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打碎,3类职工相继被取消编制,有人欢喜有人愁

要说高薪资高待遇的岗位,就非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种体制内岗位莫属了。但是经过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很多事业单位都将成为“过去式”,这些单位经过一系列的合并、撤编、转岗之后,职工也就不再享受相应的待遇了,简单来说就是“铁饭碗”被打碎了。

根据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轴来看,预计将会在明年完成所有改革,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事业单位改革的工作即将全部完成。不过近日,财政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则是引起了很多事业单位职工的注意:

公告中明确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单位员工也从聘用制转为劳动合同制。根据目前改革来看,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分为3类:第1类是承担性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编制职工,第2类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第3类是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那么问题来了,经过此次改革后,这3类职工将何去何从?

根据不同的事业单位性质,也会有不同的去向和安排:

1、承担行政编制人员的去向和安排

这类岗位主要有妇联、移民管理、公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等半公半事类岗位。此次改革后,此类岗位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选拔优秀职工进入基层公务员岗位,任务不足的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将被取消编制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职工也随单位分流。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此类岗位主要分为6类:

1、俱乐部、出版社、非政府性新闻杂志社

2、以接待工作为任务的培训机构

3、酒店、招待所、养老院等机构

4、影剧院、展览馆、旅行社等经营性机构

5、手工艺品、服装用品、工程保养等机构

6、养殖场、园艺农场、林场等单位

上述的这6类岗位都将在2020年前转为企业,由企业制度共同管理。而且转企后不再才用聘任制管理制度,在职职工及新进职工会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在编职工转为合同工,这也是许多事业单位职工最为发愁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这类事业单位因为性质的不同,所以分类也是需要精准区分。以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服务等岗位为主的事业单位大部分会保留编制,转为公益一类岗位,以高等教育、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单位为主的事业单位会取消编制,转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而且全部采用合同聘用制统一管理,此项政策得到了网友们的双手称赞,表示早该这样了。

事业单位改革,“铁饭碗”被打破,有人欢喜有人愁:

此次改革虽然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事业单位逐步进入正轨,但是新的矛盾也随之出现。事业单位大幅减少,职工得到精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将会再次面临下岗、就业难的问题。对此,大家对此次事业单位改革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参与讨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