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不断衰落,背后的诱因是什么?

风靡一时的“小而美”


小而美的餐饮门店是很多人心里中的理想门店类型。确实在很多的电视剧当中,尤其是备受欢迎的韩剧里,经常出现那种小而美的餐饮小店。或是咖啡店、或是精致的西式餐饮店。男女主人公在餐饮店中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享受着春日午后的阳光,一切看起来是这么的美好。

正是因为有这些电视剧中所做出的表率作用,导致很多的年轻男女们都在自己的心目中有着开一个精致、美好的小店的梦想。事实上在过去的2、3年里,中国确实开了很多这样子的小而美的店。

小而美的餐厅门店得益于两个因素发展起来。其一是餐饮升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餐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更好,还要更新。其后,单品战略的盛行助推小而美餐饮爆发式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管是美食广场,还是商业中心,都多了很多那种以单品为主的,门店面积在20平米左右或更小的小店。这些小店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装饰装修上紧贴潮流,均是时下年轻人喜爱的风格和配色,产品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通常都是经过二次开发的产品,能让顾客体验到差异性。


但是就像曾经笔者写到过的那样,单品策略的缺陷是十分致命的,那就是后劲不足。具体的原因就是因为餐饮是快销产品,连续吃多次之后就会感到腻烦,就会尝试去吃别的类别的食物。之前火爆的黄焖鸡米饭现在渐渐失去热度就是因为这个致命的原因。

餐饮品牌纷纷开大店,“小而美”过时了?


所以可以看到,经过一轮大循环之后,很多的餐饮品牌重新开始做大门店,开始走多产品线了。比如老凯俚酸汤鱼一直坚持开200-400平的大店。奈雪的茶从创立时便坚守大店战略,店面普遍在200平上下,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还拥有一家独栋小楼店面。

又比如喜茶的门店平均面积虽然比不上奈雪的茶,但是喜茶的大店也非常的多。在餐品方面,像海底捞、西贝这样的大型品牌自不必说,一直都是不断的推新产品,海底捞在做新的锅底,在做周边产品。西贝在不断的开副业,又是超级肉夹馍、又是西贝酸奶屋什么的。他们从不曾因为已有的成绩就放慢自己的脚步,依旧在不断的寻求突破。

新兴的品牌中,以新茶饮为例,虽然喜茶、奈雪的茶火起来才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这些品牌却在尝试着推出更多新的产品。比如之前介绍过的喜茶的“城市寻味计划”,就是一次尝试。


城市寻味计划通过探寻每一个城市不同的特色,推出了中西结合的中式软欧包。比如,上海的蟹黄包、广州的咖喱鱼蛋包、成都的川味包、担担包和麻婆豆腐包、以及宁波的汤圆包包、南昌的麻辣吃藕包、福州的限定鱼丸包等。


这些中西结合软欧包,给喜茶刷了一波人气,也给消费者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类似于这样子的尝试还有许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这很正常。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长久的保持消费者的热度。


之前,我们时常讲,做单品,做爆品的好处多多。确实如此,好处多多。但这并不能掩盖掉它的坏处。虽然小而美的门店船小好调头,我们经常说,一个不火了可以立即转向做另外一个,转向的成本要比大门店小得多。


这是优势,但同时这也是劣势。一个最明显的劣势就是,只知道紧跟潮流的话,那么你就会泯然众人。这样很难和其它同类型的产品拉开差距。而且每一个东西不火了就去做另外一个,那么做法对建立品牌的伤害是很大的。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特色,朝令夕改谈何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没有足够时间的沉淀和探索,谈何有,又谈何精。回首过去,可以看到,很多品牌都是经过了多年的默默无名之后,才逐渐沉淀下来,找到发展的方向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直在不断打磨自己的品牌和技艺,而不是看到这个做不好做,或者没人气就转而去做其它的。如果餐饮门店都是什么火做什么的话,就不会有西贝莜面村这个品牌,也不会有西贝现在的成功。


“小而美”不断衰落,背后有何原因?


1、缺乏创新

回首过去,可以看到真的有很多优秀的品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比如哈根达斯,曾经的哈根达斯真的是少女和小孩子的最爱,能够吃一次可以幸福很久。现在的哈根达斯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连谈论它的都很少见了。


要说是什么造成的这个局面的话,没有创新是它最大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小而美的餐饮店就有很大的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小而美的餐饮店在最初的时候是有创新的,或者说他们正是因为这个创新才开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少看见它们在原先的产品上进一步的推陈出新。于是,渐渐地他们人气就开始下滑。

2、盲目跟风

不得不说,近几年主张“小而美”的餐厅越来越多,店面升级是好事,但是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跟风就不对了。


如今城市中小吃街基本上被几类小店占领,比如炸鸡店、茶饮店以及一些甜品店等等,大家开店的模式都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品牌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赚到钱的小店是很少的。


另外,回过头看前几年的小吃街,基本上是麻辣烫、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的天下。“小而美”的跟风让餐饮市场的同质化速度提升,对顾客的吸引力减少。不断的迭代更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瞎折腾,促使了“小而美”的衰落。

3、包装过度

因为“小而美”模式被不断盲目跟风,扩张的速度是很快的。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模式很容易模仿,像鸡排店、茶饮店基本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不少餐饮老板为了让自己餐厅更与众不同,会对店面、产品进行包装升级。


在这一点上其实有点网红店的感觉,比如前几年牛腩面品牌雕爷牛腩,就走的小而美的开店模式,对于牛腩面的包装可谓花足了心思。比如价值百万的秘方、精致的摆盘等等。但是当这一套打法下来之后,发现包装确实过度了,高价的牛腩面让人消费不起。


其实,“小而美”的衰落错的不是品类,也不是模式本身。从上面这些衰落的原因中来看,“小而美”注重的是爆品的打造,是体现匠心的绝佳方式。而一味的复制显然是无法达到这种状态的。


另外,“小而美”对于客流要求比较高,而小店的品牌宣传不如大店效果好,这也正是为什么近些年“大而全”成为了很多大牌餐企的共同选择。当然了,“小而美”自身的特点也是“大而全”无法替代的,“小而美”最终产生的结果还是事在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