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你防止上當受騙的話,該具備哪常識?

開偉觀察


在銀行買理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新聞中經常爆出的誰的錢沒有了,誰的理財變成保險了等等,那都是個別銀行的個別現象,這絕不是銀行的常態。

即使是個別現象,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還是應該防範的。經過我的一番思考,我認為銀行客戶在銀行購買理財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一、客戶的訴求與銀行的銷售不一致

想存定期,卻辦成了理財;想存理財卻辦成了保險。實際上,無論是定期也好,理財、保險也罷,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在銀行辦理的產品,想讓本金虧個大半也挺難的。它的最大問題在於產品的優勢並不是客戶最想要的,而產品帶來的效益卻是銀行最想要的。

理財經理為了個人業績,支行為了指標會帶有傾向性的推薦產品,有人說這是誤導銷售。若真是誤導銷售也好,現在都有雙錄,你看工作人員是否合規,去銀行及上級監管部門投訴準能解決。可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是當場被理財經理合規的銷售話術說服了,出了門,過段時間需要用錢時發現取不出來又後悔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解決的最好辦法沒有別的,就是能夠了解你即將購買的產品的所有特點,至少也要了解常見問題的答案。比如是否能提前支取,利率是否能夠保證,最壞結果本金會不會損失,能不能轉讓等等。瞭解清楚這些問題以後,才能在將來不會後悔。

二、飛單

飛單就是指銀行人員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或非銀行授權達成銷售委託關係的第三方理財。

這種形式的銷售在各行各業都很常見,它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僅損失銀行利益,也有極大可能損失客戶的利益。

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不用說,都是有正常的披露要求,從歷史數據來看,出問題的概率極低。銀行代銷的保險、理財、基金、信託,也都是經過銀行多方考證而形成的委託銷售關係,至少不會出現因為不合規而坑害投資人的情況。

飛單銷售與銀行沒有任何關係,理財經理的銷售行為也不合規,他們靠的是投資人對銀行的信任,藉機銷售一些評級非常低沒有什麼客戶認購的理財。這些理財大多是在市面上融不到錢的企業被包裝以後進行違規銷售的。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率高,什麼都可以談,只要你肯出錢。

防範飛單主要有以下三招:

不貪高利率。在銀行買理財,尤其是當下的利率環境,建議不要去關注那些6.0%以上的。使用中國理財網。這是一個銀行理財披露的網站,能在上面查到的,都是銀行正規的理財產品。查看理財產品說明書。產品說明書中會將銀行與理財的關係說明。銀行是投資管理方,還是託管方,亦或是代理銷售方,都在上邊寫的很詳細。如果沒有約定,多半是飛單。

三、資金被員工挪用

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極小,一旦發生就是新聞頭版頭條,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損失巨大。投資人以為自己的資金購買了理財,但是在用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賬戶裡沒有錢。經過警方調查才知道自己的錢被銀行某位已經離職的員工挪用了。

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投資人太信賴理財經理,沒有拿到銀行給予的回執小票就匆匆離去。再或者就是拿到的回執小票就是偽造的。


要防範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不拿回執不離櫃。畢竟涉及個人大量資金,最好還是謹慎為好。見到銀行工作人員給的回執,發現上面的信息與自己辦理的業務一致,而且有銀行的章,再離開櫃檯。輕信他人會吃虧。理財經理很專業但他們的建議也只能做參考。聽完之後還需要自己做決定,更加不能讓他們來代理幫忙辦理業務。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事後查詢多核對。自己辦理也拿到了小票,工作還沒結束,還應該登錄電子銀行查詢自己的購買記錄。一般手裡銀行都會有產品的持有情況,核對之後發現沒問題,工作才算結束。

總結:

在銀行購買理財出問題的幾率比較小,但也不是沒有。多加小心,多加註意銀行出現的大部分問題都會避免。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銀行研究僧


隨著人們投資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理財。大部分人習慣去銀行網點辦理理財業務。那麼在銀行辦理財,要注意些什麼呢?

1、瞭解自己所買理財的風險等級

在銀行購買理財之前,理財經理一般都會要求客戶做風險評估問卷。現在理財簽約流程非常規範,需要進行一區雙錄。客戶填寫風險問卷的過程,會經過錄音錄像,整個銷售過程都會有視頻錄像。一般的風險評估問卷都有十幾個題目,填寫評估問卷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風格、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

在這裡做一下提示,一定要按照自身真實的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填寫問卷。千萬記住,不要銷售人員讓您勾選哪一項就勾選哪一項,要按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勾選。風險評估等級分為保守型、謹慎性、穩健性、進取型、激進型。

比如您的風險評估等級為保守型,即使操作購買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銀行系統是過不去的,這樣可以有效的把控風險,去購買您心中可承受風險與收益率相匹配的產品。

2、分清銀行的自營產品和代銷產品

一般銀行的自營產品有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等。由於現在銀行有代理業務,一般會代理基金、保險、債券等業務。

部分人在銀行“上當受騙”,可能是因為購買了保險產品或者基金產品。在銀行銷售人員向您推薦產品時,你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客戶權益須知。這些是銀行人員在為客戶辦理理財業務時,必須向客戶所提供的。同時一款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在其官網上應該是能查詢得到產品詳細信息的。

3、找銀行工作人員諮詢辦理理財業務

隨著理財銷售越來越規範,各商業銀行都設置了理財專區,配備專門的理財經理。在這裡跟大家普及一下,佩戴銀行理財經理工牌的都是銀行的正式員工,非外面駐點人員。雖然銀保監局不允許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的人員在銀行網點駐點的,但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大家在諮詢辦理時,還是要仔細甄別,以防止被非銀行工作人員忽悠。

最後提醒大家的一點,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到5%的都特別少,6%甚至以上的收益率,必須要引起足夠的警惕。

小小意見,不甚成熟,還望見諒。


河小葵話理財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理財大軍。隨著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資管新規的新要求,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新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加上現在銀行混業經營,代銷產品逐漸增多。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幾個點:

第一,客觀,正確的瞭解自己,做好風險評估。這是第一步。自己是什麼性格,自己有多少資金可以理財,自己能承受多大風險,自己資金最長的投資期限是多久,等等。這個問題,歸根究底,是要客觀地做風險評估。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產品。這個也就是理財的”適當性“原則。

第二,瞭解自己的實際需求,做好自身資產規劃。我想達到一種什麼收益率。在客觀的風險評估結果上,看是否能滿足自己需求。建議諮詢銀行專業理財經理。一般理財經理會根據客戶的情況,風險評估結果去建議做一些產品。

第三,瞭解一點產品的基礎知識,分清楚銀行自有產品和代銷產品。產品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投向的風險。針對理財經理給你介紹不熟悉的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在聽介紹的同時看正式的合同文本或者產品說明書。一切以合同文本或者說明書為準。如果銷售人員承諾與合同文本或者說明書等不一致,一定要再三確認。防止一些銷售人員為了自身利益給客戶推介一些不必要的產品。

第四,分清正式銀行工作人員和其他機構駐場人員。現在一般不允許其他機構人員駐場了,但是還是要加點小心。

做好以上幾個方面,就能防止大部分的套路了。但是還是建議自身掌握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是李玉娟,一名銀行理財經理。如果您贊同我,請為我點贊。如果您方便,請隨手關注我,隨時為您解答一些關於銀行和理財規劃的一些問題。


理財經理李玉娟


銀行是大眾經常去的場所,順帶也可能在裡面購買理財產品,在銀行裡面存款也算是購買理財產品,但是即使在銀行裡面,也有很小的可能會上當受騙,所以我們應該具備以下的常識。

一,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就要謹慎

銀保監會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超過6%的收益率就要打問號”。我覺得這句話在銀行這裡也是同樣適用的,銀行的存款五年期最高利率也就是在5.5%左右,不會超過6%,所以如果有銀行員工給你說某存款產品收益率可以超過6%,那麼只會存在兩種可能,一是銀行工作人員欺騙你,二是由於銀行看這筆存款金額巨大才給出6%的利率。

二,區分保險和銀行存款

銀行裡面的存款是銀行自營的,由銀行進行擔保,即使銀行倒閉,那麼還有《存款保險條例》進行擔保,而保險不一樣,保險則是銀行代為銷售的,換句話說,就是銀行幫助保險公司幫忙銷售保險產品,但是保險並不一定會保證本金的安全,並且還有收益率普遍比較低,有可能銀行員工為了完成業績指標或者高額提成來欺騙儲戶。

所以在銀行理財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這款產品到底是存款還是保險,由於銀行有雙錄(錄音和錄像),所以銀行櫃員不會刻意說假話,只會如實相告。

三,以合同上書寫的條款為準

無論銀行員工給你說這款產品收益多高,多安全,都應該以簽署的實際的合同為準,買理財的時候應該尤其注意合同,這是以後得到合法權益的依據。

如果僅僅是在銀行裡面存款,那麼基本上不會有銀行櫃員惡意來誤導你,如果是購買其他的理財產品,那麼還需要多多謹慎,仔細判斷這款產品的收益以及風險。

如果想要在銀行裡面買基金,那麼不如選擇在互聯網平臺上購買,比如支付寶,微信或者天天基金網這樣大型的基金銷售平臺,在費率上更加便宜實惠,對投資者也是好事。


理財日記哥


其實每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大同小異的,無非就是大額存單,結構性理財,基金以及一些銀行自己的表內表外產品,最多再有一些代銷相對高利息的產品。知道了大體你也就有了辨別是非的基本能力。

目前各個銀行都有大額存單出售,保本保息是其特點,只是購買門檻不同而年利率不同。結構性理財各個銀行也有售賣,利息是個區間,一般會保下限利息。基金有定投基金指數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寶寶類基金以及各類股票基金,同時也有即將發行的新基金供顧客選擇。最後是銀行自己的表內低息產品和表外略高息產品,可以手機銀行購買也可以銀行大廳機器終端購買。

至於怎麼買和買什麼,首先你需要自己有個初步的定位,比如那多少錢出來購買,拿20萬30萬還是拿5萬購買理財產品,然後是定位存期,你是想存半年還是幾年還是幾個月呢?最後自己看看理財產品編號,可以在中國理財網官方網站查詢產品的真偽。





I撈


一般來說,銀行在很多投資者心中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在他們心裡,只要是在銀行營業網點和櫃檯購買的理財產品就不可能上當受騙,其實這是比較片面的,要知道當下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保險公司正是利用大家對於銀行的信任然後進行行騙,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甄別和防範。

一、注意辨別理財產品是銀行自主發行還是代銷

要知道區別理財產品是銀行自主發行還是銀行代銷非常重要,如果是銀行自主發行,那麼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即便理財產品爆雷了,也可以找銀行承擔責任,但是如果不是銀行自主發行,是其他機構委託銀行代銷,那麼該產品就存在一定的風險,該理財產品出事了,銀行是沒有責任的,而銀行之所以要代銷,主要是可以賺取代銷費用。最典型的就是代銷保險公司的分紅險,而這些分紅險沒有保險的保障功能,期限長,流動性差,整體收益也不理想。

二、注意看理財合同,不要被理財經理天花爛醉的高額預期收益所誘騙。

要知道銀行的營銷人員往往為了業績,會誇大理財產品的收益,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會一筆帶過,很明顯這會誤導廣大投資者,所以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我們一定要認真看理財合同,瞭解自己購買的產品,預期收益如何?流動性怎樣?潛在的投資風險在哪裡?只有充分了解理財產品的性質之後,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做決定,這樣才會避免被騙。

三、不要錯誤的把一些銀行駐點人員誤當做銀行員工

很多銀行、以及互聯網平臺的員工常常會選擇去銀行駐點,有些素質比較差的員工甚至會冒充自己是銀行員工,騙取投資者的信任,所以投資者一定要注意甄別,可以找大堂經理核實一下,或者讓其亮出自己的工牌。


侯哥財經


首先,商業銀行利潤來源之一是中間業務收入,代銷基金、保險、國債;對於個人客戶來講,會有各項營銷指標下達,所以,有可能會出現銷售誤導的行為。

其次,對於一些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已經不允許剛性兌付了,對接的底層資產也不一樣。銀行會把一些對公貸款客戶,“表外”處理,從產品名稱上,作為消費者並不能知道理財自己用於哪個企業、哪個項目、風險保障措施是什麼。

對於儲戶來講,避免被誤導:

一、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級別和自己的風險偏好是否一致,關注產品合同裡面是否寫明“是否保本”。

二、容易誤導的點是保險產品當作理財產品賣:

一定要確認是保險還是理財,期限如何?理財類保險產品收益來講和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相差不大,差別在於流動性。銀行理財產品在1年期以內,而保險都是中長期,適合做15年以上規劃,如果客戶不想做長期規劃,就是銷售誤導了;如果5年內需要用錢,短期內退保,按照保險合同只能拿回現金價值,比本金還要要少。

三、最重要,還是看合同中的風險提示,一般會要求客戶自己抄寫,這裡面會揭示理財的風險,一定要仔細閱讀。


四葉草話保險


由於銀行理財分為自營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為防止上當受騙,首先應該注意你購買的理財產品屬於哪一類!

銀行代銷型理財產品主要有保險、基金、債券、信託產品等種類,主要是銀行提供銷售渠道,並得到銷售分成,並且部分產品風險係數較大,即使出現風險,銀行基本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既能給銀行帶來不少銷售提成,還不需要承擔太多責任風險,這是銀行重要的收入來源,比如某儲銀行。。

而銀行自營理財產品,主要是由銀行理財營銷部門設計發售,雖然也分為R1-R5這五個檔次,且風險等級逐漸提高,但是由於是因銀行信譽作為擔保的,發生大額虧損的幾率比較小,風險等級較低的理財產品,安全係數也非常高,即使高風險等級的理財,一旦投資成功,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如何防止購買理財產品上當受騙?

1、不要被高額收益率所誘惑,而忽略了理財產品的風險性。畢竟無論銀行自營還是代銷的理財產品,都不是絕對保本保收益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是投資理財不變的真諦。

2、購買理財產品是,要詳細閱讀理財說明書和條款,明確理財產品的性質以及風險性。如果一旦選擇了代銷型理財產品,既有可能享受其帶來的高收益,也有可能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

3、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官網查詢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以確定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是否是合規金融機構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

4、警惕銷售人員推廣理財產品時的口徑,如果提到“剛性兌付”,理財的“利息”,那就一定要小心了,畢竟很多銷售人員素質並不高,為了推高個人業績而變相宣傳理財產品的真實性,掩蓋其風險。

綜合來看,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只要睜大眼睛,很容易分辨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其實在我看來,只要能避免高收益誘惑,就能有效防止上當受騙。


財富公元


1 警惕高收益性,現在很多銀行業務員為了業績收入,會給儲戶推薦高收益理財產品,最後往往會變成高收益理財保險,存款變理財,原本存銀行,可以靈活存取的存款變成了保險,錢被保險公司划走了,想要急用,卻發現錢沒在銀行,合同簽了,猶豫期過了,至少5年才能領取。這類都是宣傳高收益來到的忽悠儲戶購買的目的,有專門話術培訓

2警惕保本保息,現在銀行已經相繼成立3家理財子公司,也就是為了理財產品走向淨值型,跟蹤市場走。投資範圍和風險放大。銀行兜底的理財時代過去。現在只有存款類理財,才具備保本型比如大額存單,結構性理財,定存產品。

3看清風險等級,銀行除了常見的保本型存款理財外還有其他不同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在配置高收益理財產品,需要考慮自己風險承受力


鑫財經


挑選銀行理財產品,要看這四點,一看評級,二看安全性,三看收益性,四看流動性。

認真瞭解這四點,只要是正規銀行的理財產品,上當的機會就很少了。

01,評級

銀行的信用等級分為· AAA· AA· A· B· C5個等級,這個評價系統是對一家銀行的金融實力的綜合評估,不同的評級機構評級方法也各有不同,他們會定期的對市場上的銀行進行評級,發佈評級報告。

級別越高,信用越好。

02,安全性

凡是投資都有風險,銀行理財也是一樣,不同銀行它產品的風險由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R1,R2,R3,R4,R5,分別代表的風險是,低,較低,中,高,較高。

這個風險等級是根據資金投向來決定的,舉個例子:

如果銀行理財是投向,債券現金管理等固定收益類市場的,那麼他的風險就會比較低。如果投向的是石油股票等權益類市場的那它的風險就會比較高。

所以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要光看它的風險等級,還應該瞭解他把資金投向的什麼市場。

關於資金投向,產品的說明書裡投資情況說明這項都會詳細介紹。這一點,不能光聽理財師的介紹,一定要自己親自看一看。

03,收益

購買理財產品,我們要時刻清楚一點那就是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越高的收益率背後一定會有高風險。

如果是中低風險,基本都可以達到預期收益率一般是在4%或以下。如果超過5%,就要認真瞭解和注意。如果超過6%,就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了。


04,流動

按照投資期限的長短可以把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一個月以內,一到三個月,三到六個月,六個月到一年,一年以上,這幾個期限。

一年以內的屬於短期,一年以上到三年的屬於中期,三年以上到五年的屬於長期。

選擇投資期,從理論上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取決於你的資金流動性。

05,要非常注意代銷產品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去銀行買銀行理財產品,變成了買保險,有些購買了代銷的信託,甚至不小心被飛單,這才是最大的風險所在,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買的產品是不是銀行的,還是代銷的,甚至是理財經理私下推薦的。

前幾天我才寫了一篇關於怎麼挑選銀行理財產品的文章,發表在頭條號,如果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在後臺菜單看看,7月28日的文章。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