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物理學界泰斗,一生培養上百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

1986年,李遠哲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至此,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增至4位,分別是:李遠哲、丁肇中、楊振寧、李政道,而他們中有3位是“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的學生,一門三諾獎,吳大猷先生的實力可見一斑。

他們共同的老師、中國物理學界泰斗、一位善於識人、育人、用人的科學巨擘:饒毓泰先生。

青年饒毓泰

饒毓泰,字樹人,1891年12月1日出生於江西臨川鍾嶺,其父饒之麟為清朝舉人、拔貢生,曾任七品戶部主事。幼年饒毓泰在叔父和舅父教導下習四書五經,1905年前往上海,就讀於中國公學。1911年,饒毓泰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隨後,饒毓泰考取江西省公費留學,先後在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並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康普頓教授。

1922年,饒毓泰博士畢業,應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在南開大學創立物理系並任主任。30年代,饒毓泰先後出任北大物理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主任。鑑於饒毓泰在物理學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1941年,饒先生被當時的教育部聘為第一批“部聘教授”,這一榮譽被學界譽為

“教授中的教授”,其政治待遇相當於當時的大學校長。建國後,饒毓泰曾出任北大理學院院長兼物理系主任、學校校務委員,並於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饒毓泰先生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領導下,20世紀30年代,北大物理系的教學已接近了國際水平(吳大猷評)。饒毓泰先生的主要貢獻包括:

一、善於育人、識人,培育出了一大批傑出科學家

世人常說:“千里馬易尋而伯樂難求”,饒先生一生善於育人、識人。在擔任南開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物理系主任期間,饒先生培養了包括鄧稼先、李政道、吳大猷、楊振寧、陳省身、黃昆、張守廉、吳大任、郭永懷、馬仕俊、江澤涵、申又振、鄭華熾在內的一大批傑出科學家,據粗略統計,饒先生培養的院士數量達上百位之多。從這一串響噹噹的名錄中,可見饒先生確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與教學能手。

其中,吳大猷更是多次受恩於饒毓泰先生。1929年夏,吳大猷在南開大學物理系畢業,恩師饒毓泰力排眾議,留他在校任教,講授近代物理學和力學。1931年春,經饒毓泰及清華大學葉企孫的推薦,吳大猷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乙種研究獎助金,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之後,饒毓泰又邀請吳大猷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任教,

可以說,沒有饒毓泰,就不可能有後面的吳大猷。

吳大猷與李政道、楊振寧合影

二、開創“領導”親自授課之先河

抗戰期間,饒毓泰任西南聯大物理系主任,饒毓泰德高,資深望重,他是“部聘教授”,本可只做管理工作,但他在料理系內事務的同時,堅持親自開設和講授《光學》、《光的電磁理論》等課程,且

教學時用力甚勤,講義稿每年都做修改。

當時西南聯大師生生活十分艱苦,經常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特別是儀器設備極為缺少。為了保護好僅有的一點儀器,避免日軍轟炸,饒毓泰帶領師生把貴重儀器搬到離昆明城十多里地外的農村,放在大鐵桶內埋入地下,需要用時再取出來搬到昆明,用完後立即搬回去藏好,這樣可避免日機轟炸造成損失。

前排左二:嚴濟慈、左三:李書華、左四:饒毓泰

由於特殊的歷史時期,饒毓泰晚年遭到打擊和迫害,飽受折磨。且饒先生中年喪偶,一直伴有頑疾,在這種情況下,饒先生悲憤交加,舊病復發,暈倒於家中,隨後又一度精神失常,不辨牛馬。當他的好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去看望他時,只見饒“眼睛直視無睹,不能認人,但云‘為什麼緣故’?”1968年10月16日,饒先生在北京大學自殺身亡。

素來沉默寡言的饒毓泰在逝世前兩天的教研室會議上語重心長地說:“解放前我們看到祖國落後,被外國人看不起,很難過。如何使中國富強起來呢?當時想的是科學救國的道路。解放後學習了一些馬列原著和毛主席著作,思想上受到很大教育,特別是毛主席關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自己的教育最深刻。”最後他難過地說:“我們這樣的人已經老了,沒有用了。今後建設國家的擔子要落在你們年輕人身上。”

1984年,北大物理系光學教研組根據饒毓泰先生的遺願及其弟侄的要求,將饒先生生前留下的5萬元積蓄設立“饒毓泰獎學金”,以鼓勵先進,促進科學事業的發展。

1987年,中國物理學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決定設立饒毓泰物理獎,以紀念對中國物理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饒毓泰先生。

“高山景行,私所仰慕”。

雖然饒先生已離我們遠去,但饒先生的科研精神與愛國情操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對於這樣的饒先生,我們除了敬佩與惋惜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最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

內容來源胡侃教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