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賺時賺錢,沒錢賺時蓄能:人生低谷期,是上帝給你的假期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了CEO,

卻在50歲就去世了。

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

但卻活到了90歲。

有人依然單身,

同時也有人已婚。

奧巴馬55歲就退休了,

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

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都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

一切都準時。




這首小詩很好,你可以多讀幾遍再看下面的文章,我讀過很多遍,這篇文章很多啟發便來自於此。

01

有錢賺時賺錢,沒錢賺時蓄能

抓住一切機會去學習


年輕人最缺什麼?錢。

很多提問,本質是“我現在做什麼,賺多少,請問我怎麼短時間賺到更多錢”這類問題。

所以在我看來,年輕人最缺什麼?耐心。

不是你該賺錢的時區裡,你就去賺點將來能換錢的能力。

羅振宇說,30歲的時候他開始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於是產生的一種特別的自覺:

就是抓住一切機會去學習。

所以當時一個製片人乾的很多事他都不幹,比如盯錄製現場,審片子,這是他的職責,但他都授權給別人幹,他就一直幹一件事:開策劃會。

所謂開策劃會,就是為了策劃節目,請各行各業的老師來他的辦公室教他知識。

那時候在央視工資不高,過的很窮,但是一直在學習,抓住一切機會學習。

這其實都是後來羅振宇成為羅振宇的開始。




央視的那段,是羅振宇成長的時區,如果那段時間裡他每天想的是賺錢,如今他不會有如此能量。

這就是:有錢賺時賺錢,沒錢賺時蓄能。

我去給遠洋地產講過一次課,撮合這次課的,是一個做創投乾貨內容的新媒體公司的前合夥人介紹的,回來我坐她的車回來,路上跟她聊天。她年初離開那家公司,現在給一個著名的營銷專家做經紀人,談案子。

她說剛去做經紀人時,這個營銷專家跟她聊很多商業的東西,她都懂,一點就通,上手非常快,對方很驚訝,說你這個小孩怎麼什麼都懂?

她2016年進入那家新媒體公司,一起創業,待了兩年出來了,雖然沒賺到啥錢,但那是一個生產高質量商業知識的一個地方,所以她每天都看每天都看,兩年下來,學到了很多很多,那些知識在現在都對她非常有用。

之前我做新媒體帶團隊,我就跟編輯說:

“你千萬別把這個工作就簡單理解為做轉載、排版、編輯,這樣的話這份工作實在沒有意義。

你要這樣理解這份工作:我每天都在大量的閱讀學習創業、科技、商業的內容。這時候你心態變了,你不會機械的去做排版、編輯,你會一邊做,一邊深度思考、理解、吸收,其實你就是一天坐在這裡八小時,領著高工資學習,別的工作有這樣的機會麼?”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做一份工作,不同人的收穫有天壤之別。你要主動去發現一份工作的價值,抱著抓住一切機會學習的心態去工作。

你的人生中,有很多可以賺錢的時區,也很多怎麼都賺不到錢的時區,這時候你就積蓄能量,你蓄下的能量,早晚會讓你賺到更多錢。




02

人生低谷期,是上帝給你的假期

是你的逆勢成長期


每個人都有低谷期,這段時間做什麼都看不到希望,焦慮迷茫,越搞越亂。

其實,人生低谷期,是上帝給你的假期。

高中時我就明白了這一點,不過那是真的假期。

入學時我成績特別差,大家智商差不多,有的人還比我聰明,大家同樣的勤奮,我怎麼追趕上別人?

還好,常常有假期,假期是我的機會,週末,五一,十一,暑假,寒假,我可以利用假期偷偷積蓄力量,每一次假期結束,我就更強了。

人生低谷期,也是假期,如何與這段假期相處?

01 低谷期即假期,享受不被需要的幸福

一個人在賺錢的時區裡最缺什麼?最缺時間。

因為他的時間太值錢了,無數人需要他的時間。我看《燃點》時注意到幾個細節:

新氧創始人金星在化妝,助理在給他報時間表,幾點要見誰,幾點要給誰頒獎,幾點要上臺演講....

你的巔峰期,一堆人捧你,一堆人需要你,他們會把你的24小時瓜分的細碎細碎的,ofo創始人戴威坐在工位上扒完盒飯,一邊擦嘴上的油,一邊問“誰找我”,見他的那個人跟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感謝您的時間。

張穎在經緯創享匯現場,隨時被創業者攔下,他語速極快,往往創業者還沒回答完一個問題,下一個問題又拋出來了,因為他要趕著見下一個人,每年他要跟幾百上千個創始人聊。

看到這些,我想低谷期也有它的美,你高高在上時一堆人需要你,你人生不如意時沒太多人需要你,這種不被需要,有時候是一種幸福,你終於自己擁有了自己,你該抓住機會享受這段時光。

02 低谷期即假期,做曾經沒時間做的事

巔峰期的時候,你的每一個小時都可以換成錢,而人是貪婪的,賺錢沒有終點,從來沒有人覺得自己的錢夠多了,永遠不夠。

錢永遠不夠,就永遠不會停下,你要不停的招兵買馬,推進業務,聊合作,做宣講,接受採訪等等。

你想多陪陪老婆孩子,沒時間;你想多孝敬父母,沒時間;你想去旅行,沒時間;你想讀書學習,沒時間;你想鍛鍊身體,沒時間;你想探索人生的另外一些可能,沒時間....

如果有一天,低谷期來了,恭喜你,你可以做一些曾經沒時間做的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03 低谷期即假期,是人生的逆勢成長期

馬雲在1月8日湖畔大學招生面試時做了一個演講,其中提到:

“有的時候時代給你機會,你為社會創造價值,好好地為社會服務;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沒有機會,就為自己創造價值。形勢好,就走出去;形勢不好,就好好修煉內功。”




這是講的一家企業的風光期和低谷期,每個人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

你風光的時候,機會好的時候,你藉助時代潮流發展,你藉助平臺的力量發展,你藉助公司的資源發展。

低谷期呢?你要自救,修煉內功。

我有個朋友,他在一家內容創業服務公司工作,做商務工作,大家也知道,前幾年整個新媒體行業異常繁榮,內容創業一波一波的被資本推向高潮,我這個朋友的部門就他們兩個人,倆人賺得爽歪歪,每個月光提成就超過2萬。

2018年開始,整個行業不那麼熱鬧了,資本也迴歸理性,各新媒體公司的預算也收緊,從大勢看,至少他們這個工作前景堪憂。

整個2018年,我朋友和他同事都沒太多工作,當然收入也跌到從前的一半左右,他每天無所事事,打打遊戲,刷刷抖音,偶爾打累了刷累了就焦慮一下,抱怨幾天。

年底,發生了個事刺激到他了:

有一天,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說2019年形勢更不好,公司為了減少成本,這個部門職能留下一個人。他心裡一緊張,“哇擦,不會被裁了吧...”,結果領導接著說:xx做完今年就走了,明年你好好幹。

我的朋友心裡開心的不行,結果過了幾天才知道,他的同事被同行公司挖去做管理了。後面聊起來,他才明白,2018年是他們這個崗位的低谷期,工作不多,有大把時間,他的同事在這一年裡一直在偷偷學習。

朋友恍然大悟:低谷期,如果利用的好,就是你的逆勢成長期。

04 低谷期即假期,去做絕對正確的事情

低谷期即假期,假期要做什麼?去做絕對正確的事情。

我從農村考大學到北京讀書的4年非常迷茫,別的同學考研的考研,準備出國的準備出國,找實習的找實習,搞社團的搞社團,我看到別人的人生都很精彩,自己時常不知道做什麼。

但有一件事,回想起來我很驕傲,無所事事的那幾年裡,我看了幾百本書和幾百部好電影,這就是絕對正確的事情。

這就是上帝給我放的長假,五六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時間去那樣讀書學習了,偶爾還挺懷念的。

有人喜歡寫作,但是錯過了公眾號紅利,問我還要不要寫作?

其實,一個喜歡寫作但沒抓住機會的人,紅利期之後就是他的不如意的時候,這就是上帝給他放的長假,反正紅利期過了,假期裡他可以安安心心的磨練寫作能力,有一天假期會結束,比如新的機會來了,他在假期積累的能量就要釋放了。

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時候,都有低谷期,不同的是,有人在這段時間為未來積聚能量,有人沉淪在怨天尤人中。那麼假期結束後,這兩種人的結果又是不一樣。

你可以把握住這個長假,享受這個長假,耐心做一點事,等到長假結束後,你在假期的積累就會顯現它的作用。

我們學習如何應對低谷期,不是為了避免低谷期,因為每個人這一生都會遇到很多低谷期,很多是你避免不了的。

我們學習,是為了一旦低谷期來了,你知道如何去應對。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陷入低谷期時,有的人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有的人就知道如何面對。沒有人能永遠一帆風順,只是看你在這段上帝給你的假期裡,你做什麼。

文章最後,以我很喜歡的作家畢淑敏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結束。

有人問她:你是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的?

她回答:安靜地等待。好好睡覺,像一隻冬眠的熊。鍛鍊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多讀書,看一些傳記,一來增長知識,順帶還可瞧瞧別人倒黴的時候是怎麼挺過去的。趁機做家務,把平時忙碌顧不上的活兒都抓緊此時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