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大数据出炉,为何国足近年来经常输,观赛需求成了重大因素

国足再次以1-2输给了叙利亚,可以说这一次的失败也是伤透了不少中国球迷的心。本来武磊的一个扳平球已经燃起了球迷们的希望,但是张琳梵的一记乌龙再次把球迷打回了冷冰冰的现实,直到终场结束的时候,我们球迷朋友终于缓过神来,又败了。在如此尴尬的失败之下,里皮选择辞职,球迷大喊退门票,而中国足协只能顶锅上阵,出来道歉。

但是反观近几年国足的比赛我们就能够看出,世界杯的梦碎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结果,我们球迷无数次的憧憬都幻化成了一层层泡沫。自从2002年起到现在,中国足球已经梦碎十七年,这十七年的梦碎,并不是偶然的结果,通过对国足大数据的分析,也许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是中国哪个地方最盛产国内顶级球员?可以说辽宁绝对是一骑绝尘,作为一个足球大省,辽宁为中国各个队伍提供了非常多的国内顶级球员,其次便是山东省。这两个省份为全国提供球员如此之多的原因与这两个省份球员的体型身高都非常出色不无关系。但是排在提供顶尖球员第三位的湖北则向世人宣告,不一定是要有身材身高才能够出优秀的球员。

相比于辽宁和山东这种足球运动员的众多出产,湖北的球员完全是靠着特有的韧性成功在中超脱颖而出,相比于篮球,足球对于身高的要求相对较小,而重要的是速度和宽度以及技术。这正是湖北依然能够盛产国内顶尖球员的原因之一。

而中国足球在这十七年来最大的一个落败的原因莫过于其上座率的下降,英国的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但是就上年来看,现场观看足球的球迷朋友足足有3281万人次,而我国人口数目如此之多,去年上座人数不过才895万人次,众多的球迷朋友都选择在电视机上观看而非现场的支持,甚至国内中超,中甲,中乙三个联赛的队伍之中有十四个队伍比赛的时候全体育场仅仅只有几百人,显得非常的凄惨。

​这不由得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国队踢不好导致更少的人愿意去现场看球,而没有现场的氛围和那种环境,对球员来说也会造成很尴尬的局面,踢得得过且过,两者相互遏制,越来越消极。国足踢得越来越差,集体荣誉感也在失败中大受伤害,不少观众也是纷纷选择不看或者说“弃坑”,这样的消极环无疑是一个诅咒,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只会越来越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