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俱乐部,现在什么“模样”?


哈尔滨的“三十六棚”,120年前,曾经是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这家工厂是当年哈尔滨的最大工厂,号称“五千人”大厂。


百年前,有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工人在厂里负责中东铁路的机械设备生产和维修。
这里距离中东铁路的哈尔滨总工厂很近,当年,有好多俄罗斯籍铁路员工。上述,照片是1980年代至2000年代,建筑的旧影。
2010年前后,建筑进行过修缮。百年前的1901年,建筑规模比较小,为中东铁路的哈尔滨总工厂的读书阅览室。
1902年至1921年,仅供俄罗斯籍铁路员工使用,当时,大家叫:总工厂剧场。
由于参加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工厂于1928年,参照哈尔滨的西大直街中东铁路俱乐部的规模和建筑样式,进行了扩建。
由此,改称: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俱乐部。后来为:哈尔滨车辆厂俱乐部。
现在为:哈尔滨的道里文化馆。
哈尔滨的一类保护建筑
欧式建筑风格,建筑采用多元组合,既有古典主义风格,又有浪漫主义风格,建筑立面由三段组成,左右两端对称。
建筑顶端,由“音乐”造型组合。
建筑左侧:为高大拱券型窗户组成,拱券中部为拱心石。
百年前,俱乐部就有小厅28处。
大剧场1031个坐席
剧场高20米,并且在百年前,就有远东最先进的12米旋转舞台,演出时,旋转换幕。
当年,许多欧洲芭蕾舞剧目,歌剧在这里上演。成为哈尔滨的著名剧场。
建筑立面为巴洛克风格
精细,端庄,错落有致。
维修前
正在维修
地基
造型
细节
局部
保护建筑,建筑的柱,檐口,线脚,凹纹,横向造型线,充满变换。
地处经纬街东北角
今年,九月开始修缮。
修缮中
远景
哈尔滨的百年建筑: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俱乐部旧址,得到及时修缮,焕发了老建筑的风采,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