知的是,日本東京站也是辰野的得意之作,而且兩者幾乎一模一樣,均是沐浴了百年風雨之後依舊在為乘客服務

2013年,瀋陽站內部進行了改擴建。內部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它醒目的外觀仍舊被保留下來成為瀋陽標誌性建築。


卓爾不群的城市地標——瀋陽北站

和百歲的瀋陽站相比,1990年竣工的瀋陽北站才正值芳齡。

不過她是個有故事的“人”,老北站的光環一直榮耀地站在她的身後,記錄下80載歲月的痕跡。

瀋陽北站的前身是遼寧總站,是當時我國最大的鐵路客運站,足以與日本人修建的瀋陽站相抗衡。

老北站由張作霖籌資修建、我國近代著名的建築大師楊廷寶親自設計,在當年顯得卓爾不群。

1990年12月22日,新北站建成。遼寧總站的繁華慢慢褪去,變成了一棟單純的文物建築。

矗立在新北站廣場上的太陽鳥,每天向四面八方來沈的遊客、歸鄉的遊子道一聲問候。

2011年,瀋陽北站啟動北站交通樞紐改造工程。在車站北側開闢了新的北出口和廣場,實現了公交、出租、火車“零換乘”的一體化交通樞紐。

外地人常下錯車的——蘇家屯站

如果從蘇家屯火車站出生那年算起,她已經快111歲了,絕對是一位高齡的老者。

蘇家屯站始建於1902年8月,次年開始辦理運輸。

1998年11月30日蘇家屯站更名為瀋陽南站,只不過,自從叫了瀋陽南站,下錯車的旅客就不在少數。

2010年1月28日零時起,瀋陽南站又重新更名為蘇家屯站。


蘇家屯區,這個“關東第一屯”,如今正以瀋陽南部副城的嶄新形象,濃墨重彩今日的輝煌。


見證“奉海鐵路”的滄桑鉅變——瀋陽東站

瀋陽東站原為奉海鐵路局舊址。

1922年張作霖宣佈東三省自治,由於東三省地處日、俄兩國的勢力範圍之間,處處受制,極為不便,於是張作霖決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鐵路,奉海鐵路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奉海鐵路於1925年7月開工,1927年9月竣工,通車後奉海鐵路又建立了鐵路管理局,便是今天的瀋陽東站。

當年的“奉海鐵路局”舊址,如今的“瀋陽東站”,在2013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這座“奉海鐵路局舊址”大樓榜上有名,為沈城新添了一處“國保”級文物。

如今,懸掛著“奉海鐵路局舊址”文物保護標誌牌的“瀋陽東站”大樓,已歷經80餘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奉海鐵路”的滄桑鉅變。

瀋陽最美火車站隱居——東陵站

除了東西南北四座車站之外,瀋陽還有一座鮮為人知的火車站。

她被百年古松環繞,飛簷翼角、斗拱彩畫、朱柱彩頂,堪稱瀋陽最美的火車站——東陵站。

東陵火車站在東陵公園北門附近,如果不是路過的火車一兩聲轟鳴,路人很可能把它當成小型宮殿或是廟宇。

東陵站是通往瀋吉線的沿途站點,整個火車站兩側都是封閉的,這也許是它保存完好的原因。

火車站基本保持著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風貌。

最有特點的是候車長廊,目測有30多米長、約5米寬。

雕樑畫棟,琉璃瓦下繪有植物、動物。四周古松、鳥鳴,在這樣詩意的環境下等車,真是一件愜意的事。

工作人員自豪地說,這樣的火車站別說在瀋陽,就是在全國也不多見。

充滿遺憾和歷史的——皇姑屯車站

瀋陽的眾多火車站中,有一個名字,在瀋陽歷史甚至中國近現代史上,都頗有影響。

沒錯,就是“皇姑屯”火車站。

相傳,皇姑屯原名叫“瀋陽站”,後因地理位置與皇姑廟和皇姑墳接近,因此改名為“皇姑屯站”。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爆發, 東北軍閥張作霖乘坐的鐵路在三洞橋被炸身亡,讓皇姑屯被世界矚目。

皇姑屯車站仍然矗立在皇姑區天山南路21號。從皇姑屯往西走,不遠處還新建了一座皇姑屯事件博物館。

在博物館院內,有當年張作霖被炸的“三洞橋”原址再現。

被炸的列車再現,以及很多重現當年歷史情景的雕像。

在博物館後身的天橋上,仍然有動車穿梭而過。這座曾經轟動一時的車站,如今仍默默的守候在瀋陽城中。

幾經風雨,日臻完善。

無論是歷經百年風雨的瀋陽站,還是現代化交通樞紐瀋陽北站。它們已成為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記憶。

在軌道交通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讓我們期待著這幾座車站更加完善的未來。

看,那一輛輛列車正從這裡出發,奔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