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書齡(網文)已經超過十年卻依舊在繼續看網絡小說的人?你如何評價這樣的人?

都鐸781


阿越寫新宋都超過了十年,他也經歷了自己人生幾個階段,最早一批上網的人,第一次親密接觸跟悟空傳基本都看過,至今差不多二十年了,如今偶爾看網文很奇怪?提問的人到底想知道什麼?我比較喜歡酒徒的書,更俗的官路商途跟梟臣也可以,他的官商讓我懷疑他真的搞過房地產,天使奧斯卡寫的纂清,就為了看朝鮮屠殺兩萬鬼子爽一把,看了兩三遍,他的宋時歸我追了很久,他老人家太監了,很鬱悶。酷斯拉的宰執天下也追了好多年,當年明月跟赫連勃勃大王天涯論戰我是親歷者,那時候喜歡混天涯煮酒,薩蘇很多書我都買了,還有王外馬甲的中國騎兵,雖然網上看過幾遍,還是買了一本紙質書支持下,值得保存。


天下會任我行


又是一個關於網文的問題,對我而言可以說是對口問題了。

作為一個完成從讀者到作者轉變的網絡寫手,我可以很負責的對題主說,看網文超過十年,並且繼續在看網絡小說的人,依舊是大有人在。

而我本人,更是一個標準的例子。

今年2018年,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剛上初一。

差不多是零六跨零七過年的時候,我回到我奶奶家過年,當時我老叔拿回來一個手機,裡面存了很多的電子書。

沒錯。

就是最開始看得盜版,存在手機裡面,一頁一頁的翻。

當時我老叔手機裡的小說,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惟我獨仙》《空速星痕》《冰火魔廚》《白潔傳》這四本。

也許是一種緣分,我點開了《惟我獨仙》,從此我就打開了一扇瑰麗玄奇的大門,也影響了十年後今日的我。

幾乎一瞬間我就被故事的內容吸引了。

不知道看到這個答案的朋友,有沒有看過《惟我獨仙》這部小說,據說這部小說在連載的時候,口碑並不是很好,訂閱也極差,但我始終感覺這是我看過最精彩的仙俠小說,就連被捧成神的《誅仙》也要往後稍一稍。

海龍、縹緲、天琴、魔尊戾天……

至今我只要一想到這些名字,就一種莫名其妙的悸動。

尤其是縹緲道尊的那句“天罡指處有雷霆,便向其中役六丁”,當時我感覺霸氣十足,以至到現在印象都非常的深刻,久久難以忘懷。

不過這部小說由於是在我老叔的手機中,我又沒有其它途徑看書,以至於我看了大約不到一百章,我老叔就走了。後來斷斷續續見到我老叔幾面,有接著看了不少,但總體上在我老叔手機上看得也就有三分之一吧。

說著話就到了初二了。

初二我們住校,開始流行看那種又大又後的“大書”,差不多十五、二十一本,然後一頁頁撕下來,在辦裡輪流傳看。

當時我看得,也是我接觸的第二本網絡小說,是一部黑道小說,名叫《獄鎖狂龍》,作者華新。

書自然是異常精彩, 單論內容我覺得可以吊打後來的《壞蛋是怎樣練成的》、《黑道學生》、《黑道特種兵》這種大名鼎鼎的黑道文。

如果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搜搜看。

緊接著有一部風靡校園的神書進入了我的視野,那就是《校園狂少》。

校園狂少的出現,基本上標誌著都市黑道、都市小黃文開始走向沒落了。

主角郭飛宇,當時在我們同學之間簡直就神一般的存在。

再往下,就是《鬥破蒼穹》、《斗羅大陸》的天下了。

不過在這裡,我就不詳述我看小說的經歷了,接下來重點說一說,如何評價看了十年網絡小說的人。

怎麼說呢。

沒有什麼好評價的,因為網絡文學發展到現在,基本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與我們的生活緊密連接在了一起。

或許看正版的人不是很多,但要是把所有看網絡小說的人都算上,那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可以說現在只要會用智能機的,基本上十個之中有八個是看網絡小說的。

而網絡小說發展這十五年,也是經歷了層層改變,衍生了多種多樣的形式,才能持續吸引讀者走到今天。

最初的玄幻隨身老爺爺流,然後廢材流,然後退婚流,然後綠帽流,到現在玄幻基本上都已經開始轉型了,傳統玄幻只有死路一條。

然後都市,從最初的小黃文,黑道文,然後演變出了校花流、兵王流、醫生、異能流,修仙流,然後又慢慢出現了文娛類,美食類,種田流,無限流

所以說

網絡小說的不斷轉型,吸引著不同興趣的讀者,也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讀者。

而所謂的十年。

其實也是一個讀者不斷轉型,不斷變換口味的過程。

就像最初我愛看黑道的,然後看玄幻,然後看都市,然後看文娛,現在看歷史

這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相信看到這個答案的你,如果是網絡小說的長年閱讀者,相信也會有我的體驗。

所以題主所說怎麼評價

其實沒有什麼課評價的,一切都源於愛好。

源於喜歡。

如果愛,請深愛。

如果不愛,那請不要傷害。

題主能說出這個的問題,相信心理就對網絡文學看輕。

我能夠理解題主這種想法

但請

也尊重我們這些忠愛網絡小說的人。


盜帥夜留香YE


第一階段:高一到大一。

那時在學校附近的閒書店看黃易,看得很爽但量少不過癮,又找了很多類似風格的地攤小說。其實在網文盛行之前,已經有非常多的小白文出了紙質書。具體叫啥名字已經完全不記得了,只記得裡面有不少修真、玄幻、毀天滅地的情節。好像只要主角夠努力,沒有什麼是他滅不了的。

第二階段,大二大三。

這兩年看了很多正統文學名著,都是被同學帶的。剛開始覺得味如嚼蠟,但圖書館裡只有這些,要不就是專業書,基本沒有休閒小說。記得當時最讓我難受的是《紅樓夢》,同樣是描述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還不如《小時代》看得舒服。

直到今天,我都不太容易讀完一本傳統文學小說,主要是覺得細節太多,越看越暈,有時連人物關係都理不清。而且傳統文學很少會塑造無敵主角,這點也不是很合胃口。

第三階段,大四到現在。

大三後半年,網文井噴式增長,想看書再也不用到路邊攤找了,網上隨便一搜,多得看不完,而且不要錢!就像面對滿桌佳餚無從下手一樣,我反而變得挑剔了,文筆太水、故事過於套路的網文還不樂意看,說白了就是有點“賤”。

不過適當地賤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畢竟目前的網文庫存量已經超出了一個人一輩子能閱讀的上限,以後還會繼續增加。而且每天看書的時間又是有規定的,兩萬字頂天了。

現在,我的閱讀比例是20%專業書籍+20%傳統文學+40%網絡小說+20%其他。專業書籍不用說了,跑不掉的;傳統文學看王小波、莫言、村上春樹等幾個大家都聽過的大師;網絡小說主要看後宮文、霸道總裁文,還有少量的修真和玄幻,基本不碰科幻、戰爭、歷史這三類,不追特定的作者;其他則包括懸疑、驚悚類小說,如東野圭吾、斯蒂芬金等。

至於怎麼評價,我覺得我既然不是專業的作家,又不是文學批評家,愛看什麼就看什麼好了,需要評價嗎?我看了《小時代》,也不會以為自己就是宮洺啊。只要看的時候輕鬆愉快,能短暫地忘記現實煩惱,就足夠了。這也是小說的根本意義所在。


虎皮青貓的小窩


舉手,看了很長時間,最初記得是看《壞蛋是怎樣煉成的》《那小子真壞》,當時上初中。

後來上高中看了黃易的一些書,一些最早的網絡小說《魔法學徒》《小兵傳奇》《飄渺之旅》《誅仙》等,還看了《幻城》《泡沫之夏》等。

那時候是沒有智能機的,書店租的大厚書看的,整個學校幾個人撕開看,你看完一疊去找另一個人拿下一疊,交替輪轉

高考沒考好,去了專科,還在看,剛開始時也是3G時代,諾基亞6270,有幾個網站可以看網絡小說,這時候看了月關、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辰東的一些書。

後來進入4G時代,下載了看書的軟件,看的更寬泛了,玄幻的、歷史的、網遊、都市、科幻、軍事等等基本什麼都看,只是一般不看排行榜那些書了,這幾天在傳大火的《遮天》要拍電視劇,遮天我就沒看過,還有《鬥破》,我也沒看過。

工作後也一直在看書,亂七八糟什麼都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對這些越來越沒耐性了,我現在收藏的一些書很長時間都沒看了,偶爾想起來,看幾章就沒下文了。

我工作都七年了,算得上是十年以上了吧

現在我時常會想,如果當初我沒邁進這個坑,會不會有更好的生活?

會不會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學?會不會有時間交個女朋友?會不會……

說這些都沒有意義了,後悔是一定的,也說不清我的性格和三觀的養成跟小說有沒有關係。

我清晰的記著高中有一天,我從小說中抬起頭,走下三樓的教室去上廁所,夏天午後的陽光讓我很是迷茫:日本被炸沉了?(一本小說中的情節)。

已經有點兒分不清現實和虛幻了。

我不滿意我的現狀,最初也感覺是看小說毀了我,漸漸的我發現其實是整個人的問題,如果當初沒有小說,我可能踏入別的坑,誰知道那是更好還是更壞呢?

只要你自己能分清輕重緩急,找對方向,有足夠的毅力堅持下去,生活不會虧待你

如果你每天找不準方向,沉迷在一些消磨時光的東西里,不提高,不進步,社會也會如實把你自己的價值反饋給你。

就這些吧,當日記寫了。

最後,我怎麼評價我自己?

我不是個努力的人,遇事容易退縮,沒有什麼主見,很自卑。

好像都是缺點,但如果把一些去相親、找工作時說的優點寫上的話,我還算有責任心,我認下的事情一定會盡心盡力去完成。(諷刺的是,我能對別人負責,卻對自己最不負責!)

評價自己最難了,我也不知道我到底算怎麼樣,一介凡人罷了。

好煩,為什麼不能匿名(ಥ_ಥ)


玩去小兵


中國網絡文學從最初進入公眾視野,到如今的繁花盛開、蔚為大觀,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在這高速發展的20年裡,日漸規範的網絡文學不僅變革了人們的書寫和閱讀方式,還因其3.78億網文讀者,600餘萬網文作者的巨大體量,以及它在新文藝發展方向、文化產業支柱等方面所體現的重要分量,從邊緣草根文學轉移到了主流文學,極大地豐富了當代文學版圖。


20年來,中國網絡文學行業內湧現出無數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家及網絡文學行業從業者,是他們以先行者的探索與努力奮進,推動著中國網絡文學不斷向前發展,為疲憊的中國文壇不斷帶來榮耀與活力……


雖然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近20年的發展之路,但是與傳統文學相比,它依然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需要更多人參與到其中來,而歐陽老師的研究資料不管是對於研究早期的網絡文學還是網絡文學現狀,都極有參考價值。網絡文學的發展需要像歐陽老師這樣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將網絡文學引導到積極、優質的道路上來。


網絡文學是指由網民在電腦上創作,通過互聯網發表,供網絡用戶欣賞或參與的新型文學樣式。這主要說的網絡原創文學,不包括廣義的網絡文學。廣義網絡文學是指所有上網了的文學,因為傳統的文學也都上網了。


好的網絡作品,尤其是小說,首先要好看,故事要好,語言也要好,結構安排需要講究一點,最好是有懸念、伏筆,能產生閱讀的代入感。其次是要有“爽點”“淚點”和“金手指”,給讀者提神,適合於移動終端的碎片化閱讀。第三是要有成功的人物塑造,有逆襲式的英雄,讓讀者在你的作品中做一個英雄夢、總裁夢、神仙夢、大師夢、愛情夢、功夫夢、成功夢等等,這便是人們所說的“瑪麗蘇”“查理蘇”。當然,從內容看,還必須三觀正確,能給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以積極方面的啟示和引導,富含一定的正能量,讓人體驗到真善美,獲得藝術享受。


叢林狼的《最強特種兵》《戰神之王》《叢林戰神》,小佛的《苗疆蠱事》《夜行者,平妖二十年》,貓膩的《擇天記》,月關的《醉枕江山》,辰東的《完美世界》,陳詞濫調的《回到過去變成貓》,觀棋《萬古仙穹》,酒徒《男兒行》,驍騎校《匹夫的逆襲》,孑與2的《銀狐》,天下歸元的《扶搖皇后》,憤怒的香蕉《贅婿》,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常書欣的《餘罪》,周浩輝的《邪惡催眠師》,繆娟的《翻譯官》,Sunness的《第十二秒》等等,傳統作家蔣子丹寫的《囚界無邊》也很有意思,該作品出版後參評過茅獎。當然,唐家三少、血紅、月關、我吃西紅柿、妖夜這些網絡大神的作品我也比較感興趣。我個人更喜愛歷史類、軍事類、懸疑類的現實題材作品,叢林狼、小佛、驍騎校,還有周浩輝的《邪惡催眠師》,是我的最愛。憤怒的香蕉《贅婿》體現了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融合,是一部標誌性的作品,比許多傳統小說寫得都要好。


如果只是把網文堪稱不堪的文學,哪不是網絡文學本身底端,而是持有這樣看法的人本身底端。網文中出過很多優質作品。而小白開始閱歷有限,大部分會喜歡小白文這些,而閱歷過了3年、5年、10年的時候讀者也會開始挑剔網文,最後開始選擇閱讀優質網文。


以上內容,部分選自橙瓜網文 龔 重 昊《中國網絡文學20年名家訪談——歐陽友權》


橙瓜網文


看網文是個人喜好,跟個人品質、修養、學歷等完全不是相關關係。

我身邊就有不少人是資深網絡小說閱讀愛好者,閱讀年齡超過10年以上。

之所以會看網絡小說,一是為了打發時間用的,比如在工廠裡面上夜班,很多時候會很閒,又不能幹別的事情,看小說能夠很快將這些時間打發掉,可能有槓精會認為,這不是浪費生命嗎?可問題是人家也在好好地上班呢,至於上班為什麼會很空,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因素比較複雜。

二是個人愛好之一。比如,有的人從高中就開始看網絡小說,習慣早就養成了,而他又沒有別的娛樂愛好,比如打遊戲、打籃球、爬山等,看網絡小說既不需要團體組隊,又不會過分浪費時間,只是有空的時候才看一下,比如公交車上、地鐵上、睡覺前看一會,很符合個人消遣。

三是從網絡小說中尋找一些靈感。比如記者、編輯從業者為了擴大閱讀面以及一些新的思考方向,會從網絡小說中尋找靈感,說到這裡,就必須說一個誤區,並非所有網絡小說都是垃圾,肯定也有好的小說內容,不過需要自己花費很大的精力去尋找才行,既然網絡小說中有精品內容,去看一看也未嘗不可。

四是便於攜帶。用戶並非每時每刻都在看網絡小說,有的時候可能看的就是電子書,紙質書太不便於攜帶了,而且瀏覽起來也不方便,電子書就沒這些麻煩,而且紙質書現在也挺貴的。

理性看待網絡小說吧。


郭靜的互聯網圈


我本身就愛看書雜誌這類東東,看三大知識(兵器,艦船,航空)三十多年了,家裡巔峰的時候訂了十二種雜誌,我爸媽都是普通工人,我爸超愛看書,我也是這樣啊,網絡小說我是06年接觸的,我一開始就是打發時間總覺的這類東東水平(格調)不高,還好我看到是樹下野狐的《搜神記》,這是本神作,我就入迷了,白天晚上的看,為了看最新章節用1.4寸屏的mp3看😂,後來看了三少的《狂神》那就是網文經典的套路了,看一本足夠,然後是《鬼吹燈》,買了本盜版的,被全院的同志們,大卸八塊了看😄,這下深入網文的坑中了。現在身上倆手機,專門看書的手機中存著大幾G的電子書。看網文也不犯法,我就喜歡安安靜靜的看書,管別人嗎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安安靜靜看自已的書去也😜


尖端武力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就是

07年還是08年開始看,現在只看一個人的。

已經忘了是先看的神墓還是誅仙傳了,但是悟空傳我是05還是06年買的實體書,狼圖騰也是。

後來看了,神墓,星辰變,凡人修仙傳,冒泡英雄,主要是番茄土豆,後來忘語的凡人基本上一直追完。沒動力了,番茄土豆他們寫的太模版化,看夢入神機的陽神,龍蛇演義,黑山老妖,佛本是道。看倒了,佛本黑山其實在前,但是是後看的。中間還看了一點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看不下去。

後來,只看夢入神機,說實話,聖王和龍符也有點模式化,但總體還是不一樣的,現在追點道為止,總體來說,很不錯。但遠遠沒有寫的不好的佛本黑山好看,龍蛇演義太經典,偶爾還會看。


趙世傑1984


有很多,

不如問從網文出現到現在二十年有多少在繼續看的

答案依然是有很多。

怎麼評價嘛,當然是

正常人

了。

網文只是一種娛樂方式,而且是偏碎片化的,可以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

單純只有PC端的時候可能還要受限於購買電腦和盜版書,但當手機迅速普及,移動閱讀的比例也就遠超PC端,同時PC端網文也並沒有立刻萎靡消亡。

也許相對於短視頻來說,網文還碎得不太夠,但現在養成一分鐘內看2000字的讀者不要太多,短視頻對網文的威脅並不是決定性的。

一個平常工作很繁重,加班不說回家也有各種現實問題的讀者,每天花個十幾分鍾看看網文,可以說是相當廉價且優質的消遣了。

畢竟我國短視頻水準目前還差的太遠,也難以形成體系以及穩定更新。

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正常人看網文,並且繼續看下去是非常合理正當的。


全知全能貓


我算一個!受老孃影響,從小就愛看書。那會都是紙質書,在圖書館借的。現在我也喜歡買紙質書的看。大學學的計算機,接觸網絡比較早吧,就在網上看書,便宜嘛,還可以下到U盤裡帶回宿舍看!印象比較深的是《此間的少年》(後來我還專門買了實體書)、《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工作以後,看的主要是懸疑類的了,像雷米、周浩輝的系列小說都是在網上看的。然後還有辛夷塢的小說,基本上都是在網上看的。現在有了手機看得更多了。比如我現在手機上就有七八部,沒看過的,還有兩三部是看了好幾遍,因為喜歡一直反覆看的!最近特別喜歡的一部是《二人森林》已經看了兩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