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的公開舉薦新太子是荒唐還是陰謀?

恆大忠粉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雍正王朝》,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雍正王朝》是國產電視劇中的精品之作,這部電視劇的主角是雍正,然而其中最厲害的權術大師卻是雍正的父親——康熙。康熙在劇中吧權術玩成了藝術,令人歎為觀止。

比如,康熙在“推舉新太子”的事件中,就狠狠地玩弄了自己的兒子——八阿哥胤禩,讓他心灰意冷,也打擊了遍佈朝野八爺黨。下面居士就為大家解說,八阿哥是如何被康熙忽悠瘸的。

《雍正王朝》的劇情非常緊湊,環環相扣,此事還要從刑部死囚案說起。九爺門人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QJ民女致死,任伯安表親劉八女出錢賄賂太子,太子指使刑部,用劉八女莊上的張五哥代替任季安受刑。這件事被十三阿哥捅到康熙皇帝那裡,康熙震怒!因為此事太過駭人聽聞。

康熙決意徹查此事,由於太子主管刑部多年,他已經對太子產生了懷疑。為了扳倒太子,八阿哥胤禩主動請纓調查此事,他對刑部主事肖國興誘供,表示肖國興只要供出太子,他可保肖國興無事。

胤禩拿到肖國興供狀後,大喜過望,當夜入宮面見康熙。康熙本想就此廢了太子,不料張廷玉竟大著膽子將肖國興的供狀燒掉了,康熙因此決定再給太子一個機會,於是將肖國興當做替罪羊,發配東北。

不過康熙也對太子心灰意冷,再加上熱河圍獵時,康熙發現太子與自己的妃子鄭春華私通,更是決定要廢太子。十四阿哥胤禵偽造太子手令調兵逼宮,成為壓垮太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太子終於被廢。

從熱河回到北京後,康熙傳旨讓各位大臣推舉新太子。其實這不過是一場戲而已,康熙心中已經有了太子人選。

經過刑部死囚案,康熙對八阿哥很有好感。在熱河時,康熙命八阿哥代自己接待蒙古王公,說明他已有意將八阿哥培養為接班人。但是肖國興感覺自己被八阿哥騙了,一路上不停的叫屈,此事被圖裡琛彙報給康熙,康熙才知道胤禩心機深沉,罵了一句:“其心可誅!”

在太子胤礽被廢之時,康熙更是發現自己的這些兒子們勾心鬥角,暗潮洶湧,不論讓誰做太子,都會讓他成為眾人攻擊的靶子!

因此康熙才讓大臣們推舉新太子,他其實有兩個目的:第一,康熙想借此把廢太子重新立起來,讓太子吸引火力,好保護自己心中真正的繼承人;第二,康熙想看看自己這些兒子們到底有多大能耐。

康熙的心思,只有兩個人看出來了,一個是張廷玉,一個是鄔先生。所以張廷玉推舉了廢太子胤礽,鄔先生也讓四阿哥、十三阿哥推舉胤礽。

但是其他人都以為康熙是玩真的。大部分官員都想推舉八阿哥,但是他們也很猶豫,因為他們不知道康熙是怎麼想的。

於是康熙決定引蛇出洞,引誘八爺黨們跳出來。

正好這時候十阿哥結交了一個江湖術士,此人預言八爺會當皇上,因為“王上加白乃是皇字”。八阿哥為避嫌,把這江湖術士捆到了皇上面前。

沒想到康熙卻命人把這江湖術士放了,他說:江湖術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

康熙這話說得很有水平,看上去好像他說此江湖術士代表著民意,其實他什麼都沒說!

但是佟國維卻上當了,他串聯大臣們共同推舉八阿哥。一時間民意洶洶,八阿哥炙手可熱,佟國維、馬齊等八爺黨們志得意滿,他們甚至已經在慶功了。

殊不知這恰恰犯了康熙的忌諱,因為沒有一個雄猜之主會允許自己的兒子有這麼高的聲望!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亨靈武登基,這些都是前車之鑑。

於是康熙把關在宗人府的十三阿哥放出來了。 很多原本想推舉八阿哥的人,一看十三阿哥被放出來,以為皇上有意十三阿哥胤祥,都在觀望了。

如果八阿哥一黨有政治頭腦,就該立刻見風使舵,調轉船頭。然而佟國維卻不死心,他想用民意來影響天心,佟國維讓那些猶豫的大臣們聯名上折推舉八阿哥。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該如何做呢?難道他真的要聽從民意,立八阿哥胤禩做太子嗎?當然不是!康熙他有的是辦法,他私下請八爺黨的黨魁——佟國維吃飯。

在飯桌上,康熙對佟國維說:人老了,要給年輕人挪挪位子。然後問佟國維:佟家下一代有誰可用。

佟國維雖然在推舉太子的事情上犯了糊塗,但他也是老謀深算之人,善於察言觀色。佟國維立刻明白了康熙話語中隱含的意思,向康熙推薦了侄子隆科多。康熙當即表示,讓隆科多出任步軍統領衙門都統,也就是俗稱的九門提督!這一職務至關重要,可以說全北京的防務就掌握在九門提督手中。

當夜,佟國維把隆科多找來,面授機宜。

結果第二天隆科多就向康熙舉報了佟國維,當著尚書房眾大臣的面,說佟國維要自己一起力保八爺。於是康熙大怒,讓佟國維滾蛋。

當年居士我在看這一段情節時,以為隆科多真的是忠心無私,所以向康熙舉報自己的六叔佟國維。但是長大後我再看這一段,才明白這是這是康熙、佟國維、隆科多三個人演的一齣戲。

隆科多告發佟國維,佟國維和其他推舉八阿哥的人就成了私下串聯,結黨營私,居心叵測。八阿哥也成了收買人心的小人,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緣太子之位。

佟國維雖然退休了,但是他的侄子隆科多卻當上了九門提督,佟家的權勢不倒,這就是佟氏一門長盛不衰的秘訣——兩面下注。

其實,康熙讓隆科多當九門提督,這既是與佟國維達成的交易,也是給隆科多挖的一個坑。最終隆科多沒躲過去,栽在了裡面。此事居士以後再來分析,敬請期待。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雍正王朝》。


夢露居士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要求大臣們推舉皇子中的賢能之人冊封為新太子,但是最後又改變了主意,復立胤礽為太子。

這既不是荒唐的行為,也不是陰謀,而是實實在在的陽謀。

康熙皇帝做出推舉新太子的決定是在熱河狩獵時,突然發生了熱河駐軍凌普奉太子手諭進駐行宮的事件,其實說白了就是發生了逼宮事件。

幸虧康熙皇帝臨危不亂,巡視的發佈了幾條命令,平息了事件。

這個時候經過張廷玉的提醒,康熙皇帝發現了太子的調兵手諭是別人仿冒的,這就說明太子起兵謀反的事情是別人的“栽贓嫁禍”。

本來康熙當場就要發作,準備立刻進行調查,到底是誰的用心如此險惡,要做出這種手段進行“詆譭太子,進行奪嫡“。

但是又是張廷玉的提醒康熙才決定慢慢進行調查。

推舉新太子就是調查的一種手段,但是這個並沒有所謂的“陰謀”,而是赤裸裸的“陽謀”,讓大家來推選新太子,就是給了官員們站隊的機會,誰在這裡最有可能收穫最大的利益,誰就可能是“偽造太子手諭”幕後黑手。


木頭文化


康熙帝公開舉薦新太子,他本身的猜測,認為朝臣多半會推舉胤礽。為什麼呢?



(胤礽劇照)

第一,胤礽被廢以後,胤祉揭發了老大胤禔魘鎮太子的事。古人迷信,認為被魘鎮之人會言行荒繆,這就為太子被廢找到了原因。

第二,胤礽是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被廢,二個月後,康熙提議公開舉薦新太子。按照“人走茶涼”的遊戲規則,胤礽走的時間並不長,康熙認為“這杯茶”應該多少保存點餘溫吧。

第三,胤礽被廢前,做了34年的太子,太子是儲君。康熙認為,胤礽長時間的太子生涯,和眾臣君臣分際這麼久,多少應該和眾臣有些君臣之誼吧。

基於以上的原因,康熙公開舉薦新太子,其實就是為胤礽的復立鋪路。

釐清了這些,問題就變成了康熙復立胤礽,究竟是陰謀還是荒唐。

復立這事,說荒唐肯定不是,說陰謀也不準確,我認為是康熙的需要。

第一,康熙對太子有慣性的感情



(康熙劇照)

胤礽生母赫舍裡是康熙的皇后,康熙和她感情極好,她因難產而逝。康熙把對她的感情轉移到胤礽身上,胤礽二歲,立為太子。

胤礽小時候得病,康熙坐臥不寧、寢食難安。

康熙外出,經常給胤礽寫信;康熙出塞,想念胤礽,還要求寄些舊衣物,以慰思念之苦。

總之,康熙習慣了生活中有胤礽。

查實胤礽被鎮魘以後,康熙認為他是被鬼附身,不由得痛惜不已,無日不流涕。他還回想到拘禁胤礽的當天,天色忽暗;廢完太子後回京,大風旋繞車駕前多時;他在夜間做夢,見到已故的祖母孝莊太后與胤礽生母赫舍裡,她們都顏色不悅。

因為這些,康熙決定復立胤礽,再給他一次機會。這樣,對自己、對胤礽、對赫舍裡、對孝莊太后,都有一個交待。

第二,復立胤礽之前,康熙先做好自身的安全工作

康熙是位從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皇帝。在他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宮內太監叛亂和京城內楊起隆之亂。

康熙廢太子是在巡幸塞外途中發生的。當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調派狼覃手下的承德山莊駐軍護住寢區,狼覃是他絕對的心腹。可見,康熙對自己安全十分謹慎。

康熙復立胤礽之前,幹了兩件事:第一,把貼身太監何桂柱調到老八府,他是老八的人,康熙決定不再用他;第二,調回廣東總督武丹統領禁紫城的護衛工作,這樣他放心,武丹是陪著康熙一路走過來的死忠。

先護好自身,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做完這些,康熙才決定復立太子,他是一方面給太子機會,另一方面將太子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中。

第三,因為朝局形勢,康熙需要胤礽

康熙廢太子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當時,他已經五十六歲了。胤礽做太子的時候,替他分擔了不少的政務,以至廢太子以後,康熙漸漸覺得精力不濟,發現太子一職原來是不可缺少的。

康熙晚年怠政,這是有史料依據的,雍正帝不怠政,很大程度是累死的。在處理政務能力這塊,胤礽是得到過康熙肯定的。

“凡事俱著皇太子聽理。若重大緊要事,著諸大臣會同議定,啟奏皇太子”
“爾在宮穩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無事,多日悠閒,此可輕易得想乎?”

認定太子被廢是因鬼纏身後,康熙需要胤礽這個熟手替他分擔政務。

另一方面,我認為康熙想拿胤礽來“吸引火力”。

第一次廢太子以後,老大、老八、老三、老九、老十、老十四都跳出來了,這種勢頭讓康熙很是吃驚。雖然他已經做好了防範工作,但仍舊害怕百密一疏。沒有太子,他將直接面對野心勃勃的眾皇子。萬一哪個膽大的皇子動了他的壞腦筋,那他一世英名不就毀了嗎?

復立胤礽當太子,這些想奪嫡的皇子們就會把太子當作第一目標,因為即使搞掉康熙,也只會輪到太子繼位。這樣,太子無形就成了康熙帝的一道防護牆。

形勢特殊,康熙也是被逼這樣來應對。如果胤礽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手段化解危局,說明覆立他是正確的。反之,他就會被淘汰。

大家不要覺得我把皇家骨肉相爭說得太無情,想想李世民、想想唐玄宗晚年、想想朱捸,哪段歷史不是帶著濃濃的血腥味。康熙帝王心術,絕對明白其中的成敗厲害。

當然,後來眾人舉薦的新太子是胤禩,結果讓康熙出乎意料。同時,這也加強了他的危機感,堅定了他復立胤礽的決心。

作者心語:看完的朋友,感興趣就請點個觀注吧!


鏈天絕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熱河行動廢黜皇太子,實際上是康熙在當時情況下做出的無奈之舉。

戶部虧空,賣官鬻爵,進而刑部又出現了“以錢買命”的荒唐冤案,樁樁件件都直接指向了太子胤礽,引得康熙對於胤礽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而此時的太子胤礽也體會到了康熙對其的不滿,因而在自己與鄭春華偷情為康熙發現之後,他才有如此驚恐的表現,以至於後來發生了精神上的崩潰。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凌普在還無徵兆的情況下,以“太子手諭”為名,率兵包圍了康熙在熱河的行宮,使得局勢瞬間緊張起來,儘管康熙皇帝已經通過一些列的舉措平息了正常動盪,並且已經發現那份調兵的“太子手諭”為假,但是康熙仍然堅持了廢黜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決定,並且將十三阿哥胤祥圈禁了起來。

實際上,廢黜太子胤礽,正是康熙在這樣危及的情況下,所必須做出的無奈選擇。

首先,康熙對於太子胤礽的不滿已經是持續了很長時間,而這次廢黜太子胤礽也是康熙對於胤礽不滿與失望的集中體現與突然爆發,也算是事出有因。

其次,太子名分早定,勢力盤根錯節,如果不能乾綱獨斷,快速的拿掉太子的一切權力,那麼必然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再次,皇子們對於儲君之位的覬覦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讓太子倒臺,一定會鋌而走險,也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所以,康熙也需要將太子胤礽的太子之位廢黜,以暫時性的平復皇子們的心境,維繫事態的穩定。

所以說,儘管此時康熙對於太子胤礽有著諸多的不滿,但是康熙廢黜太子更多是還是出於當下局勢的考慮,頗有一種“無奈”的味道。


通過張廷玉和王掞兩個人的進言,康熙已然知道了事態的嚴重性。

在熱河行宮,當拿到所謂的“太子手諭”的時候,張廷玉就向康熙進言:

微臣此時擔心的倒不是廢黜太子,而是怕因此引來了奪嫡之爭,禍起蕭牆。
太子縱有千般不是,但有一點微臣萬難相信,就是調兵進駐行宮之事,他有著心機,也沒有這個膽量!

而在北京的朝堂之上,當康熙宣佈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的時候,王掞也在拼死為胤礽做著最後的辯解與申訴:

臣以為太子雖然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然有過,而過不止於廢黜。
諸位皇子,除一二人輔助太子力爭,其餘的阿哥誰不是各自為政,陰為絆阻,甚至有暗中魘鎮者。

不管是張廷玉,還是王掞,無一例外的都在想康熙傳遞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太子胤礽在朝中是無比的孤立,不僅得不到皇子們的支持和配合,更有甚者為了扳倒太子無所不用其極。

這對於康熙的衝擊是極為強烈的,一方面,這是對於康熙價值觀以及“忠孝仁義”的治國施政思想的調整,另一方面,更是對於康熙冊立胤礽為太子,進而盡心撫養、培育太子的一些列行為的全面否定。

而這必然也無法讓康熙所接受,更引得康熙皇帝的極度的憤怒,再加上康熙之前廢黜太子是感情因素和當時情勢所迫下的“無奈”之舉,更加深了康熙復立太子的決心,而在這之前,便是發現太子的反對者,並給予其沉重的打擊。

所以,這便有了“百官舉薦新太子”的事情,而這也徹徹底底是一場陰謀。


最終,通過“百官舉薦新太子”的事情,胤礽得以復立,而太子最大的反對集團八爺黨遭到了重創。

康熙讓百官上疏舉薦新太子,朝堂內外,上至六部九卿,下至地方督撫,擁護和支持八阿哥胤禩的聲音是最高的,甚至出現了百官聯名舉薦的事情。而康熙在其中則是一步步的引誘,包括在“張明德案”後的一些列暗示,讓朝堂之上對於八阿哥的支持呼聲愈發的高漲。

就在這個時候,康熙與佟國維合力唱了一出“雙簧”,給胤禩來了一個釜底抽薪,不僅讓八阿哥的美夢破碎,就此無緣皇位,同時還順勢將胤礽重新推回到了太子的位置上,康熙的“陰謀”也算是得逞了。

但是此時的胤礽依然是“無可救藥”,難堪大任了,最終康熙只能再一次將胤礽廢黜。


雍親王府


這是一個荒唐的陰謀!

先說此事的背景。

太子監國期間,搞的國庫空虛,甚至還幹些“賣官鬻爵”的事。而且,太子對兄弟們的“寡恩”,也讓康熙無語。所以,康熙很憤怒,這樣的太子怎麼可能是未來的皇帝呢?

而最終把胤礽拉下太子之位,還是因為在承德行宮發生的兩件事。第一件事,胤礽夜會母妃鄭春華,被康熙撞見了。太子手下負責放風的太監還被圖裡琛給殺了!胤礽雖然跑走了,但是,康熙也被氣暈了。

第二件事,在康熙正在為綠帽子的事上火時,(太子的人)凌普突然帶著一群兵來了,把行宮接防了!康熙徹底爆發了,胤禛竟然在事情敗漏之時,要舉兵謀反!康熙馬上讓狼覃帶兵入駐行宮,並把皇子們都給叫了過來。

雖然,在張廷玉的提醒下,康熙發現太子的調兵手諭可能是假的。但是,康熙對太子實在是不滿意,依然趁機廢了太子!此時廢了太子,總比用“私通母妃”的名義廢太子要有面子。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康熙下旨要群臣舉薦太子人選。但是,此時舉薦太子人選是非常不合適的。康熙這麼做,完全是一個“荒唐的陰謀”!

首先,此時人氣最旺的老八並不是康熙中意的太子人選。但是,康熙搞選舉肯定會是老八的票最多,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就是康熙的陰謀!他要藉著選舉,搞散八爺黨!

康熙對於八爺在審理刑部冤獄時,誘審肖國興,扳倒太子的做法很生氣!康熙給老八的評語是“該死,其心可誅”!康熙對八爺的險惡用心非常厭惡!有這個評語在,老八這輩子都別想當上太子!

老八剛剛代替太子去宴請了蒙古王爺們,他還自鳴得意。而且,在皇子圍獵之時,還要用“抓活物”彰顯自己的“仁慈”。幸好,弘曆來解圍,拐著彎說老八的“假仁義”不是正理,圍獵比賽的獲勝者是他十三叔。康熙很喜歡弘曆,最後把玉如意賞給了弘曆。

雖然,康熙心裡不喜歡老八了。但是,老八人氣高啊,在百官中素有“八賢王”的稱號。康熙在廢太子後,要用投票的方式來選舉新太子。只要是用腦子想想,就知道肯定是老八得票最多!就跟美國NBA搞全明星比賽一樣,中國球員肯定會高票入選。。。。

所以,這是個陰謀!康熙讓八爺黨都蹦出來支持老八。然後,趁機把帶頭的佟國維打倒,讓百官知道“八爺黨”不符合聖意!

其次,為什麼說此事荒唐呢。因為,康熙又一次擅自改變遊戲規則!

記得在康熙冊封德妃時說,朕說過的話幾時收回過了?我真想“打臉”康熙!就在你冊封德妃之前,你剛把支持老八的佟國維罷官了,還讓太子復位了。根本沒有按照說好的規則,讓得票最多的老八繼位!

康熙真是沒有一點“一諾千金”的品德!康熙不惜讓自己說的話失去公信力,也要搞八爺黨,真是荒唐啊。為什麼要搭上自己做皇帝的“信譽”呢?處理政事,可不是兒戲,竟然還能隨意反悔?別忘了,皇帝說過的話,那可就是聖旨!聖旨怎能輕易反悔?那不等於讓天下人知道“愛新覺羅氏”說話不算數嗎?那麼,以後康熙再下旨,百官該怎麼“揣摩”聖意呢?

所以,我覺得康熙讓百官公開舉薦新太子的事,就是一個荒唐的陰謀!康熙作為皇帝,完全可以有很多方法搞到八爺黨,完全不用搭上自己的信譽。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我們先來看看康熙為什麼要廢掉胤礽,這裡面有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太子平時生活奢侈,通過他人欠了國庫五十萬兩,最後被人知道之後,是通過賣官的方法籌借了五十萬兩,這個事情自然是被八阿哥,通過大阿哥,告訴了康熙,康熙為了保全太子的面子,就沒有再深究。

第二件事情,張五哥的那些刑部冤假錯案,這個是太子新的撈銀子的方法,最後也是被八阿哥給查出來了,康熙再次沒有深究。

第三件事情和第四件事情,都發生在承德行宮,前面一件是與皇妃鄭春華的私通,後面一件就是調兵圍康熙,當然最後一件是被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誣陷。

但總的這幾件事情,導致胤礽被廢。

那我們再來看看,康熙是不是有心重新立胤礽為太子,或者這根本就是一場陰謀,是為了打草驚蛇,敲山震虎,這裡面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康熙對胤礽還是存在一絲幻想的,畢竟胤礽是赫舍裡皇后難產生下的,而赫舍裡的爺爺索尼和叔叔索額圖對康熙都是有大幫助的人。

第二,太子王琰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胤礽當了那麼多年的太子,也不容易,康熙的其他皇子太優秀,也對太子使絆子,康熙也能希望胤礽知錯能改。

第三,沒有太子,九子奪嫡會更加的激烈。

第四,八阿哥的支持者,實在太多了,康熙想看看,到底有哪些人支持八阿哥,到底有多少人,結果也讓他大吃一驚,他對八阿哥更多的是忌憚和提防。

總的來說,康熙這次舉薦新太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確實是想讓胤礽一次機會,再者呢,就是讓九子奪嫡能夠緩和一些,最重要的就是讓支持八阿哥的人都出來,讓他一個個看清。


歷史簡單說



康熙皇帝要求大臣們公開舉薦太子,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的。不能說是陰謀,但康熙也是用心良苦。其實這一切還是圍繞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說起,這到底又是為何呢?


太子胤礽監國三十餘年,卻辜負了康熙的皇恩,把大清朝治理的是一塌糊塗,挪用公款,賣官鬻爵,草菅人命,每一件事拿出來都可以廢了太子。後來又發生兩件事:凌普奉太子手諭派兵包圍康熙所在的八大山莊;康熙撞見太子胤礽和自己的妃子鄭春華偷情的場面,這兩件事無疑使得康熙下定了廢掉太子的最後決心。


但事後想想,太子胤礽給康熙帶綠帽子不假,但更為嚴重的是,康熙經過張廷玉提醒,發現有別有用心的人偽造了太子調兵手諭,這無疑是要陷害太子,借康熙的手廢了太子胤礽。對於這點,是康熙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居然自己的兒子中有如此險惡用心的。但是誰偽造太子手諭呢?



於是康熙就想出了公開舉薦太子一說。


其實在康熙的心裡,還是希望大家仍然舉薦胤礽復位。


為什麼呢?畢竟胤礽做太子做了三十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康熙也看到了,胤礽剛剛被廢,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就跳出來爭寵,互相攻擊,這是康熙始料不及的。而且胤礽做這個太子也是非常艱難的,上要看康熙臉色,下也要防著其他皇子的攻擊。如今還被人陷害,因此太子被廢,使得康熙也覺得當初的行為太魯莽。


同時康熙也想通過舉薦太子為名,看哪個皇子最積極,最想當太子,那這個人就是偽造太子手諭的人。


可是令康熙失望並且震驚的是,除了胤禛等少數人之外舉薦廢太子,其餘人都是公開支持老八胤祀來當這個太子,而且支持老八胤祀的大臣幾乎佔了整個朝堂,這個場面令康熙都有點措手不及。



康熙明白了,偽造太子手諭的人就是老八胤祀,他是最想當太子的人,而且也有這個實力。康熙的“引蛇出洞”,使康熙感覺到了老八胤祀的威脅,康熙最痛恨的就是皇子與大臣結黨營私。


於是,康熙出手了。用一頓飯就讓支持老八胤祀的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退休,以此削弱老八胤祀的實力,讓外界明白,康熙是不支持老八胤祀的。沒多久,一國之君的康熙把之前說過的話忘了,還是讓廢太子胤礽重新當了太子。


其實,康熙要求舉薦太子,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為什麼?歷史上哪一個皇帝的繼承人是通過百官舉薦出來的呢?沒有,中國幾千年下來,400多位皇帝,沒有一個是百官舉薦出來的。


可康熙要求舉薦太子的話一出來,還真的有人相信,其實這也是康熙的悲哀,居然沒有幾個人能聽懂康熙的畫外音,還自以為是為康熙最痛恨的老八拉票。



對此,你覺得康熙要求舉薦太子,是陰謀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康熙公開舉薦新太子,既不是荒唐,也不是陰謀,而是對廢太子後朝局動盪的”補救之策“。

胤礽被廢后,諸皇子都加入到奪嫡的鬥爭中,各派別之間已經勢同水火,為了奪嫡無所不用其極。但真正誰適合當皇帝呢?表面上還看不出來,這個時候還不如把胤礽搬出來,恢復他的太子之位,暫時平息黨派之爭,等皇子間有了合適繼位的,再定奪也不遲。

可沒想到,老八和佟國維卻上下起手,長袖舞動,希望通過所謂的聯名摺子,用輿論的力量使康熙立老八為太子,對此,康熙曾多次暗地提醒他們,如釋放老十三、表彰一個孝子等,都是在宣揚父慈子孝、東西和睦,無奈佟國維和老八看不懂什麼意思,繼續聯名舉薦老八,還搞出一個”八王大“事件,這才觸犯了聖怒,康熙沒有設圈套讓他們往裡面跳,所以不存在陰謀之說。


老羅侃史


康熙是一代明君,他讓百官推選太子,這不應該算陰謀,這是陽謀。

陽謀就是我明明白白告訴你推薦太子,你說出想法就好,說什麼都可以,不算錯,但是如果你別有用心搞小動作,那就受懲罰。

明明白白的讓大家推薦,怎麼算陰謀呢?他是讓大家推薦,看看百官和眾皇子的站隊情況,這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的,他沒說誰票數多就是太子啊。

陰謀是“秘計,詭計。即引導對方犯大家公認的錯誤,方法是基於事實的謊言。”

陽謀是“根據現有條件,在不影響別人、也不依賴別人的前提下,因勢利導、光明正大的通過改變自己的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達到總體更好的結果或實現更高的希望。”

康熙提出的推薦太子,就是看看百官態度,百官只要說出心中所想,無所謂對錯,不會受到懲罰。所以說是陽謀。

這就給了所有人一個選擇機會,支持太子復位,或者支持其他皇子都可以,只有個思想認識高低和對太子感情的問題。回答無對錯,不會受罰。

正直的皇子和官員自然會有自己的選擇,保太子或者其他皇子,只要是真心擁戴都不算錯。單獨寫奏摺,單獨上奏,說清楚自己想法就好。

八爺黨之所以受罰,因為他們搞串聯,所有官員一口同聲,這可能嗎?皇帝最怕什麼,結黨營私,康熙自然要懲罰。

但是心術不正的皇子和官員就會跳出來,各種串聯,結黨營私。皇子圖謀皇位造成百官擁戴態勢,大臣為了擁立之功極力鼓吹某位皇子的好。醜態畢露,還能不被罰?

康熙這一招是在出考題,只要正直比如張廷玉,就會安然通過,別有用心著就會被懲處,比如佟國維(佟國維是在演戲下面解釋)。六部官員雖然支持八爺,也沒有收到懲罰。所以說是真正的陽謀。

當時康熙面對的形勢是這樣的:

1、康熙心中恨太子是恨鐵不成鋼,尤其是聽說太子是被大阿哥用巫蠱術害的,心中已經原諒太子,但是沒人說復立太子的話,自己一時還無法直接開口,需要個機會。

2、八爺所作所為已經觸犯底線,已經被康熙憎恨。康熙最恨禍起蕭牆,老八卻誘審肖國興,誣陷太子。偽造手御調兵誣陷十三爺的事,事後細想也可以想到是老八乾的。所以康熙對老八隻有恨。

3、康熙不能再查太子和老十三被誣陷的事,來複立太子。不能再禍起蕭牆,不能手足相殘,何況也很難查清。

4、立太子的事,不能再拖下去。太子倒了,大批官員會倒向八爺,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尾大不掉。需要及時下手,避免更多官員扯進八爺黨,要及時終止他們的政治投機,治病救人。

所以康熙要做的事是:

1、需要想個辦法達到根除朝中對太子不利言論,引導大家忠於太子,進而達到復立太子的目的。

2、打擊老八,不能讓他靠誣陷自己兄弟和結黨營私上位,更不能再讓他拉更多官員下水。

所以康熙採取的方式是:

1、因勢利導,通過推薦太子,讓老八自己跳出來,主動把黨羽都展示出來,讓天下人看清楚,老八結黨營私所以被康熙拋棄。

2、為了讓老八暴露的比較徹底,還說動佟國維,讓他幫忙聯絡百官,還故意在朝堂上爭論,告訴百官支持復立太子是忠君,不要詆譭太子。從而把朝堂輿論引導到復立太子上來。

康熙從頭到尾都是用的陽謀,唯有佟國維演戲是私下安排,目的是:

1、讓他聯絡百官支持老八,從而批評百官串聯,提醒他們保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參與黨爭,治病救人。

2、不要給老八當軍師說破康熙心思。

3、引發朝堂爭論,配合康熙,讓大家看到康熙支持復立太子。



小樓閱東風


《雍正王朝》中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老爺子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公開舉薦新太子。不知是編劇挑戰百官的智商還是康熙挑戰百官的智商。觀眾看熱鬧,百官造熱鬧,看著開心就好,至於歷史上有無此事我們也不必槓精,想要看電視,親眼目睹爾虞我詐那就好好看。想要尋求正史那你就翻看史冊,幻想自己親臨那個年代尋求真相。我們這裡放下歷史,只說電視劇《雍正王朝》。


縱觀古往今來,帝王立太子向來“獨斷專行”,好的帝王詢問詢問臣下的意見,從來沒有聽過這件帝王家的私事成了大臣們的公事。不明就裡的還以為這是上古時期推舉“天下共主”。總感覺當時的百官也是智商捉急,皇帝的家事,你們也敢成群結隊的參與,甚至強行干預。當初李治要立武則天為後,多少王公大臣干預,逃不脫被害慘的下場。熟讀聖賢書的他們,難道不知道以史為鑑?

假傳聖旨,審理肖國興;蒙古王公公然推舉八阿哥接受如意;假冒太子手諭謀反一案已經讓八阿哥胤祀結黨營私的苗頭逐漸浮現。康熙老爺子這一手就是要看看誰在結黨,哪些人一夥。果然坑埋好了,雷藏好了,就有人心甘情願去踩。踩了還不行,踩的人身上還要裝著兩個擴大範圍自傷。我想大家都猜到了,這個人就是十四阿哥。居然直接喊著“國有諍臣,不亡其國”,康熙不聽他的就要亡國了。氣的康熙揮刀就砍,暈了過去。



康熙這一下看到結黨的可怕不假,但是自己也不敢妄動干戈,生怕一不小心就是天下大亂。不過康熙老爺子,老謀深算,大風大浪過來的,鰲拜,吳三桂我都沒慫,怕你們幾個逆子嗎。最後老爺子貶了老八,走了佟國維,以大將軍王的名義支走了老十四。在平穩的局勢中,老四登基。


所以公開推舉,編劇腦洞大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