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放棄到重新開始,我可能不會成功,但我一直在成長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雄心壯志般地開始做某件事情或計劃,然而沒多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就放棄了。奇怪的是,其中總有那麼一兩件事讓你耿耿於懷,縈繞在心頭,偶爾心中還要升起一股憤懣之情。

我有,我曾做過一個公眾號,期間放棄了兩次。這件事情距離今天已經過去四年了,這四年裡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我都會想起這件事,直到今天,我才回過頭去反思總結過去兩次失敗的原因,也在文中第三部分提到我重新開始的歷程和收穫。

這是一段關於我這個普通人的成長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六篇文章

是我那一年假裝努力的“最好證明”

2015年12月25日聖誕節,我註冊激活了自己的第一個公眾號,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雄心壯志般在當天發了第一篇文章,文章顯示的摘要還是超級勵志的一句話:想做就做,別讓自己遺憾。

那會我剛讀大二,是所在系黨支部公眾號第一屆小編中的一個,心高氣傲的,看著雜亂無章和牛奶不純他們這些大學生把公眾號做得風生水起的,我就躍躍欲試了。

現在回想結果,啪啪臉打得真疼。

在2016年11月9日,我發佈了我第一次放棄的最後一篇推文。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只發表了6篇推文,而這,成為了我當時假裝努力的最好證明。

那一年,我發的6篇推文

當時覺得放棄就放棄了,我以後也不靠這個養活自己,給自己找了一堆安慰自己的理由,正是這種要命的自我安慰思維,我從未去反思背後的原因,更別談去解決問題。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我也總算是把握住了這個現在。

我當時放棄的三點原因:

找不到自己定位自信心不足執行力不足

①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什麼是定位?

定位是指確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環境中的位置,也指確定方位、場所和界限。定位要從一個產品開始,那產品可能是一種商品、一項服務、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你自己。
新媒體運營定位至少包括:內容定位、產品定位、品牌定位、用戶定位。並且企業新媒體的定位要與企業定位相匹配,定位越清晰運營越有效,所以確定新媒體運營的定位是在整個運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你即將做哪一領域的內容,幾乎沒有一個新媒體能做到面面俱全,而這個定位,是在告訴用戶你是做什麼的,寫的是什麼領域的文章或知識點,如果他需要相關的信息,他就可以到你這裡來找。

沒有定位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你就像一棵剛種下的樹苗,不會向地底下紮根汲水,得不到生命之水,結束它的不過就是一場暴風雨的事罷了。

而我,是四年後才知道我當時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當時的我只會說,我不知道寫什麼。

SWOT分析:結合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找到自己的定位


②自信心不足

馬爾頓說,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

但當時的我沒有這種自信,一方面受不知道寫什麼好的困擾,一方面還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一篇文章是我自己滿意的,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沒有深度。常常寫不下去,文件夾裡不知擱著多少沒寫完的文章。

但當時的我,渾然不知,還以為自己有多努力,全部都是假象。

培爾辛說,除了人格之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心了。

我因為自信心不足,失掉了一個可能會成功的公眾號,還有我這4年付出的沉沒成本。

自信心不足


③執行力不足

所謂執行力,是指貫徹戰略目的,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

有句話說: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行動第一,想法第二;結果第一,過程第二。

任何夢想或計劃,不去執行,不去行動,一切都是空談。看似我堅持了將近一年,但實際的結果實實證明我執行力不足這件事情。表象再好看,卸了妝才是真實的。

而我因為執行力不足,錯過了我可能會成功的一次機會。

做就對了


02

雄心不死

而此時自己卻成為了一個“懦弱”的成年人

2018年6月23日,我和一開始宣告出發一樣,我發文宣告自己回來了。但這次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敗下陣來,只用了兩天,我從宣佈迴歸到沉默只用了兩天,兩篇文章就又失敗了。

這時的我,已經參加工作一年的時間了,而這一年,把我變成了一個懦弱的大人,做事畏畏縮縮,瞻前顧後的。

那兩天的兩篇文章


① 不敢說真話,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

按理來說,進入職場一年,接觸更多的人,看到社會更多的方面,我有了更多的素材,更多的生活職場經驗,我可以寫出一些有所啟發人的文章才對。

但我卻不敢寫了,不敢說真話了。經過一年社會的捶打,我的內心啟動了心理防禦機制,害怕說真話會破壞已經和他人建立的關係,害怕得罪他人,害怕承擔後果。

這種無形的壓力讓我無從下筆,害怕文章發佈出來,有人對號入座,影響他人對我的印象。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心理學家肖·沙威在《心理科學》發表過一篇報告,報告認為:

人們說真話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確實都需要時間去面對那個想說真話的自己。現在的我不能說是敢完全說真話了,而是我懂得了怎樣去說真話。

戴面具說話的成年人


② 維持收入生存下去,是我當時最重要的事情

這是超級現實的一件事情,要租房要吃飯,光這兩項對於一個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就已經常常要發出“我太難了”的呼喊,何況還有各種生日,節日,意外這些需要支出的地方。

所以為了維持一份收入,我要花時間去學習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因為參加工作以後才明白,你只有一直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考證升本都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所以對於公眾號這件事情,我再次屈服了自己,告訴自己,其實我並沒有那麼熱愛寫文章這件事。但冥冥之中,我還是總會想起這件事情來。

生存的壓力


03

第三次悄悄地重新開始了,

不立牌坊,不求完美,只求完成

自我9月辭職以來,朋友多次問過我,要不要嘗試做自媒體?

每次我都含糊帶過了,沒有正面的回答。其實我是想的,心裡有個心結,卻也聯想種種後果:寫的不好;長時間沒有收入;還有可能被時代的車輪直接碾碎,渣都不剩。

你看,我就一典型的成年人思維,做個事情都要先衡量利弊,分析哪個結果更能面對。

凡事都要放到天平上秤一稱


直到我看到拾遺君的故事:

三年前辭職做公眾號,囊中羞澀,沒錢上培訓課程和大師營銷課程,只能埋頭老老實實寫稿子,三年過去了,粉絲將近400萬。

我想了想自己,我從未不顧一切做過一些事情,如果我再也不折騰一下,老來篝火旁,藤椅上,眯眼回顧一生的時候豈不是要老淚縱橫。而且時間一年比一年飛逝溜走,我還有多少個四年來錯過。

於是我第三次悄悄地開始,只不過我轉換了陣地,我註冊了今日頭條,在9月中秋過後開始了新的征程。參加頭條的公開課,去學習別人的運營經驗,買別人的專欄(雖然是很便宜的那種),看別人寫得優秀的文章,做好筆記,不斷輸出。

至今已經堅持了一個來月,發了20篇稿子,廣告收入3.2元,粉絲從個位數漲到80。

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個拿不出手的成績,但我確確實實突破了零。現在的我也還時常受著寫不出來的苦惱,和自信心不高帶來的失落,但我也從中收穫了一些珍貴的感悟。

重新開始


① 迴歸內心,尊重自己,寫有價值的觀點

喬布斯說:

獨孤求敗,嘎然而至,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最迷人的劇情”,不是後來居上,而是王者歸來。

我認為寫文章也是,從一開始的模仿到最後的迴歸內心,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寫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和風格,是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可能最終也做不到像一些大V一樣,影響很多的人,成為別人的榜樣。但我這一個多月來明白,我只有寫自己內心真正認同的觀點或人物,才有可能給予一小部分人有所啟發。

而只有這樣遵從自己的內心,我才能把看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表達出來,而這些知識終將成為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② 我可能不會成功,但我一直在成長

楊瀾說,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長。

而成長就如古典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中所說:

成長是你內心的一個尺度,你能夠感覺到你的成長,你內心知道你會成長為什麼樣子,就好像一顆橡樹籽,無須教導,也會成長為一棵挺拔的橡樹。

這些失敗的經歷,情緒的焦慮,困擾等等都在時間的歲月裡,變成了我一直在成長的痕跡,我學會了反思,學會了如何去學習,學會了按著自己的節奏去做事。

一個夢想無論多麼渺小,無論怎樣模糊,它總是潛伏在我們心底,時不時激盪起一絲絲漣漪,使我們的心境得不到寧靜,直到你重新開始正視它,並付諸行動。

而現在的我已經開始正視我想做的事情,並付諸了行動,只要我們開始了,一切就為時不晚。

田園詩人陶淵明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趁著光陰歲月美好,去做一做心頭上那些一直放不下的事情吧,這些都會成為我們成長中的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與你共勉@小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