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壮美的一首秋天赞歌,只是末尾一句,便惊艳了世人千年

时光在浅淡的笔墨里游走,岁月在清脆的歌声里沉浸。

手扶斑驳的岁月,漫步时光回廊,岁月流转,季节轮回,当微凉的风翻过了夏季的浮华,明媚静美的秋悄然而至。

撷一枚落叶,品味秋的静美。

一片片唯美的秋叶,香染了流年的梦。

一纸浅墨,绘不尽万千风景。

关于秋天,李白说“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虽然很经典,都太过哀伤。

就像刘禹锡所言“我言秋日胜春朝”,即使是萧瑟的季节,也有绚丽之景。

后来的杜牧也写下一首诗,堪称唐朝最壮美的秋天赞歌,只是末尾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惊艳了世人千年。

这首诗名为《山行》,全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应该是杜牧晚年所写。

他这一生就像很多诗人一样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他也曾挣扎过,苦闷过,但是到了晚年,他已然看淡,看开。

他重新整修了樊川别墅,常常约上三五好友,吟诗作对

此外,他还常常乘着马车出行,尽情地徜徉在自然的山光水色中。

因为开怀愉悦,所以他能准确地捕捉大自然之美,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故而他笔下的“秋”才会那样的绚烂壮美。

诗歌开头从山路写起。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山顶,诗人乘着马车沿着山路缓缓而行,寻找秋的踪迹,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而“斜”则突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正因这个特点,诗人才会乘坐着马车出行。

而“寒”字则点明了这是一个深秋时节,就像王维的“寒山转苍翠

”。

所以别看开头只有7字,其实蕴含了大量的信息。

接着一句是诗人遥望远处所见的风光。

只见在那白云漂浮的尽头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白云”在山水中是很常见的意象,它不仅代表着地势之高,环境之清幽,更是“无拘无束”的一种象征。

“人家”则说明了这个地方不是一片死寂,而是富有生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

而这里有一个争议,是“深”还是“生”,两个版本各有支持者,我是比较倾向于“生”的,比“深”更显缥缈。

但是这些清幽的景象,并没有让作者流连忘返,而他接下来看到的美景让他的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他看到了什么呢?

只见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漫山遍野的枫林宛如彩霞般,鲜艳绚烂,比起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多彩。

枫叶流丹,层林如染,这样的景色让诗人不禁停下了脚步,完全沉浸其中。

不是没有其他诗人写过枫叶,但无论是白居易的“枫叶荻花秋瑟瑟”,还是鱼玄机的“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亦或是李煜的“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都没有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来得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美得令人心醉。

杜牧用这浓墨重彩的描写告诉世人:原来秋天也可以这样热烈火红。

而且这里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当时的杜牧已是晚年,就像这“深秋”,已接近尾声,但是他却不吝词藻地大力称颂着这秋天,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令人折服。

这首诗无一生僻字,却美得令人心醉,尤其末尾一句,惊艳了世人千年。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赞美秋天的诗词,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