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如果种子不死,他仍将是一粒种子

1. 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栖息地之间,隔着我整整一生。

2. 离你越远,我爱你越深。现在我不禁叩问自己,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走向幸福的过程。

3. 对正在寻找真理的人,相信他们;对已经找到真理的人,怀疑他们。

4. 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5.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纪德(1869—1951年)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伪币制造者》,《如果种子不死》等。

安德烈·纪德,父亲是巴黎大学法学院教授,母亲是清教徒。从小他的父母就给了他不同的教育,父亲要求他:做每件事都要解释清楚,而母亲则要去他:听话懂事,小孩什么都不需要知道。这造就了他反叛的性格。

安德烈·纪德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伪币制造者》外,还有很多作品: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等,戏剧《康多尔王》、《扫罗》、《俄狄浦斯》,散文诗集《人间食粮》,自传《如果种子不死》,游记《刚果之行》、《乍得归来》等。

在小说《窄门》中,安德烈·纪德描写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恋情,初读不解深意,及至了解到纪德自身的恋情,才恍然大悟。难怪毛姆说,读小说要先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小说的内涵。纪德与表姐玛德莱娜的恋爱与婚姻,还有纪德的心取向,在小说中都有隐晦的体现。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纪德用取句中的反义,为自己的自传体小说命名。

据说,《如果种子不死》这本书写得非常真实,是世间少有的坦诚,其间详细描写了纪德是如何成为同志的心路历程。

“回忆录永远只能做到半真诚,不管你多么关心真实,因为一切总是比你说出来的更复杂。也许在小说里更接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