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丹麦买岛“荒诞”吗?不!他们买过三个

1917年丹麦西印度群岛条约签订后的“付款”现场

每年3月31日,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圣托马斯、圣约翰和圣克罗伊岛都会庆祝“转让日”(Transfer Day),以纪念这些岛屿从丹麦出售给美国。在美国五个永久居住的领土中,美属维尔京群岛是唯一一个从另一个帝国手中购买的岛屿。这两个大国谈判了50多年,最后在1917年移交了权力。

尽管美国和丹麦在这场交流中各自有着复杂的动机,“他们转而讨论了帝国主义在丹麦的衰落和在美国的增加的问题,”已故历史学家Isaac Dookhan在1975年出版的《加勒比研究问题》(issue of Caribbean Studies)中写道。最终,美国以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立国发动军事攻击为威胁,成功地迫使丹麦出售这些岛屿。

早在17和18世纪,丹麦就在这三个被称为“丹麦西印度群岛”(Danish West Indies)的岛屿上建立了殖民地。它迫使被奴役的非洲人在种植园中种植甘蔗等作物,直到19世纪40年代糖的价格下跌时,才从中获利。

圣克罗伊岛上的拥有磨坊和制糖厂的种植园,1917年以前属于丹麦

1848年7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圣克罗伊岛上数百名被奴役的人以焚烧岛屿城镇为威胁,反抗并赢得自由。根据丹麦国家档案馆的记载,这些重获自由的人们努力在枯竭的土地和种植园中获利,而这些土地和种植园与较新的工业经营相比,规模小很多。

到19世纪末,丹麦发现管理这些岛屿的成本越来越高。然而,早在美国内战时期,美国就把它们视为可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资产。这是因为美国官员认为这些岛屿有助于保护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利益。但他们也担心,一个敌对的外国势力可能会在美国之前控制它们。

Dookhan写道:“在19世纪8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怀疑主要针对德国,后者正在发展对拉丁美洲的兴趣”。德国轮船公司,即汉堡-美国航线公司,将圣托马斯岛作为其常规加油站,这一事实往往加剧了美国的怀疑。

1916年的圣克罗伊当地人

美国和丹麦的第一次谈判始于1865年,也就是内战结束的那一年。1867年,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实际上与丹麦谈判达成一项条约,于1867年将这些岛屿割让给美国,但参议院拒绝了该条约。美国国务院指出,这可能部分是由于内战后开始的反扩张主义情绪,部分是因为参议院对西华德支持正处在弹劾审判期间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表示愤怒。

谈判在19世纪90年代再次开始,但随着1898年美西战争的爆发而失败。在那场战争之后,美国获得了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领土和西太平洋的关岛和菲律宾领土(波多黎各和关岛仍然是美国领土;菲律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

彼时的美国对扩张的兴趣越来越大。它还把目光投向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这使得它更加有兴趣购买圣托马斯、圣约翰和圣克罗伊岛,以确保未来运河的路线。于是另一位国务卿(这次是John Hay)再次与丹麦谈成了一项条约。1902年,参议院批准了该条约,但这次,丹麦议会却否决了该条约。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

到了1915年,对德国接管的恐惧促使美国再次尝试接管这些岛屿。尤其是在卢西塔尼亚号沉没后,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和国务卿罗伯特·兰辛担心德国可能会吞并丹麦,并从丹麦西印度群岛发动更多的袭击。丹麦领导人拒绝将这些岛屿及其多数黑人居民割让给种族隔离的美国。

对此感到愤怒的兰辛暗示说,如果丹麦不把这些岛屿卖给美国,它可能会去占领它们,以阻止德国进入。这一招奏效了。

为了防止美国的军事攻击(丹麦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国),丹麦与美国谈判了一项条约,1917年1月16日,威尔逊总统正式签署该条约。1917年3月31日,丹麦正式将对该岛的管理权移交给美国,美国则向丹麦支付2500万美元的金币作为回报。

1920年,代理国务卿规定维尔京群岛居民具有“美国国籍”,但不是“公民政治地位”。1932年,当维尔京群岛居民获得美国公民身份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但选举则是另一场独立的战斗。

美属维尔京群岛直到1970年才赢得选举权。今天,美属维尔京群岛的美国公民以及波多黎各、关岛、美属萨摩亚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公民仍然不能选举有投票权的国会议员或投票给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