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荒凉状态”的美欧关系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2003年美英主导打响伊拉克战争之时,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强烈反对,美欧关系陷入冷战后的谷底。其时,笔者常问身边的欧洲人如何看待美国人,“傲慢”是他们常说的高频词。

16年后的今天,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矛盾积聚之多、积怨之深,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随便翻看欧洲各大媒体的评论版,对特朗普政府的讥讽、挖苦之声不绝于耳,欧洲人对美国的看法,恐怕不光只有“傲慢”,可能还有“无礼”“无视”等新的标签。

说“无礼”,最近就又有一个例子。5月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以“紧迫问题”为由,取消了原定于当日的德国之行,最后一刻放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鸽子。这种连起码的外交面子都不给的做派,让德国官方私底下很是恼火,《南德意志报》将美方做法称之为“无礼”,认为“德美友谊已成废墟”,取消行程符合目前两国关系的“荒凉状态”。

这不得不让人回想起特朗普刚上台时,默克尔第一次访美,特朗普公开拒绝与“铁娘子”握手的画面。德国是欧盟第一大国,默克尔多年来是欧盟说一不二的领导人,这般“受辱”让德国媒体很是气愤。蓬佩奥此次故伎重施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默克尔前不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着美国副总统彭斯和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的面,不点名地批评特朗普及其“美国优先”政策。此次,蓬佩奥“突访伊拉克”之后,依然按照日程访问英国而非德国,分明有再给德国脸色看的意味。

说“无视”,最近也有两个例子。一是美国重新激活《赫尔姆斯-伯顿法》第三条和第四条,加强对古巴的制裁,让许多相关的欧洲公司面临诉讼与索赔之风险;二是对伊朗采取新限制措施,让欧洲利益受到损害。美国这些举措是对欧洲利益的“无视”,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和欧盟先后发表声明,对美国“背信弃义”行为表示“遗憾”与“忧虑”。

在欧洲人看来,美国所作所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美欧关系的背离;二是对国际法和多边主义的不管不顾。

拿美国的古巴新政策来说,美方决定违反了在1997年和1998年欧美协议中作出的承诺,欧盟认定美方在境外单方面采取限制措施违反国际法。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指出,美国新的古巴制裁政策成为美欧不断扩大的经济裂痕的新战线。对此,欧盟方面致信蓬佩奥,表示“欧盟将不得不动用一切可动用的手段”,包括可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在欧洲法院提出反诉。

伊朗新限制措施则是老问题的“后遗症”。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逐步恢复因协议而中止的对伊制裁,伊朗成为美欧关系的“阿喀琉斯之踵”,龃龉不断。自5月2日起,美国不再给予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包括欧盟国家;5月3日,美国宣布将强化对伊朗核活动的限制。对此,欧盟及英、法、德等发表联合声明“深表遗憾”。

总体上看,欧盟的表态颇为谨慎,原因或许是不想进一步激怒白宫主人。在欧洲人看来,自上台以来,“奉行绝对现实主义”特朗普政府置欧洲利益于不顾,正在抛弃大西洋主义和曾经“亲如一家”的传统盟友,推翻了欧美长期遵守的游戏规则。法国《世界报》指出,特朗普政府给欧盟带来“生存挑战”。

欧洲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从叫嚷着北约“过时”到鼓励英国“脱欧”,从退出欧洲大力支持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不打招呼退出牵系欧洲安全的《中导条约》,从动辄称欧洲“占便宜”,到一言不合就发动贸易战,美国的种种做派让欧洲人忐忑不安。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的感叹颇为经典:“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

美欧关系向何处去?

其一,美欧之间的疏离感日益加重,畏而远之可能是欧洲许多领导人不得已的选择。最近,欧洲各国领导人集体不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北约70周年庆祝活动,其裂痕之大连“面子”都不太顾了。不少欧洲媒体认为,美欧紧张关系“将持续到特朗普之后”。换言之,咬咬牙坐等是欧洲不得已的选择。

其二,华盛顿越来越像西方世界的孤家寡人。美国《洛杉矶时报》前不久刊文指出,“美国‘优先’看上去越来越像是美国孤立”,特朗普“单边的交易式外交政策”给欧洲敲响了警钟。日本《选择》月刊也刊发题为《美国割舍盟国的冷酷——呈加速度增长的特朗普孤立主义》,将这种背道而行的现象分析得很到位。

其三,实力决定着欧洲依然要把维系美欧关系作为其外交的核心诉求,美欧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发生质变。换言之,在美欧关系的天平上,“一边倒”的失衡格局仍将延续。不管美国怎么我行我素,现阶段欧洲人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