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我承认,我很普通


01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但就是做不出成绩。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其实特别想做出点可以拿得出手的事情,让别人看到,或者让别人觉得自己不普通。

总想证明自己,却总证明不了, 然后压力会进一步内化,焦虑加重。

最焦虑的时候,甚至睡不着觉,偶尔一看到别人好像都过得比我好,我可能彻夜无眠。大学毕业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济南卖书,白天在商场里待十二三个小时,晚上回去还得算账,睡觉经常推迟到凌晨以后。

第一个月赚的钱,我拿出一部分买了一辆摩托车,在网上买了头盔,就模仿电视上看到的样子,然后觉得自己很酷。

但一个月没过我就想扇自己的脸:装什么装,掏的油费比坐公交贵多了!

最无能的时候,总想用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证明自己。

尤其在离开学校时,最能看清自己几斤几两。

为什么我当时毕业后没有选择一份工作,而是去卖书了呢?因为我人生第一次买了西装,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各种招聘会时,给到的薪资我都接受不了。

想象中,自己至少月薪过万,实际上,给三千还是税前的。

我之前也没在大城市待过,脑子一根筋,觉得自己在哪里读书就应该在哪里找工作。几年后朋友问我:你当时为什么不去北上广试试呢,工资肯定会高很多。我嘴上说自己不喜欢,其实我连想都没想到过。

我没去过,根本不知道。我也不敢去,觉得自己配不上。

也别找什么借口,这才是当时最真实的我。一个从小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我以前甚至以为世界就是围绕着我们村转的。后来我每到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想象中都觉得那是国际大都市的样子。

阳泉在我十七八岁的生命里,算大城市;济南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属于大城市。但后来再往回看时,他们其实都是我当时想象力的边界。

我不好意思说,但也不得不承认:

其实我,真的很普通。

02

我以前总喜欢给自己背负很多,现在我真的能推就推,我不想那样,我受不了。

在我们家,我是第一个考上大学后来又考上研究生的人。在村里很多人的观念里,大学生应该就比普通人赚得多,研究生应该一年至少赚几十万,如果考上博士,一辈子肯定就不愁吃穿了。

当别人用钱来衡量学历的时候,我表面点头,内心焦虑。

我无法和他们解释这个观念的错误,也不知道以后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薪资水平才能让家人满意。

大学四年,我只喜欢读书,不喜欢上课考试,所以一直到毕业,也没拿过任何奖学金。

是的,我就是那个自己觉得很努力,经常逃课去找个角落看书,但就是不好好考试的人。

我妈骂了我无数次:“你看人家谁谁谁的孩子,大学里拿过很多奖学金,还给家里拿回来过,你就知道瞎玩,读书有什么用?”

无言以对,我只能无言以对。

当我发自肺腑地觉得自己读书很认真,然后说给别人听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有点不要脸。成绩也没有,钱也没赚到,读书有什么用?

但在我有限又固执的认知里,我觉得上学读书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学习的自主权就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于是我就那样读过去了,很多时候他们觉得我是书呆子,只会死读书。

事实上是我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身边也没有可以引导我的人,我很怂,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主动争取机会,不敢出去找实习,甚至找工作不顺利我也不敢和家人说。

只能放在心里,我觉得自己很难。

没有人指导时,很多时候我在靠执念活着。就像以前我觉得好好读书,以后就能过得好,而实际上当时毕业,我连份像样的工作也找不到。

执念被打破时,我碎得体无完肤。

最后还是憋不住了,我打电话回家:“爸,呃……我在这边找工作不太顺利……”我爸说:“我和你妈商量了,你回咱们家这边吧,咱们找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帮你找个工作。”

我不想回去,我还想靠靠自己。

03

昨晚一个没见过面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她说自己毕业的学校其实还不错,但这两年工作不太顺利,有时候看到同学一个比一个好时,自己都快挺不过去了。

其实我当时正在洗碗,然后突然就被触动了。呆呆的,我听她讲了一会,然后自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我想说:“心其实就像一座房子,以前我的这座房子塌过,后来我一砖一瓦,用了很多年,才把房子又筑了起来。”

第一次我真正明白了这个词,它应该就叫“心理建设”。

塌掉的房子,里面装满了别人的期待和自己的幻想,再次修好时,每一块砖瓦,都是我自己慢慢砌上去的。也就是25岁以后,我开始明白了一次词叫“踏实”,明白了一种活法叫“脚踏实地”。

这两年我因为写作这项小爱好,出了两本书,也断断续续做过一些写作课。有时候别人会说我出过书,已经是作家了。每次我都会认真纠正:我只是个作者,只是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而且写得很烂。

每年回头去看前一年写的东西,我都有点看不下去。出去别人问我出过什么书时,我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给人看。不过这也算是好事吧,至少说明我还在用心生活,还在缓慢进步,想法上还有一些上升空间。

有时候,别人因为一些写作上的问题会叫我老师。如果是比我小的人,我说你叫我学长或者老哥也行;如果是比我大的长辈,我会说我只是擅长这一小块,您才是真正的老师。

这么多年,我已经逐渐放下了对自己的期待,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我。同时我也不想让别人对我有期待:请别给我那么多压力,我们各自安好就可以。

你可以说这是佛系,也可以说这是没出息,无所谓,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为我已经过了那个特别在乎别人评价的阶段了。

我是91年11月出生的,在这个马上要奔三的年龄段里,我只想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做些自己还喜欢的事情,有自己的小坚守,过好自己的小生活。

别给我整那么多有的没的,我自己活得挺开心的。

04

有时候我会给别人送书,写寄语时只有一句话: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也许大家并不想做普通人。但我这份美好的祝福,也许你在多年之后就会懂: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你赚多少钱,我们其实都是一个个有着喜怒哀乐,伤心时会落泪开心时会大笑的普通人。

快乐其实挺难的,所以我希望你快乐。

前两天我妈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开始学做饭了。我当时正在买菜回家的路上,路过城墙边,然后来了一句很自然的话:妈,我现在觉得自己像个人了。

像个脚踩着地头顶着天的人;

像个饿了可以自己做饭吃家里脏了可以自己收拾的人;

像个不再迷茫无助知道自己的脚往哪里迈的清醒的人;

像个即使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责任还要面对很多挫折,但勇敢地往前走的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阿城的《棋王》中,王一生最后哭着说的那句话了。他说:“妈,儿今天明白事了,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

这点东西,一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真正想明白的,是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亦或者,是自己想明白悟出来看得清清楚楚的。

看明白了自己,可能也是生命的重新开始。

我把这叫做“清零”,就像陶渊明说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重新开始,其实一点都不晚。

我是一个普通人,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放下,原来才是起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