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这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川崎病

孩子发热了,绝大多数家长想到的是孩子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其实,发热并不仅是病毒或细菌感染那么简单,还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

小浩是一名3岁的小男孩,5天前,发热了。家长带他到医院看病,医生帮小浩查了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都偏高,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于是开了3天的抗生素给孩子。在接下来的3天里,小浩仍然反复发热,而且出现了眼结膜红、手指和脚趾脱皮的表现。孩子的病情没有好转,家长又带孩子到其他医院看医生,也是开了3天的药。孩子依然是反复发热,家长遂带来我医院就诊。我认真地查看了孩子的就诊过程,总共用了6天的抗生素依然没有好转,出现了眼结膜红、手指和脚趾脱皮的表现,并且小浩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我就思考:孩子可能得了一种不常见的病,叫川崎病。经过针对性地治疗,小浩恢复了健康。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就会疑问:什么是川崎病?如何辨别孩子是不是得了川崎病?这种病要怎样治疗?不要着急,郑医生为大家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川崎病一种什么样的病?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因为它的症状主要出现在皮肤、黏膜和淋巴结。研究发现:在我们中国地区,每10万个5岁以下的孩子中就可能有7个孩子得这个病,而且今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思是说它会自己恢复,但是这样子会留有心脏方面的并发症,这也是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发现,并及时治疗就可以显著地降低孩子得心脏病的风险,不仅医生要熟悉它,家长也要了解它,一同为孩子的健康护航。

哪些孩子容易得川崎病?

川崎病的高发病时间是在夏冬季节,有学者猜测可能和这两个季节病毒的流行有关,但是它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川崎病不是流行性疾病,但是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发病率较高:

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得川崎病;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得川崎病,比例约为2:1;家族中有患此病的儿童,他们的患病率是其他儿童5倍

我们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川崎病?

川崎病缺乏特异性的检查结果来明确诊断,主要是根据症状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川崎病。川崎病的首要症状是持续发热5天以上,多数是高热为主,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

除了发热以外,还会有下面这些皮肤、黏膜、淋巴结的症状:

身上有皮疹,且皮疹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眼睛的球结膜充血;口腔和舌头的改变,出现:嘴唇红肿,甚至皲裂,舌头像杨梅一样,医学上称为杨梅舌;全身的表浅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在颈部,我们可以摸到一粒粒的肿大的淋巴结;
手掌脚掌出现红斑,指尖和脚趾尖还会有脱皮的表现。

除了症状以外,孩子还需要做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那就是超声心动图。它可以帮我们明确孩子是不是有川崎病的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这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形成原因。这个并发症是不可逆的,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组织它继续进展。

川崎病的治疗讲究的是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家长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个病,有助于早期发现。它主要的治疗药物有:

1、静脉丙种球蛋白。川崎病的诊疗指南主张早期使用,它可以阻断了引起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 ,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 ,从而降低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孩子的心脏。

2、阿司匹林。它具有抗感染 、抗血小板作用 ,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使用可以帮孩子控制发热症状。

3、如果上述两种药物均无效的话,就要使用

激素治疗了。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川崎病呢?

虽然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是它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我们可以在夏冬季节做好如下的预防措施:

注意增减衣物;注意孩子的手部卫生;减少孩子到人群密集之地活动的次数;适当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