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环画《林海雪原》第二集《三路进兵》罗兴、王亦秋绘画

连环画《三路进兵》分两部分发布,本集为第一部分(本连环画共计六册,谨请欣赏。)

1957年9月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后不久,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广大读者为书中所展示的惊险、曲折的传奇性的剿匪英雄故事所倾倒。《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出版后不久就很快被改编为话剧、京剧、电影、连环画,并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尤其是在文革中将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个片断,改编为京剧《智取威虎山》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英雄人物杨子荣形象至今为人们所传颂。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发表后不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对小说《林海雪原》进行了改编,当时上美社里十分重视对这套书的改编,最后确定由资深编辑王星北先生担纲对原小说进行统一改编,王先生在通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原脉络进行规划整理,最终确定将原小说改编为六集一套的连环画册。由连环画家罗兴和王亦秋共同绘画,该书是所有《林海雪原》连环画册中公认的最多册数和绘画最精良的一种。

罗兴(1922.5-1994.10) ,别名罗孝莘,上海人。擅长连环画、装潢。作品有《库楚别依》、《林海雪原》等。1942年毕业于上海沪大建筑学科。曾从事建筑室内外设计。1949年在上海从事连环画及插图创作。曾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造型专业组教研组长。

王亦秋1925年出生,浙江镇海人,又名王野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著名连环画家。1991年12月被中国新闻出版署授予“连环画优秀编辑”荣誉。王亦秋先生自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连环画创作,1955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连环画创作人员,共出版连环画百余种,被人们尊称为“百变画叟”。他的《杨门女将》、《兰亭传奇》分别获一届、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和二等奖,《林海雪原》《清兵入关》《西门豹》《小刀会》等也都风行一时。​​





1少剑波的二O三小分队,消灭了奶头山的匪帮,处理了俘虏,进驻在深林中的个隐秘的小屯里。根据上级指示,小分队决定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到威虎山附近去侦察。



2连天狂风大雪,小分队的行动受到阻碍。剑波在小茅屋里望着窗外漫天大雪,暗暗着急:积雪不化,越来越厚,我们的行动,将会在地上留下脚印,暴露自己的秘密。



3他迟疑了一会,从公文包里掏出上级的指示信,默默地念含着:“…雪地在这方面给了你困难,反过来也给了你极大的便利,问题是在你如何利用它。”



4他觉得眼前一阵明亮,兴奋地下炕,命高波去传达命令,立即出发。



5他装备齐全,来到战士们居住的大合房,先分析了全国的形势。战士们听了,激起无比的愤怒,表示坚决完成党交给他们的任务。



6剑波作了进一步动员后,队伍便踏进漫无边际的林海雪原。奶头山缴获来的两匹爬山好马,也加入行列。刘勋苍、孙达得身强力大,走在队伍前头,划雪开路。



7下坡时,白茹一脚踏空,从雪上滑了下去。一直滑到带队的刘勋苍身旁,才被扯住,刘勋苍扶起她大笑:“你们看,白茹坐了汽车啦。”引得大家哄笑起来。



8这时,刘勋苍灵机一动,跑到剑波跟前,急促地道:“二O三首长!学会滑雪,雪地行军,不成问题,我会,只要有滑雪具就成。”



9战士们忍受着饥寒和疲劳,艰难地前进。第二天深夜,突然传来一阵小狗的叫声。大家立即循声望去,远处有颗灯光在闪动。



10剑波急急带着小分队向灯光奔去。原来是一所零零的小茅屋,一阵酒肉香味从屋里透出来。四周没有情况,只有一只小黑狗,里望着他们不住地叫。



11推门进去,只见一对老夫妇,满脸惊恐,直瞪着他们一声不响。桌上摆着酒壶,锅里煮着肥肉,烧得满屋喷香。



12剑波看了,断定这里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便安慰老夫妇,问他们为什么这祥愁苦。那老人觉得剑波面目和善,说话可亲,便吞吞吐吐的说出一件事来。



13两天前,他们家里突然闯进来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带盒子枪,身穿日寇的军大衣;女的穿一件棉旗袍。一进门,男的气势汹汹,要酒要肉,女的愁容满面,像有心事。



14那男的杀鸡煮蛋,又把老夫妇的一坛子山枣酒,喝得精光。他唱醉醺醺地说自己是共产党的的探子,并说共产党就是共产,到了哪里共到哪里,什么都共。



15说到这里,老汉长叹一声,恼怒地说:“唉,长官!这还成什么体统,共产党….”剑波急于了解情况,便不解释,只催他说下去。



16老汉接着说:“今天半夜,男的要赶路,女的却大骂起来,说有件什么东西被男的偷去了。她还说:“你不还给我,我告诉定河师傅去。”那男的听后便拳打脚踢,一把抓住女的头发拖出门去。



17“隔了一会,那男的满脸杀气回了来,端起酒碗就喝,女的却不见了。



18“就在这时,外面狗叫,他慌张墙奔出门,朝正北望了一会,拔脚就往南跑。”



19剑波听完了老人的话,走出门来,天已微明。但见雪遠上有两趟脚印,一朝正南,一朝西北没入树林中。朝西北的不是一个人的印。却是两个人杂踏的痕迹。



20刘勋苍急着要追赶,剑波没理睬,望着两个人的脚印,叫白茹、高波快去看一下。刘勋苍也跟在他们后面,向西北的树林奔去。



21剑波瞅着正南的那个方向,命令杨子荣和孙达得跟着脚印追踪,不要马上捉住他。杨子荣和孙达得就披上伪装,追踪而去。



22白茹等三人跟着脚印,在树丛中发现了一个女人,头埋在雪里。一只满是血污的手套,扔在地上。白茹急起上去探了一下那女人的脉搏,说:“还有救,快先抬回去!”



23刘勋苍把大肚盒子往身后一插,抱着那个受伤的女人回到小茅屋。高波拾回那只血手套,这手套跟战士们戴的一模一祥,是人民解放军的军用手套。



24白茹发现她身上有三处刀伤,经急救,性命已无危险。这时,老夫妇经过剑波的解释,又看到眼前的事实,才知道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



25剑波留下白茹和高波,带着战士们去追那个杀人犯,临走,剑波叮嘱白茹,叫她摸清那女人的底细,定河师傅又是个什么人物,约定在三天后来接他们。



26再说杨子荣和孙达得追了半天,登上一个山峰,眼前出现一条长无尽头的冰川,就是牡丹江。孙达得向远方一指,惊喜得叫了起来。



27杨子荣提起望远镜,对准前面的黑点一望:那人弓着腰,不时回头张望,样子十分惊慌。两人便飞奔下山,急急追赶,黑点越来越大。



28经过一阵急追,双方的距离越来趣近。那凶手拼命狂奔,直扑那牡丹江边的一座古庙。杨子荣断定庙里不会有大股匪徒,两人便抽出大肚匣子,决定闯进庙去。



29这古庙叫河神庙。一进山门,院中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只有几棵老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两人更加警惕,扳开枪机,向大殿院搜索。



30两大殿上跪着两个道人,一老一小,老道捻数珠,小道敲末鱼,面对经巷,嘟嘟哝哝地在念经。一个女人跪在中间,面里背外,看不清面孔。



31两个道人只管念经,不望他们一眼。那女人回头瞟了瞟子荣,忽然又扭回头,拍着怀里一个包得头脚不露的小孩,招魂似的哼了起来。



32杨子荣向孙达得打个手势,便向后段搜去。可是搜追各处,没找到敌人的影子,墙头上也没有跳出去的痕迹。



33子荣叫孙达得巡视警戒,他重新回到大殿,走近老道身旁问讯。那老道朝子荣瞟了一眼,咕嚕了一句,又闭上眼睛念起经来。



34杨子荣开口再问,那老道很不耐烦,说子荣不尊道规,冲乱经文。说着,磕了一个头又念下去。孙达得心头冒火,忍不住高喊起来,子荣急忙阻止他。



35两人走出古庙。天快黑了。子荣担心剑波他们找不到古庙,叫孙达得奔回去迎接他们前来,他自己留在这里监视。



36一会,孙达得领着剑波和小分队赶到了。剑波命战士们守在庙外,他带着杨子荣等走进大殿,殿上静悄悄的找不出一个人。



37但见东面的经堂里烛光明亮,香烟缭绕,那老道端坐在太师椅上,女人抱着孩子站立一旁。剑波走进去向老道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并对杨子荣等的急躁举动,表示道歉。



38老道满脸不悦,指着那女人,说她的独生儿子生病,许下二天大经,谁知头一天就被冲乱了。那女人一听,顿时惊叫了起来。



39剑波又安慰那女人,说队里有个医生,等她来了就给孩子看病。不料老道和女人听了这话,神色慌张,盯着剑波不出声。剑波瞥了他们一眼,一再表示要给孩子看病。



40那女人越加慌了,紧紧抱住孩子往怀里抽。这时,老道向她一笑,说:“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太太!由你自择。”那女人的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她只信神不信医。



41剑波见这情形,心里明白了一半,便探问昨天逃进庙来的凶手。老道冷笑一声,一口回绝。剑波打好主意,温和地说,要尊重教规,不打算无故搜庙。又说零星敌人成不了大事,将来总要落网。



42走出山门,剑波命令向宿营地前进,战士们都不明白,怎么既不搜庙,又不打埋伏,眼睁睁的让敌人逃跑。他们闷在心里,向黑瞎子沟急奔。



43那老道见小分队去远,冷笑一声,跳下太师椅,对小道徒和那女人挥辉手,大摇大的来到一座殿上。小道徒把苦萨座下的大莲花一按,现出一个洞口。



44他们进入洞中。里面灯火通明,有个男子坐在炕上,桌上放着一支盒子枪和一只解放军的军用手套。那男子就是那个求神女人的丈夫,他见老道进来,连忙作揖道谢。



45老道说着,便坐了下来。那女的歪着头,媚笑着奉承老道;男的捋着右腮上那根长毛,帮着吹摔,说得那老道头重脚轻,不住的发出狂笑。



46说笑了一阵,老道突然脸色一沉,命令那男的谈谈正事。那男的似乎吃惊,说许旅长被押在牡丹江的监狱里,看守严密,栾警尉没下落,到处找遍,始终没见到他。



47那男子就是小分队进庙来捕捉的凶犯。他杀害了那女人,抢到了‘先遣图’,躲进河神庙。他是座山雕的亲信,想瞒住老道,把‘先遣图’交给座山雕。这时,老道发怒了。



48那人吓得不敢说话,女的却替她丈夫辩护。老道想了一会,写封信,叫他回山交给座山雕。那人接过信,撕开衣角,把信藏在里面,女人又用针缝好。



49那人害怕战土们来搜庙,急着要逃回匪窟去。老道冷笑一声,阻止他。



50天亮了。那男子从侧门窜出河神庙,朝庙西的山林奔去。他走上山顶,见四下无人,以为是太平无事了,不由得佩服老道的神机妙算。正行间,忽然一个前絆,扑创在雪地里。



51他边爬边骂,骂声未落,突然从地下窜出两个白衣服,白帽子,满身沾雪的人来,上前掐住他的脖子,拧下了他的枪,把他绑了起来。



52这两个人就是刘勋苍和小董,他们奉剑波之命,天亮前,带领一队战士,到这里来打下埋伏,专等敌人到来。刘勋苍一声唿哨,战士们便押着俘虏朝宿营地急奔回去。



53大家正在着急,只见刘勋苍和小董进来报告:“俘虏捉到,听候命令处理。”原来剑波看这老道十分狡猾,估计匪徒不会当夜逃走,便在拂晓前设下理伏,把凶手擒住。



54刘勋苍急着要剑波发命令,马上擒捉妖道。剑波摇摇头,说:“不能捉,我们还要留着这妖道有用处呢。”


55一会,小董把那俘虏押进来。这人右腮上有铜钱大的一颗灰色的痣,痣上长着二寸多长的一撮毛。剑波问他的姓名,他笑着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

作者: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的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进行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继小说《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山呼海啸》和《桥隆飙》。2002年去世。

未完待续 请关注欣赏 (二)《三路进兵》

瀚大黎众为了广大连友的喜好,一直不懈努力搜集、整理各类题材连环画,并且为了连友更好的欣赏连环画,每篇连环画都对连环画图片进行文字说明。虽然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连环画,喜欢阅读。可以点击关注,欣赏更多有文字说明,不费眼睛的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