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跟你交往的人觉得放心,舒服?

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蕴含着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让跟你交往的人觉得放心,舒服,这才是最聪明的做人之道。

让人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这意味着这个人厚道,靠谱。

曾国藩出生于农民家庭,祖父、父母的文化都不高,他却最终成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进入仕途后,一路升迁可谓顺风顺水,升迁速度之快,当时朝中无一人能及。后又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大清朝唯一一个文人却被封武侯的人。

当时政局不稳,内忧外患加剧,身在官场却能全身而退,去世时还能得到清政府的最高优待。

纵观曾国藩一生,他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做人做事之道脱离不了关系。

曾国藩一生都在探寻做人做事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别人觉得放心、靠谱。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放心”蕴含着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话不多,我放心



与人交谈,总是对照别人的短处,夸奖自己的长处,或指着比人的短处不放过,都是为了贬低别人,从而抬高自己。

这样的行为是典型的心胸狭隘,被人所不齿,也容易遭人嫉恨。

所以说话要给自己留余地,从语言上把自己逼到绝境的人,绝对是愚蠢的。那些没有涵养、浅薄而又俗气的人,常常是那些滔滔不绝、嘴上不饶人的人。

曾国藩曾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务实”。

这些无不展示曾国藩的“戒多言”,也说明只有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会受人欢迎,口不择言、夸夸其谈反而会令人生厌。

曾国藩的“戒多言”起因于一件小事,当时的他刚升迁至翰林院,人生最得意之时。

一次给父亲过生日时,好友郑小珊前来祝贺,曾国藩对其大放厥词,甚有得意忘形之态,结果郑小珊大失所望,扬长而去。

事后,曾国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三大错误。

一是常常自以为是;二是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考虑他人;三是无理搅三分,明明自己已经错了,还不承认,和别人争辩。

随后,曾国藩说自己连“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说话这关都过不了,还能成就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在“戒多言”上下足功夫,他经常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当天的语言过失和语言的真诚性,致力于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

对于“戒多言”,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将它当成家训,严格要求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弟弟,希望他们也能做到这点。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最大的挑战就是骄傲和自大,说出一些言过其实的话,为了夸耀自己的能力而吹牛。

这样做首先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再有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谁还会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呢?

所以,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