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药-三七

在很久以前,一对凤凰小姐妹偷了太上老君宝葫芦的两粒仙丹,下到凡间。姐姐将仙丹丢在了东北的吉林,变成人参。妹妹将仙丹丢到云南文山,变成三七。“北参南七”的传说由此而来。

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生长着一种“春苗如翠,秋实似火”的植物,民间谓之神草。千百年来,关于这种“神草”的许多神奇故事一直被万口传诵:

猎手不慎坠崖,股骨折断,万般无奈之际顺手扯下一株“神草”嚼烂,敷于骨折处,片刻之后居然能拄着硬弓步行回家;

石匠的脚被石头砸伤,疼痛难忍,呼天不应,遂将“神草”捶烂包于砸伤处,马上血止痛消;

一名血崩的产妇能够从死神的手中脱身也全赖一把“神草”;

“神草”愈合伤口就像牛皮胶粘合木头一样,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神奇功效,千百年流传下来,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草”。事实上,这种被人描绘和形容成风月山水间足以挽云留霞的“神草”,就是三七。

三七

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

相关名

田七、参三七、汉三七、旱三七、田三七、田漆、滇七、山漆、金不换、文山七。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

一般于种后第3~4年采收。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性状鉴别

药材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

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

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泄温通,甘能补虚,行止兼补。入肝、胃经,既化瘀而止血,又活血而止痛,还兼补虚而强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兼体虚者更宜。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

(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磨汁涂,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活血,故孕妇慎服,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