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其實是“一啖荔枝三把火”?傳說蘇東坡聽錯了…

還記得央視高分綜藝《經典詠流傳》嗎?

有一期請來汪明荃、羅家英擔任經典傳唱人

羅家英、撒貝寧現場用粵語誦讀詩句

聽來更加鏗鏘押韻,語調更為頓挫好聽

點解?

粵語源自中原雅言,與兩廣地區的古越語所融合而產生。因為嶺南地處中國南部,與中原有大山阻隔,粵語因而較少受到中原歷代戰火影響,時至今日仍較好地保留了唐宋時期古漢語的發音與用法。

例如,粵語至今保留著現代漢語已經消失了的入聲字、閉口音,還有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但在粵語中還相當常見,比如“幾多”“無計”“隔離”等。所以粵語來朗誦詩詞,也更為押韻鏗鏘,更易體會到古人在詩詞中想表達的意境。

想聽純正粵語朗誦古詩詞?

這套新出版的國學讀本瞭解一下

日前,由廣東填詞人梁天山、作曲家陳輝權、勞震宇花費4年,創作的第一套用粵語朗誦的國學讀本《粵韻唐詩》、《粵韻宋詞》上市。這套圖書所精選的詩詞皆來自中小學生課本,書中帶有二維碼,讀者掃描即可聽到陳輝權以粵語正音朗誦的詩文。

讓讀者領略粵語語音的趣味

談及創作該書的初衷,勞震宇表示:“此次推出這兩本書,也是為了推動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希望以可讀可看可聽可學的方式,讓讀者全方位感受粵語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獨特力。”

用包含九聲六調的粵語朗誦唐詩宋詞,不但能更好地提升讀者對古代文學的鑑賞能力,亦使讀者領略到粵語語音的趣味。

粵語相聲泰斗、國家一級演員黃俊英曾表示:“李白、杜甫、蘇東坡等大文豪的詩詞,用粵語演繹更為順暢的不在少數,粵韻唐詩宋詞,把它們歸納成書,並作詳細解釋,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書,在品味唐詩意蘊的同時瞭解粵語文化、嶺南文化。”

精彩書摘

原來是“一啖荔枝三把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粵讀提示

蘇東坡晚年被貶官廣東惠州,因此與嶺南結緣。他在惠州不但創作了將近600件詩文書畫,還促成了一千多年前廣州最早的“自來水”工程。廣州六榕寺也因蘇軾的題字而聞名於世。

★蘇軾在《惠州一絕/食荔枝》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佳句。傳說他在嶺南地區聽到當地人用粵語說“一啖荔枝三把火”,聽錯了才寫成此詩的。其中的“啖”字今天也常見於粵語,“一啖飯”就是“一口飯”的意思。

★“勝”字粵語有兩種讀法,一種讀與“性”[sing3]同音,如勝利、勝出;第二種讀與“升”[sing1]同音,如不勝感激、不勝其煩、勝任等。在這首宋詞中,採用第二種讀法。

★“綺”[yi2]字粵語與“椅”同音。普通話要讀[qi]。這點需要注意。

秋思中“歸無計”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989—052年):字希文,諡文正,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是北宋名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後便劃成四塊,早晚就著醃菜各吃兩塊,苦讀成才。後衍生成一成語:斷齏畫粥。他的《岳陽樓記》裡面有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粵讀提示】

★“千嶂裡”的“裡” [lêu 5 ] 字粵語與“旅”同音,是“裡面”的意思。

★“無計”,沒有辦法的意思,普通話用 “沒法”“沒有辦法”代替,而在粵語中仍經常使用,如“無計啦,佢都咁大個咯”“佢係都要噉,你無計嗝”。“無計”在宋詞中也多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