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微信支付寶,買菜,可以去零頭,有微信支付寶就要全額付款,少1毛都不行,為什麼?

冰雪生活記


在以前沒有微信和支付寶的時候,我們是現金交易,而現金交易會受到使用場景的限制。在買菜時,由於交易金額較小,涉及到的零頭多,但是小面額的人民幣或硬幣我們不會隨身攜帶,菜老闆很多時候也寧願捨去零頭用於招攬更多的顧客,如果菜老闆真的為了一兩毛錢跟顧客計較的話,顧客會覺得老闆太摳了,很大可能下次不會再來買菜了,也就得不償失了。

如今,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的普及,首先是免去了我們攜帶大量現金的風險,因為攜帶現金更容易遺失,而微信和支付寶將所有面額的人民幣都變成了數字,再零碎的錢在微信或支付寶上輸入對應的數字後都可以進行交易。

我們之所以有這種感受,是因為以前免去零頭的情況讓我們感覺撿到小便宜,而現在這種小便宜沒有了,我們心理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落差,我們認為科技發展了,生活更方便了,但在這些方面的待遇卻變“差”了。而且也不是說現在撿不到這種“小便宜”了,還是要看你跟菜老闆的溝通,如果老闆依然說零頭不用給,那你仍然能少給幾毛錢,因此,並不是因為微信和支付寶的出現不能去零頭了,是因為你固有的思維一時間無法接受而已。所以,微信和支付寶只是一個付款的工具而已,他們讓生活更加便捷,我們需要正確看待這種變化。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感謝您的閱讀!

我做出租車,有一次支付寶支付,上面顯示13.6元,我就老老實實的給了司機13.6元,司機眼睛一瞪:14元。我驚詫:為什麼?他不屑的回答:你沒有做過出租車吧?!

所以,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去零頭的說法不是特別準確,就像出租車,還是奉行者四捨五入。後來,我做出租車,或者買菜啥的,結賬時會先問多少錢,然後再付款,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也能減少損失。

電子支付讓人更斤斤計較了。確實在很多場合我們在支付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將零頭放進去,因為微信和支付寶它們以分為單位,我們一般帶聖經的時候不會帶幾角錢,但是我們用支付寶或者微信在支付的時候可以用支付幾角,或者幾分!

在我沒有零錢的時候可以去還價:我沒有帶零錢,給我抹個零頭。如今有微信或者支付寶,我們這種還價手段似乎變得沒有任何用處。

不好意思的心思。雖然現在使用移動支付的用戶已經越來越多,而且也很多中老年用戶也在使用移動支付,而大多數的小青年或者是學生他們在使用移動支付的時候,會有一些不好意思的心理,所以在支付的時候就不會在意幾分錢或者幾毛錢。

購買力問題。幾毛錢或者是幾分錢,它們的購買力非常的低,對於一些用戶來說這種幾毛錢和幾分錢是可以負擔得起的,所以不會太過在意。

我覺得對於商家來說,除非是大型的超市,對資金每一分每一釐都有要求。一般的小賣部或者是賣菜的菜市場,都不會過分的在意這幾毛錢或者是幾分錢,我們要適當的進行還價,事先問好價格,也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

LeoGo科技


移動支付普及後,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不用找零了。

不找零就帶了價格計算的正常回歸,也就說,原來的抹零現象其實是支付不方便的原因,而不是應該去掉零頭。

由於一些小本買賣利潤不高,因此,是否去零頭攤主也很糾結,不去吧找零太麻煩,還容易讓顧客不滿意。去零頭吧,3、5塊錢的買賣,一個少收2、3毛,一天下來對利潤影響很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較靈活的攤主做法就是“添稱”,看看還差個零頭,就多加上一點菜,湊個整數,一來多賣了菜,二來可以避免零頭損失。

但是,有些顧客也是計較的人,攤主去了零頭就感覺沾了光,不去零頭好像就吃了虧,有時候連添稱也不願意,斤斤計較,確實不太值得。

現在,攤主賣菜都用電子秤,價格直接顯示出來,精確到分,只要攤主不說去零頭,正常就應該足額支付,再說,利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是輸個數字的事,也不麻煩。

因此,無論賣菜還是其他買賣,價格其實就是一種合同約定,一旦算出來,雙方都要接受,不接受的話可以放棄這次交易。

去零頭也是一種協議,買賣雙方認為抹零不影響交易公平的,可以協商抹零,但是,任何一方不同意的,也可以放棄交易。

千萬不要像下圖中說的,為了幾毛錢而生氣。

所以,移動支付確實方便了,而且更公平,可以讓買賣雙方不會因為一點微小的零頭鬧得不愉快。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每天我都要去菜市場買菜,已經多年了,現在依然每天都去,成了習慣,一是買菜,二是算是鍛練身體吧。

至於有了支付寶,微信支付不能抹零了說法,不能一概而論。這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素質的提高而逐步改進的,也可以說是,與時俱進吧。

過去買菜價格你可以討價還價,雙方看著都認可就達成了共識,買多少付多少錢。有時為了幾分錢,也爭的面紅耳赤,最後可能成交,也可能不歡而散。

隨著市場的調解,菜市場價格事先都標好了,也就不再講價討價了,願買願賣,貨比三家,賣家也不計較一毛兩毛的了,不差太多尾數基本都抹了,賣家大方,買家高興,雙方皆大歡喜。賣家為什麼抹呢?原因是不講價了,定價是他們自己,多賣點什麼都有了,也不在乎這點錢了。再有就是怕麻煩,找零時,有時有,有時沒有零錢,乾脆抹掉買家也高興。最重要的是積攢人氣,希望你下次還要光顧,這就像淘寶給他好評一樣。我就是買什麼菜,到固定哪個點,熟了賣家是很關照的。比如買豆角,別人就要大把抓,我就可以隨便撿,都是老客戶了,不過我還是比較自覺的。

有了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是不是不抹零了呢?也不是。這也是賣家的個性所決定的。也要看是什麼人,熟人老客戶照樣抹,一般都是湊整,差個一兩毛錢也就抹了。再說了買家也不計較這些了,你說多少就多少。缺斤少兩現象基本沒有了,這不就是雙方認可共贏嗎。說來說去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提高了。現在我外出身上都不帶錢了,就是一部手機,支付寶,微信換著用,真的方便極了,也不怕找回假錢了,這是我的親身感受。你用了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仙島閒客


移動支付的發展,是漸漸的把我們帶入了無現金社會。出門不用帶錢,一部手機可以走遍中國,相信你們也是體驗到了。但在同時,我們也是發現有一些行為已然發生了改變。

習慣了大城市的生活,回到老家以後,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居然發現自己口袋裡面沒有錢,而且又不支持乘車碼支付。在這個時候你們是會怎麼做呢,是直接下車,還是向身邊的乘客借錢,然後手機轉給他。

這樣的情況相信你們都會遇到,誰沒有尷尬的時候呢?除了這個以外,菜市場的變化更是非常的明顯。以前是口袋裡準備好零錢,在那裡到處逛,遇到熟人打個招呼。現在已經是完全變了。

每個檔口上,基本是貼上了兩個二維碼,一個支付寶的,一個微信的。在買菜的時候直接掃碼付款,很少給現金了。不過就算是給現金,不一定有零錢找。付款的金額也是多少就是多少。

沒有說要去掉那個零頭的,在移動支付沒有普及的時候,或許我們還會看到因為零頭而爭吵的事情發生,可現在,這個情況是完全消失了。有人就會疑惑,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應該是移動支付的普及,這個讓很多用戶得到了方便,還有平臺會推出一些領紅包的活動,支付寶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每次使用的時候都可以抵扣,時間一長誰還記得討價還價的事情呢?

原先討價還價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零錢,或者是為了省點錢,現在有手機支付,不存在找錢的問題,自然也沒有什麼理由要抹去零頭了。多少錢都可以給,只是在手機上改一個數字而已。

比較重要的可能是我們已經覺得討價還價不適合了,畢竟現在一毛錢掉在地上都沒有人撿的,甚至一塊錢也是這個現象,也就自然不會對幾毛錢斤斤計較了。或許是我們年輕人的行為影響了他們。

問好價格,覺得可以就買下,然後付款,沒有其它的多餘的事情。那麼你們有去過菜市場買菜嗎,可以使用手機支付嗎?


17看科技


現實中,不是去零頭的多,反而更常見的是讓你多加點夠整數吧,比如本來9.6元,老闆說,拿根蔥湊足10元吧。

為什麼少一毛都不行?

其實並非說少一毛就不行,關鍵還是在於你與商家的溝通,跟支付方式沒有任何關係!早期沒有微信和支付寶,很多人身上確實沒有那麼多零錢或者不想找那麼多零錢,那麼就會與商家協商抹零,但是自從微信和支付寶普及之後,由於可以便捷的支付,就越來越少人在於商家談價了(因為以往他們並非貪圖那一兩毛的便宜,而是確實沒有零錢),久而久之商家也就形成了習慣,很少再說主動抹零。但這個並非說,就不能抹零,如果你確實不捨得那一毛錢,還是可以跟商家協商一下抹零,我認為大部分商家都會同意的。

總結

其實只要商家不缺斤少兩,那麼我認為也沒必要一直糾結這幾毛錢的事情,一兩毛錢對大部分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賣家來說,就是積少成多,試想一個人少幾毛,一天就少幾十元,一個月就上千了,而一年可能就少掉上萬元不止,畢竟商家面對的不僅僅是你一個客戶而已,想想大超市為什麼一毛錢都要收,因為積少成多啊!

PS: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在買菜買肉或者其他農產品時,往往斤斤計較,很會壓價,但是我們在買藥的時候,卻從來都是商家說一就是一,從不還價,這是為何?


鯉行者


首先,對於菜市場去零頭這一情況,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支付不太方便,為了減少買家的麻煩,所以商家會去了零頭。但是究其本身,其實是對商家的利益有所損的。

其次,現在用微信、支付寶支付,其實就是將價格還原成應有的價格,也就是說,實際上買家應當支付的價格。這樣,對於買家和商家都是方便的,一來不需要講價,二來也沒有什麼利益虧損。

最後,如果大家真的想要去零頭的話,其實也是可以事先和商家商量,在支付的時候去掉零頭經過商家同意也是可以的。


互聯網速評


1、科技原因:

②4G信號太好了,幾乎哪裡都有,實在沒有你看我這還有WiFi


2、心理原因:

①以前沒帶零錢、沒有零錢的說法沒有用武之地了

②支付時候消費者一掏手機,蘋果8plus/華為mate20!或者至少是個千元機,本來想說句“便宜1毛錢”之類的話,看到自己的手機就嚥下去了


3、收入原因:

①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塊八毛的小錢不少人、尤其是90後都不太在意了,或者說不好意思了

②平時常見行業的收入構成越來越透明,看上去塊八毛的小錢可能不是錢,但很有可能這些都是老闆的利潤,很有可能是用來養家餬口的,想想自己賺錢也很難,這些小錢給就給了吧


4、人情原因:

①免零頭多半發生在老闆與顧客相熟的場景中,現在菜場越來越多、線上買菜的地方越來越多,熟人社交場景越來越少啦。以前菜場老闆見你天天來買,開心起來經常幫你免個零頭,以後你還去他那裡買;現在菜場老闆不一定天天見到你,偶爾來一次給你免零頭?不好意思那邊有個二維碼,你掃下就能(全額)付錢了。


斯坦星球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對於買菜去零這個事情,知道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您就不會過於糾結。

買菜為何會去零呢?主要是因為通過貨幣進行交易,存在零頭無法補齊的問題。商販為了省事,就會將零頭砍掉,避免更換零錢給雙方帶來的不便。微信、支付寶的出現,恰好解決了這用支付上的不便。

“麻煩”與“便利”之間,您會作何選擇呢?好吧,除此之外,看看還有哪些原因呢!

關於移動支付不會免零的看法

一、使用對象的不同

根據收款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人群。一類是個人商販、一類是非獨立商販(商場、超市等收銀人員)。

個人商販較為靈活,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微信、支付寶取現存在費用的問題。收現金抹零或為避免麻煩,移動支付抹零,則面臨著雙重扣費的壓力。非獨立商販就比較好理解了,銷售人員並不具備抹零的權限。他給你抹零,意味著需要自己來貼補。

二、使用的對象、場所不同

雖然移動支付越來越普及,但是使用場所、使用對象還是趨於年輕化。很難想象老大爺、老大媽在菜市場和用戶討價換件之後,拿出手機掃碼支付的場景。移動支付的用戶依然偏向年輕化、使用的場所依然偏向大型化(商場非個人商戶)。年輕用戶消費並不喜歡斤斤計較,頻繁出入大型購物超市,根本不存在抹零的這個概念。

三、相比免零更加需要關注的事情

熱衷於“抹零”這個行為,也屬於消費用戶喜歡佔小便宜的一種心理。那麼,是否有商販利用該心理故意“抹零”,是否有商販為了“抹零”而缺斤少兩呢?我想這才是大家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並不是那簡單的零頭!

您覺得移動支付不會免零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現實中,不是去零頭的多,反而更常見的是讓你多加點夠整數吧,比如本來9.6元,老闆說,拿根蔥湊足10元吧。

為什麼少一毛都不行?

其實並非說少一毛就不行,關鍵還是在於你與商家的溝通,跟支付方式沒有任何關係!早期沒有微信和支付寶,很多人身上確實沒有那麼多零錢或者不想找那麼多零錢,那麼就會與商家協商抹零,但是自從微信和支付寶普及之後,由於可以便捷的支付,就越來越少人在於商家談價了(因為以往他們並非貪圖那一兩毛的便宜,而是確實沒有零錢),久而久之商家也就形成了習慣,很少再說主動抹零。但這個並非說,就不能抹零,如果你確實不捨得那一毛錢,還是可以跟商家協商一下抹零,我認為大部分商家都會同意的。

至於有了支付寶,微信支付不能抹零了說法,不能一概而論。這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素質的提高而逐步改進的,也可以說是,與時俱進吧。

過去買菜價格你可以討價還價,雙方看著都認可就達成了共識,買多少付多少錢。有時為了幾分錢,也爭的面紅耳赤,最後可能成交,也可能不歡而散。

隨著市場的調解,菜市場價格事先都標好了,也就不再講價討價了,願買願賣,貨比三家,賣家也不計較一毛兩毛的了,不差太多尾數基本都抹了,賣家大方,買家高興,雙方皆大歡喜。賣家為什麼抹呢?原因是不講價了,定價是他們自己,多賣點什麼都有了,也不在乎這點錢了。再有就是怕麻煩,找零時,有時有,有時沒有零錢,乾脆抹掉買家也高興。最重要的是積攢人氣,希望你下次還要光顧,這就像淘寶給他好評一樣。我就是買什麼菜,到固定哪個點,熟了賣家是很關照的。比如買豆角,別人就要大把抓,我就可以隨便撿,都是老客戶了,不過我還是比較自覺的。

有了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是不是不抹零了呢?也不是。這也是賣家的個性所決定的。也要看是什麼人,熟人老客戶照樣抹,一般都是湊整,差個一兩毛錢也就抹了。再說了買家也不計較這些了,你說多少就多少。缺斤少兩現象基本沒有了,這不就是雙方認可共贏嗎。說來說去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提高了。現在我外出身上都不帶錢了,就是一部手機,支付寶,微信換著用,真的方便極了,也不怕找回假錢了。這是我的親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