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老人適合學太極嗎?

MinRinDa-


1、太極,特別是簡化24式甚至是7式太極拳,我覺得可以,其它陳、楊、武、孫、趙堡等太極不行。

2、70歲的老人,要鍛鍊的話,可以採用散步、慢慢搖晃等方式鍛鍊,不一定非得學太極。主要是,首先太極這種運動它除了舒緩的外在表現外,其實還有一個平衡性的要求。那這個平衡性是需要長期鍛鍊的,老人家的骨頭已經不如中年,如果平衡性掌握不好,摔倒一次,就要就醫幾個月,不必要。第二個,太極拳還要一定的基礎,並且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短時間內精通深造也沒有可能,學不到精深之處,那對老人家來說,其實還有更多的選擇。

3、太極拳跟廣場舞一樣,需要愛好。要不然也很難堅持。如果有志於老年發展,彌補年輕遺憾的,也可以試一下,如果可以,就堅持,如果不行,就放棄,主要是根據身體條件。




磕瓜子嘮生活


70歲的老年人可以學太極,一定要選擇溫和的拳法,量力而行。

其實傳統太極拳門派特別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就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自己的特點,所以要找適合70歲老人的就很關鍵。分析幾種常見的太極拳法:


一、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可以作為首選

楊式太極拳

創始人楊露禪考慮到適合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弱的人群和保健需要,將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所以從這方面來講比較適合70歲的老人,而且練習的時候不宜求快,要循序漸進。

吳式太極拳

創始人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有所修訂,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獨具風格的新型拳術。這套太極也很適合70歲的老人,造型師上變化較多,可以達到鍛鍊的目的,而且不會有跳躍、速度也很緩慢。

二、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不太適合

這三套拳法都具有“小巧靈活”的特點,光從這一點看,對練習拳法的老年人要求就比較高。首先肯定是有運動底子的,年輕時就堅持鍛鍊;其次身體素質較好,沒有關節一些問題。所以保險起見,不要選擇這三套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緊湊靈巧、勢簡技繁;孫式太極拳運動方向變化多樣,步法進退相隨;和式太極拳將技擊、修身、養身融合,手法、身法、步法與姿勢大大增加技擊實用內容,有點傾向比武用的太極。

太極拳,結合了易經的陰陽五行變化、中醫經絡學、吐納術等等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現在主要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太極拳練腦、練氣、練身,現在還有很多簡化的拳種,掛圖、書籍都非常受歡迎。有一種養生太極拳是專門針對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拳練好了,還有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的作用。

愛好的老年人可以慢慢接觸起來,找到“組織”,很多人一起學習比自己一個人更有趣味哦~


悅學越樂


如果起點從70歲開始學太極的老人,我個人認為不太適合,因為太極拳不是那麼容易打的,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年紀太大的老人在各方面的功能巳衰退,巳經力不從心,除非他年輕時愛好運動,有一定的基礎,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