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取得大成功?

/ 01 /

招聘“特种兵队长”

很多年前微信快速崛起时,我决定在新媒体部门之外再成立一个“强内容”组,这个组要在传播中起到特种兵的作用,一打一个准,做出来的内容不要求多,但一定要能触发大量的转载和引用。

我决定先招聘一位“特种兵队长”。

不停筛选海量的简历,我见了不少实力雄厚的候选人:有留学归来的名校毕业生;有在传统媒体耕耘了十多年的主编;有人曾出书立传,著述颇丰……

几乎每天我都在见人,但面试断断续续推进了两个多月,始终没有见到打动我的那个人。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我们深聊了近两个小时。最后我抛出了两个问题。

外汇交易中为什么要用杠杆?电梯的发明对现代商业社会崛起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两个问题表面看似和岗位职责没有直接的关联,轻描淡写,其实在整个面试中非常关键,如果坐在特种兵队长的位置上,把问题往深层次想三层,自然会思考类似的问题。

我认为候选人能回答上来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就是候选人特别聪明。要么就是候选人非常有好奇心,即使不是工作需要,他也曾经扩大视野,研究过类似的问题。(这两题的答案见本文末)

这个小伙子的回答让我很满意,于是我决定录用他。

但随后我和HR就他的录用问题出现了激烈的争执。因为这个小伙子只有专科学历,HR觉得太低了。

我力主录用,因为从他身上,我真正看到了特种兵队长最关键的品质要求——自驱力强,富有激情。

最后我排除重重阻力,让这个小伙子成为我的特种兵队长,他的表现果然不负众望。

今天,他已经成长为某上市公司旗下金融子公司的CMO,每次来北京出差无论有多么忙,他都要赶来和我相聚,每次都会问我许多事关未来,他思考许久却没有明确结论的重要问题。

未来世界,一定属于自驱力强,有激情的人!

/ 02 /

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领悟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全球销售过亿册,被福布斯誉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在这七个习惯中,柯维将“积极主动”列为第一个习惯。

柯维不否认外在的环境对我们影响巨大,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但柯维认为,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

柯维讲述了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拉克尔的故事。

弗兰克尔身为犹太人,在二战中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他身边的人都陆续死于纳粹魔掌之下,他本人也饱受纳粹的摧残。

弗拉克尔没有在漫长的煎熬中变得麻木或者懦弱,他最终领悟到,纳粹可以控制他生存的环境,摧残他的肉体,

但作为一个人,自己的心灵是独立的,不能只是被动响应外在环境的刺激,而应该积极寻求源自内心的力量,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最终弗兰克尔熬过了漫长的黑暗,成为纳粹集中营极其少数的幸存者之一。

他把这段经历和自己的感悟写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长期以来经久不衰,盘踞畅销书榜单上,就是因为这本书道出了人性的真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柯维进一步肯定了弗兰克尔的领悟。

柯维认为,采取主动,或者说如弗兰克尔那样找到源自自己内心的驱动力,会让你和消极被动的人有天壤之别。柯维构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他不但把积极主动列在首位,而且认为其余六个习惯,都要以积极主动为根基。

发掘源自内心的自驱力,这不仅仅是个人感悟或理论认知,更是全球商业实践中优秀企业的要求。

稻盛和夫是日本赫赫有名的经营之神,他一生亲手创办了两家500强企业,也即京瓷和KDDI,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稻盛和夫年近80的时候,他不拿一分钱的薪水,拖着病体之躯,冒着损失一世英名的风险,出山拯救了差点破产的日航,在日本乃至全球商界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在《人类的进击》里我专门写了这个传奇故事)。

之所以能成就这么出色的业绩,重要原因之一是稻盛和夫先生深谙人性。他认为,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点就燃的“自燃人”;点了才能燃的“可燃型人”;怎么点也不燃的“不燃型人”。

在著名的《活法》中,稻盛和夫先生明确地说:

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希望大家都成为自燃型的人,至少要成为可燃型的人,当自燃型的人接近你时,大家能一起燃烧。

自燃型人才,燃烧的是什么?是激情,自我驱动力强的人内心总是满怀激情。

还是那句话,未来世界,一定属于自驱力强,有激情的人!

/ 03 /

“四十而立”现象呼唤教育变革

打造自驱力,成为有激情人的重要性,其实被今天的教育忽视了。

过去几年中,我拜访了国内诸多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和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投资人做了许多深度的交流。

其中我和王建利先生的交流是促成我写《人类的进击》原因之一。

王建利先生是美国杜克大学(创建于1838年)校友,他现在背靠昆山杜克大学,开展对未来的投资布局。

在教育行业,王建利投资了探月学院、一土教育、葡萄科技等等。这些投资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是面向未来教育的。

在多次交流中,王建利先生给我的启示是:教育的变革,往往是从教育成果的考核标准开始变革的。

这很好理解,比如高考就决定中国基础教育的形态,如果高考的考核标准改变了,自然中国的基础教育就会跟着变革。

那么,又是什么在影响教育考核标准的变革呢?

答案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知道未来20-30年的社会形态,知道这样的社会对人才有什么需求,然后倒推回来看我们今天的教育为此要做什么准备,进而推动教育考核标准的变革。

所以,一个重要而有意思的问题就浮出水面——未来20-30年的社会,会对人才有什么需求?

这个重要问题的答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并不断和各界大神讨论。

有一条重要线索逐渐浮出水面,我发现了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变化——“四十而立”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什么叫“四十而立”现象?

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名校毕业,高学历,拥有在大企业丰厚的工作经历,曾经一度是各个企业的顶梁柱。

但过了四十岁之后,他们很多人都离开了长期奋斗的企业,曾经无比傲娇的他们,在职场中再难找到适合的位置。

为什么?

因为源源不断进入职场的年轻人,知识结构比你新,干劲比你足,成本比你低,更了解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态和爱好……

而职场是个金字塔,高层位置始终是少数。

前面你到不了顶,后面又有大量人在往上爬,慢慢就没有合适的位置了。

找不到适合的位置也不能老漂着啊。

我国现在人均寿命都快到80岁了。40岁,人生仅仅才过了一半,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

这群曾经职场的精英,心甘情愿也好,无可奈何也罢,总之不得不“四十而立”,开始自立门户,要么自己做企业,要么就成为自由职业者……

没有大树可以乘凉,从此要自己对自己完全负责。

稻盛和夫说企业最需要自燃型人才,言外之意是不少职业经理人还只是可燃型人才。

做职业经理人可以不强调“自燃”,还可以停留在“他驱”的状态。

可一旦遭遇“四十而立”的境遇,自己得对自己完全负责,你不“自驱”,谁又会多事驱动你的生存和发展?谁来帮你熬过漫长的后半生?

未来的社会,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我们不少家长的心态,对未来的勾画还是瞄准高考,培养孩子上名校,将来进入名企做个白领金领的心态。本质上就是在培养“他驱型”的职业经理人。

这种心态,在未来的社会里,只能是对孩子的前半生负责,那后半生呢?

如果孩子不是个自燃型人才,自驱力弱,缺少激情,他怎么去面对自己后半生漫长的40年?

/ 04 /

自驱力源自哪里?

最近几年,我走遍大江南北,拜访了数以百计的企事业单位,和成千上万的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等就未来世界做了很多沟通和交流。

我越来越认识到一点,单纯强调一个人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提升有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自驱力弱,缺少激情的人,未来要么在企事业单位激烈的竞争中就被淘汰掉,要么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被甩到社会上茫然不知所措。

当然,我也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向我抱怨,优秀的人才总是难留住。

为什么?

因为自驱力强,富有激情的人,即使起点低一些,学历差一些,出生贫寒一些,但他总能如弗兰克尔一样,如我挑选的特种兵队长一样,不消极回应环境的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发掘源自自己内心的力量,不奇怪他们会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权,赢得更好的职位,更好的机会。

他们甚至可以自立门户,非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越来越多人的命运。

我非常赞同柯维,也越来越笃信,未来世界,一定属于自驱力强,有激情的人!

那么自驱力,或者说激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始终是少数,以致于让稻盛和夫先生都很渴望呢?

这非常难从时下的畅销书里找到答案。

柯维的一段研究历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为了写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阅读了过去两百年里美国大量有关成功的书籍和文献,有了一个很特别的发现。

在过去50年里,大多数书籍和文献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述,或者说玩弄关于成功的技巧,强调所谓的个人魅力。但在更早的150年间的文献中,则强调深入人内心底层,强调品德。

最终,柯维从这些更早的历史文献中真正找到了有生命力的启示,从而写出了经久不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同样的,我也决定放眼更长远的历史,去从东方到西方的历史长河中寻找自驱力,寻找激情的根源,看清楚人类的自驱力,人类的激情如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化。

和柯维一样,这种审视让我收获颇丰,并决定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这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由中信出版的《人类的进击:从东方到西方不甘平庸的人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自驱力强,富有激情是一个更广泛的主题,不应该仅仅为高效能人士所具有,事实上,这是事关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大事。

这个重要的主题更应该被父母所关心,从而推动孩子早日摆脱温室,成为生长力顽强的好苗子;

应该被老板所关心,从而能从根底里激励员工去上进努力;

也应该得到投资人的关心,从而去推动创业者更加高效能。

所以,我决定采用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作体例,采用故事的方式创作这本《人类的进击》,这样才能惠及更多的人捕捉到这个未来世界至关重要的主题。

《人类的进击》包含了很多传奇故事,刻画了那些自驱力强,富有激情的人,总会重要历史时刻,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从而成就了自己,造就了历史。

例如:

霍乱在历史上无数次肆虐,19世纪中期伦敦又爆发了一次大霍乱,由于城市前所未有地拥挤,因此死人无数。大多数人将霍乱归因为肮脏的空气。一位叫斯诺的医生没有人云亦云,他耐心地在伦敦地图上标注死亡发生的地点,最后发现霍乱的真正源头——宽街的水泵,终于遏制了这场可怕的瘟疫。从此,现代城市的发展摆脱了盲目野蛮的生长方式,而注重城市规划。而斯诺的“死亡地图”也成为最早使用大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先驱。为什么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悲剧本来以大瘟疫为背景开场,却没有关注因为大瘟疫而死去的成千上万的弱势人群,而是单单聚焦简直堪称完美之人的俄狄浦斯王,喋喋不休讲述他弑父娶母这样现实中罕见的故事?为什么说古希腊悲剧是关于强者,而不是弱者的悲剧?为什么这种精神又推动了科技的起源?大宋立国不久,四川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为什么这场区域性的农民起义,竟然会催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人和宋朝廷又是如何发现纸币掠夺财富的秘密?“狸猫换太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恶毒的刘妃,真实原型人物是如何影响了纸币在宋代的发展?鼎盛的大宋最后衰落,又和纸币有什么关系?创业不易,其实更不容易的是把一个滑到了悬崖边的巨无霸拯救回来。正如学下棋的好方法之一是从学下残局开始,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妨先看看那些经典的“下残局”案例。苹果,IBM,日航,都是曾经辉煌的商业巨无霸,但都曾经陷入困局,让多少豪雄束手无策,不过终究有英雄挺身而出,把他们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再创辉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人类的进击》收录了类似的几十个故事,正如本书序言所言,它是写给这样的朋友:

人生有限,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追求活得更长,生命终将有一天走到尽头,那时回首往事,如果这辈子只是为了成为别人喜欢的人,甚至只是为了成为不让别人讨厌的人,自己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过得并不尽兴,缺乏激情,也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

所以,本书献给每一个不想明天只是今天的重复,而力图捕捉更多可能性,富有激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人!

这本适合:

投资人买给创业者看老板买给员工看求变者买给自己看妈妈买给孩子看

答案1:

杠杆在商业中是个“捣蛋鬼”,用得好,它会加倍放大商业操作的效果,用得不好,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有商业野心或者雄心的人,或者说试图以小博大的人不可能没有关注和思考过它。相对来说,外汇交易没有那么大的波澜起伏,杠杆会起到放大市场“脾气”的作用,作为金融公司强内容组的特种兵队长潜在人选,玩的就是“以小博大”,当然应该关注和思考过这个问题。

答案2: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梯,爬楼会是多辛苦的事情。没有电梯就不能修太高的楼,如果没有太高的楼,还要保持现在的城市人口规模,那城市的面积会大很多很多倍,我们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通勤的路上,在运输的路上等等,城市会效率极其低下,兴许就发展不起来。所以电梯的出现对现代的城市的意义不亚于汽车,地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