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教都教不会,“恨”不用教就会?

为什么世上如此多的“真恨”,但是却那么少的“真爱”?又为什么人们如此容易记住“恨”,但却那么容易忘记“爱”?

人们一般不会忘记仇恨与敌人,人们不会轻易忘记伤害过自己的人。但是人们却很容易忘记朋友,甚至忘记从前某任曾经“爱”过的男女朋友。

在这一层面上,为何“爱与恨”的差别如此之大?

教导过多

我猜,那是因为:爱被教导得太多了,爱已经变得不纯净了,不究竟了。

爱与恨都是能量,是一体两面的能量,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爱不一定就好,恨也不一定就坏。怕只怕纯净的能量中掺杂了不纯净的东西。

而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从来没教导过人们如何去恨。所以“恨”才保持了它原本的纯净和自然。恨是纯正的,不折不扣的,不掺任何杂质,不掺假的能量。人们从来没有被教育过如何去恨,但是人们完全懂得恨。

凡是被教导太多的东西,都会变得不究竟,不纯粹

。不论是爱,还是恨,都要保持它们的纯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恨”拥有巨大的力量,而“爱”总是不痛不痒。

都可转化的能量

爱与恨是人类生命中两种同等的能量,它们都可以转化为力量与源源不断的动力,转化为清明的智慧,转化为勇气与无畏。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书中讲述的就是典型把“仇恨”转化为智慧与力量的例子。

爱的能量被污染

爱的能量已经被污染。

爱不仅仅狭义指男女之间的爱,而是广泛的爱。人们所说的正能量其实也是爱的一种。但是现在所谓的正能量已经太不纯净,太不纯粹。就像所谓的“心灵鸡汤”一样不纯净。鸡汤有“毒鸡汤”,爱也有“带毒的爱”。

怀疑与确信

恨,那是很肯定的事。但爱,或许就不太肯定了。爱是真爱吗?还是别有用心?人们不确定。

因为,爱被各种扭曲了。而“恨”从来没有被扭曲过。也可以说爱变得不纯净,恨一直保持了纯净。恨,通常都是“纯粹的恨”。爱,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爱”。

一些看似像是“爱”的东西,摆在人们前面。人们像玩具一样玩耍着。感觉一般般。爱经不起考验,稍微一点刮擦就消失了。

因为爱只在皮肤一样的浅表层,但是当恨一个人时,却恨得深入骨髓。

人本身的能力

教育的意义与治病的意义在某种层面来看是相同的,曾有医者说过一句话,他说:这世界上90%以上的病都是治不好的。剩下10%可以辅助治疗一下。其实辅助治疗的意思就是配合人体的自愈能力。如果人没有自愈能力的话,那么再神的神医与神药也没用。

教育也是如此,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引导,不是带有目的性的教导。教育的意义应该是帮助激发人原本就有的智慧和能力。正如关于爱,被教导太多导致了爱的不纯净。而恨基本没有被教导过,所以恨保持了原本的纯净。

有句话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前提要是“正确的知识”与“纯净的能量”才是真正的力量。而正确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听来的,也不是被教导出来的。而是自己原来就有的智慧,是只能自己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