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也赶飞机”:你的态度,决定了别人不愿意帮你

01

朋友跟我说起前段时间在机场遇到的一件趣事。

那天,大家正在排队过安检。突然,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大包小包从后面冲了过来。边冲还边把人往后挤,嘴里嚷嚷:“让一下,让一下,我赶飞机。”

被挤的人虽然脸色难看,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阿姨挤到前面的时候,突然挤不过去了。原来,有几位乘客不肯让位置,把她给挡住了。

一位先生彬彬有礼地说:“不好意思,我也赶飞机。”说完,还友好地冲阿姨歉意地点了点头。

阿姨明显愣住了,估计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不友好的人,脸色像调了五色盘,难看极了。

朋友一时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她觉得这位先生着实有趣,为难人都为难得如此有风度,这明显是不满阿姨的态度,不肯相让罢了。

朋友不禁想,如果这位阿姨态度好一些,说话有礼貌一些,兴许这位先生就会乐意让一让了。

从什么时候起,帮人不是出于内心的善意,反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强迫性义务了?

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用道德绑架别人。“我赶时间”、“我赶不及了”是他们对别人提出要求的正当理由。如果对方愿意相帮,那是理所当然;如果对方不愿意,那就太不通人情和万般可恶了。

其实,有求于人时放低姿态,让自己显得礼貌谦逊,这不但不会让对方看低我们,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温恭有礼,大大增加对方愿意帮助我们的概率。

如果被帮的趾高气扬,帮人的反倒像噎住了苍蝇般难受,好意都被糟蹋了,那善良将很难维持与传扬。

02

大家可还记得“爱心馒头”的故事?

中国自古有句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在“爱心馒头”事件中,这句话得到了极致的诠释。

浙江永安有一位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好心免费送爱心馒头。

送了一段时间,有人来找她说:“我不领馒头了,你把钱退给我吧。”

店主说:“对不起,我们这里只送馒头。”

对方立马恼了,说:“你怎么这么死心眼,我不要馒头你还省力气,直接给我钱多好,天天给我们吃这种狗都不吃的东西,太缺德了!”

讨钱未果,又有人质疑她的动机:“无利不早起,这店主一定有问题。”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奇葩讨伐,店主身心俱疲,最终决定停止免费送馒头。

结果,这些“底层民众”竟然大闹馒头店,各种污蔑栽赃,破口大骂。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店主李女士边抹眼泪边说:“好人难做,我都想不通他们是怎么想的……”

这样的故事陌生吗?并不陌生。

孙俪资助贫困大学生,却被得寸进尺数度索取钱财。

富豪企业家建造258套别墅送给父老乡亲,却被村民索要无度,两年不敢回家。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的贪恋永远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雨果曾说,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我弱我有理”是极度自私和贪婪的心态,对于别人所给予的恩惠,我们要懂得感恩。试想,自己并未为对方付出过什么,反而得到了对方的帮助,自己有何理由去埋怨对方呢?

没有谁生来就有帮谁的义务,别人的好意相帮是出于心底的善良,如果这份善良被肆意践踏,谁还敢向我们伸出相帮之手?

03

网上一位父亲对儿子教育的话语曾经刷爆了朋友圈。

这位父亲对孩子说:“孩子,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就算是我和你妈妈,在你长大成人那一天开始,我们也没有义务要继续对你进行任何照顾。

我们也有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后的路都要靠你自己去奋斗,未来的你是开奔驰还是骑自行车,吃鲍鱼海参还是白粥加咸菜,都与我们无关。”

不得不说,这位父亲是如比有智慧,教育孩子一针见血。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相信孩子的未来一定会充满阳光和彩虹。

莉莉是个非常讨同事们喜欢的女孩子,只要她有需要,大家都很乐意给她提供帮助。

每次请同事帮忙之后,莉莉都会诚恳地向对方表达感谢。如果是个普通的小忙,她第二天就会给对方带上一份小糕点或者小礼物;如果是个很大的忙,她会郑重地邀约对方一起吃个便饭,以表感谢。

莉莉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感谢的方式不是重点,诚恳致谢的心意才尤为可贵。同事感受到了被重视和被肯定,心情自然万分愉悦,也就更乐意在我们再次需要帮忙时给予帮助了。

王符说,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帮忙是情分,不帮忙也是本分。当别人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时,我们要用自己可以做到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感谢,不要让对方觉得,他的帮忙被当成了理所当然,他的好意被当成了驴肝肺。

“忙”不论大小都是情分,情分是个越消耗就会越少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用心对人际关系进行维护,尽量做到礼尚往来,如此,才能让“情分”得以延续。

04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只会一味索取,而不能给予什么。

丛飞,原名张崇,中国内地男歌手、义工。2006年4月20日因胃癌在深圳逝世,年仅37岁。生前,其资助贫困儿童183名,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丛飞重病住院期间,他所资助过的众多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

记者联系到一位已毕业的女大学生小A ,有了一次通话:

“你是否记得自己接受过丛飞的资助?”

“记得,但他是自愿的,他有他的想法。”

“他资助你会有什么想法?”

“我不清楚,但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企图的,你应该猜得到。”

“我猜不到,你猜到了吗?”

“你作为一名记者给我打电话,核实丛飞是否资助了我,不就说明了他的想法吗?”

“他胃出血了,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可他现在陷入了没钱治病的困境,你想没想过应该向他伸出援手?”

“我现在一个月三四千,没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对我提出过要求。”

“你无力帮他,可也该去看看他呀!”

“我没时间。”

不是世间太冷漠,而是恶念太容易掌控人心。很多时候,阻止我们继续行善的,不是能力所限,而是行善之后的未得善果,以及冷彻心扉的大失所望。

我帮你,本出于我心底的一份真善美,你却当我是有所企图;我帮你,从未要求你给予我何等回报,你却在有能力把控人生之时,恨不得与我撇清关系,恨不能与从前的自己划清界限。

限制了我们想象的不止是贫穷,还有不知感恩的心。

05

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忘恩,恰恰正是一种恶小。

知恩图报既是美德,也是考验。不把对方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是我们在受到馈赠时,所能给予对方最大的回馈。

“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礼义老少皆知。若是我们一边纵容着忘恩的恶念,一边批判着世间过于冷漠凉薄,这样的嘴脸未免太过于丑陋。

知恩图报,方能善莫大焉。只有当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知恩图报,我们才能让世界充满多彩,让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小晴天,自由撰稿人,爱写作爱生活,手写温暖文字,不自我设限,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