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丨张雷永:向着“早日通高铁”逐梦奋进

“10月14日上午出发,10月15日晚上返回,赴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汇报对接工作。”——这是张雷永最新的一张《外出请假报告单》。在他的办公桌上,这样的《外出请假报告单》有厚厚一沓。

张雷永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挂着2019年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前期工作作战图,上面的一个个五角星和一面面小红旗,见证了他今年以来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干事的付出和收获。作为市甬舟铁路建设指挥部的常务副总指挥,张雷永正和他的团队一起坚守为民初心,向着“早日通高铁”的目标逐梦奋进。

敢于担当 勇挑甬舟铁路重任

在家门口坐高铁,这是舟山人继实现大桥梦后,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憧憬。

2017年,甬舟铁路项目被列为综合交通大会战头号工程。

作为我省第一条跨海铁路,甬舟铁路项目建设环境十分复杂。中国铁路总公司鉴定中心的专家曾评价,这是目前国内难点工程最多、工程类别最为复杂、单公里造价最高的一条铁路,尤其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和西堠门公铁两用桥建造,难度之大,国际参考寥寥、国内尚无先例,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难以想象。

面对如此大的挑战,负责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前期工作的张雷永没有退缩。“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交通人,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致力于推动舟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张雷永表态说,不管任务有多么艰巨,都要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

甬舟铁路项目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前期研究中各方认识很不一致。张雷永上任后,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召开指挥部“诸葛亮会”理清思路、商量对策。经过深入讨论研究,综合各方意见,张雷永提出,项目建设必须解决客货功能定位、桥隧方案比选、公铁合建必要性三大问题,如果不把这“三座大山”搬掉,项目可行性研究等于是“空中楼阁”。

“三座大山”让张雷永忙得不可开交:在工可阶段,累计召开了50多场前期论证协调会议,协调解决了40余项影响线位稳定的控制性因素;组织专题研究单位攻克了10余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大跨径公铁两用桥、超高压海底隧道方案稳定……张雷永硬是从各种“不可能”中闯出了一条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交中国铁路总公司鉴定中心评审时,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提交鉴定中心审查的研究深度、完整度、全面度最高的工可报告。

攻坚克难 奋力书写崭新篇章

根据规划,甬舟铁路西起宁波东站,经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和舟山金塘岛、册子岛、富翅岛至本岛,线路全长约77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其中越金塘水道采用隧道方案,跨西堠门、桃夭门、富翅门采用公铁合建桥梁方案。

甬舟铁路投资规模巨大、建设技术要求高、外部制约因素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张雷永常对指挥部成员说,项目首先是靠“跑”出来的,一定要主动做好争取、对接和协调工作。

于是,出差成了张雷永的家常便饭。他放弃年休假、多个节假日,带队频繁赴北京、杭州、上海和宁波进行汇报对接,一年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奔波在出差途中。项目可研单位的一位项目经理说,从来没见过如此负责任、这么拼的业主单位。

甬舟铁路西起宁波境内,尽管宁波段原先预留了一定通道,但通道上却有着一个个“拦路虎”,线位要想从中穿越,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张雷永带着团队无数次地优化解决方案,不厌其烦地上门对接争取,最终线位方案得到了沿线政府、部队和企业的认可,跨海工程方案通过了港航、海事部门组织的通航专题评审。

勘察设计尤其是海上钻探,是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张雷永积极向上争取,最终获准提前开展这项工作。如今,陆域和海域钻探已分别完成总工作量的70%和78%,并编制完成陆域设计初稿,为项目早日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雷永不仅科学制订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还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在勘测工地、沿线企业、研讨会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指挥部成员柴可立感叹:“张指挥的节奏太快了,我们年轻人得咬紧牙关才能跟上。”柴可立回忆,去年8月的一天,正是杭城最热的时候,张雷永带领团队在一天内跑了5个部门,分别和海事、交通、港航、发改委以及海港委等单位对接工作。

如今,甬舟铁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宁波铁路枢纽规划》以及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和甬舟一体化标志性工程、浙江省铁路2019年八大前期攻坚项目、浙江省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等,所有工可前置报批要件都通过了评估评审,各项前期工作基本按照计划的时间节点顺利完成。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列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并通过了省发改委、省交通厅联合组织的工可审查。“甬舟铁路将继续加快推进前期各项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张雷永说,他会一如既往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让“高铁上岛”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

(原标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丨张雷永:向着“早日通高铁”逐梦奋进》,原作者董佩军。编辑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