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做“雾化”真的危害比输液还大吗?家长您真的了解吗?

来医院就诊时,因有些疾病需要使用到雾化治疗,而且雾化治疗的效果比其他治疗的效果更好,但是家长们听到这三个字就会感觉到浑身不舒服,也有一些家长都认为雾化对孩子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家长会很反感给孩子做雾化,其实我也真的很理解家长对雾化的担心,毕竟雾化治疗在我国临床推广使用了近20年,但普通家长对它并不熟知,甚至可以说还很陌生。所以利用夜休的时间来普及下雾化知识?以及家长担心雾化到底安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和家长们做一个介绍。让家长可以安心的配合好我们给孩子治疗。

一、什么是雾化器

医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雾化器是用来通过超声或者氧气等方式使药物进入呼吸道,主要用来治疗呼吸方面的疾病。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二、雾化器的种类

1. 喷射雾化器

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这种雾化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耐用,并且通过叠加振荡使药物振荡扩散,可有效沉积鼻窦腔,还可湿化鼻窦黏膜。但它也有不足,比如噪音大,在进行鼻-鼻窦喷射雾治疗时需关闭软腭,屏住呼吸。如果在幼儿身上使用,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比较难,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超声雾化器

这种雾化器的优点是释雾量大,并且没有噪音。但就因为它释雾量大,所以可能导致吸入过量水分,还易发生药物变性或影响水溶性不同的混悬液浓度。

3.振动筛孔雾化器

这种雾化器结合了超声雾化的特点,超声振动的同时通过挤压技术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的小筛孔,这样就会形成无数细小颗粒释出。

此雾化器的优点是小巧、安静,药液可以放于呼吸管道上方,不受管道液体倒污染,并可以随时调整药物吸入量。

1.支气管哮喘

2.慢性支气管炎

3.支原体肺炎

4.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5.慢性鼻窦炎

6.慢性鼻炎

四、如何给孩子选择雾化器

在雾化器的选择上,不同年龄的患儿可选择不同的雾化器,一般年长儿可选用口含器,而对于年幼患儿,则需选择面罩。

五、为什么做雾化比输液更有效果?

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而雾化作为一种给药方式,具有诸多优点:

1.起效迅速;

2.剂量少,疗效确切;

3.无创伤,痛苦小;

4.安全性较高;

因为雾化可以使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起效要比其他治疗方式快。同时,由于直接到达患部,药物使用剂量也比其它治疗方式少很多。而减少药物剂量的最大好处就是全身性副作用明显减少,而且治疗的效果又好,这对孩子尤为重要。

雾化治疗虽好,但如何正确使用也很重要,如果使用方式不对,很有可能达不到应该有的药效。

1. 正确使用雾化呼吸器,如果第一次使用应接受专业指导;

2. 在适应雾化治疗时应该选用座位,如果幼儿年龄过小无法坐着,可以使用斜抱或半卧的姿势;

3.雾化时间可根据不同的药物来调整,具体使用时间还是应该咨询医生为准,一般不超过10~15分钟

六、儿科雾化药

a-糜蛋白酶、布地奈德混悬液、氨溴索注射液、生理盐水等等。

七、做雾化的正确呼吸方法

家长手持雾化器,把喷气管“S”对准孩子口鼻,让孩子自然的呼吸,以便利用喷口喷出的药物细微颗粒达到病灶的部位。孩子在雾化哭闹时尽量不要强硬给孩子做雾化,以免引起孩子不适,并且应该停止雾化治疗,稍后进行,因为孩子哭泣时呼吸短促,无法使药物到达治疗的效果。

八 、做雾化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小儿做雾化要选择小儿餐后1~2小时,可以防止气雾、排痰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雾化吸入前要清除食物残渣及分泌物。

2.雾化吸入治疗时尽量选用面罩式喷头治疗,最好让小孩采取坐位或侧卧位。

3.家人拿雾化药罐时,应与地面垂直,如果药罐倾斜,会令药物倒出来、不出雾。

4.做雾化时,应将面罩尽量罩住口鼻,让雾化药液充分吸收。

5.雾化后,要洗脸和漱口。

由于雾化过程中药物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所以当发现患儿雾化过程中出现有频繁咳嗽、气促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吸入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雾化治疗。另外,孩子在雾化时如果哭闹不止,可选择在睡眠后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注意雾化的气雾不要对着孩子眼睛,以免产生刺激。

输液在被限制之前,只要生病,基本上都要输液。后来,人们对抗生素和激素有了一定了解,逐渐的放弃输液,转而使用雾化的治疗方法。雾化里虽然也含有一定的激素,但是雾化的激素和输液的并不一样,雾化中的药物是通过卫生组织儿童基药推荐的,几乎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另外雾化使用的药量比较少,并且直接到达患病的部位,药物起效的时间比较快,因此雾化相对于输液好处更多。每一个医生都希望孩子少受痛苦,尽早康复。我们之所以成为儿科医生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家长们应该对我们多一点信任,我们一定会选用最适合孩子的治疗手段,孩子的健康我们永远会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