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黃鱔是人工養殖的還是野生的呢?可以從哪些方面對比呢?

三番種植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又到了黃鱔大量上市的季節了,過去每年的五六月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晚上去稻田裡捉黃鱔,每天都能夠捉到幾隻,個頭還都不小。但是現在農村的黃鱔可是不多見了,捉黃鱔的也少了。那麼該如何和區分野生黃鱔和人工養殖的黃鱔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這個問題。

如何區分野生黃鱔和人工養殖的黃鱔?

首先是從黃鱔的體型大小上進行區分,我們知道野外的生存環境非常的惡劣,並且黃鱔的生長速度屬於比較慢的,尤其是野外生長的黃鱔生長速度更是慢。過去自己捉黃鱔的時候一般最常見的黃鱔重量都在三四兩左右,能夠碰到個半斤重的就很不錯了,如果能夠遇到個一斤重的那簡直夠自己吹上好久了。而人工養殖的黃鱔雖然生長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有生長環境適宜,飼料充足等,體型大小要比野生的黃鱔大一些。另外野生黃鱔從外形上來看肚子比較細長,尤其是尾巴更加細一些,人工養殖的黃鱔身形比較渾實一些,野生黃鱔的身體要更加黏滑。

其次可以從黃鱔的性格方面來進行區分,人工養殖的黃鱔因為生長環境經常和人類接觸,對人類的戒備心理比較低,活躍度也比較低。而野生的黃鱔由於常年野外生存,對外界的警戒性非常的高,活躍度也很高,並且比較靈活,如果你用手指去觸碰野生黃鱔的尾部,會出現黃鱔的尾巴將手指纏繞起來的情況,人工養殖的就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

另外就是從口感上來區分二者了,野生的黃鱔在口感方面自然是更加優於人工養殖的黃鱔了。野生的黃鱔由於生長時間比較長,活動量大,肉質更加緊實,味道更加鮮美。而人工養殖的黃鱔就很難具有這些優勢了,人工養殖的黃鱔生長速度比較快,生長空間有限,造成人工養殖的黃鱔的肉質口感上比較鬆散,缺乏緊實度。

不過現在野生的黃鱔已經非常少了,人工養殖的黃鱔雖然沒有野生的那樣優勢突出,但是用來解饞還是非常可以的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黃鱔是一種生活在我國南方地區的底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溝渠,稻田等地方。黃鱔在白天的時候一般喜歡躲在腐殖質比較多的淤泥當中,或者潛藏在石頭縫當中。所以對釣黃鱔比較有經驗的人,一般都會選擇一些魚塘的石頭縫,直接將掛有蚯蚓的鉤子插入就行。黃鱔一般在晚上會出來覓食,所以在農村,有很多人抓黃鱔都會選擇在晚上,只要用燈光照著,基本上就不會跑,然後用帶有鋸齒的鉗子一夾就能抓住。


現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水土都有遭到汙染,尤其是在一些水稻田裡面,現在黃鱔基本上很少能夠見到。只有在一些養殖的魚塘裡面,或者溝渠裡面,才可能見到野生黃鱔的蹤跡。由於野生黃鱔現在數量越來越少,所以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黃鱔都是養殖的。一般野生黃鱔只有在農村地區的人,還可能捕捉到,就算抓到他們也不會拿去賣,都會自己吃掉,所以市場上野生黃鱔的數量非常非常的少。那麼養殖黃鱔魚和野生黃鱔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野生的黃鱔因為需要在野外鑽洞,而且一般都要鑽到非常深的泥土裡面,因此它們的頭部會比一般的人工養殖黃鱔要尖很多。而且野生的黃鱔一般都會因為鑽洞的原因,導致鼻尖出現傷口。

其次,可以用手指放在黃鱔的尾巴處,如果黃鱔會纏繞手指的話,那說明這種黃鱔應該是野生黃鱔,而人工養殖的黃鱔一般不會這麼做。

然後,可以根據黃鱔的肌肉硬度來區別,野生黃鱔因為在野外生存,因此活力比較充沛,而且經常要鑽洞。如此一來它們的肌肉就會非常的發達,而且非常的結實,我們購買黃鱔的時候只要稍微用力的按一下黃鱔的身體,如果感覺到非常硬的話,應該就是野生的黃鱔,如果肌肉比較軟的話,那麼就是養殖的黃鱔。

最後,可以根據黃鱔的口感來區分,野生的黃鱔一般口感比較結實,有嚼勁,味道比較鮮甜。而養殖的黃鱔一般肉質比較鬆散,沒有什麼嚼勁,而且味道也沒有什麼鮮味。由於長時間使用飼料,導致養殖黃鱔缺少了野生黃鱔的鮮味。

很多人都說,可以從顏色上區分養殖黃鱔還是野生黃鱔,如果顏色偏黃就是野生的。其實這種方法,並不能區分,是否是野生的?因為很多養殖的黃鱔都是用野生的種進行人工飼養,在顏色上區分其實並不是很大。不過野生的黃鱔在兩側的斑點,非常清晰,而且顏色比較深,而養殖的斑點比較淡甚至沒有,所以這一點也是可以區分的。


少三番


黃鱔是一種外型和蛇差不多的魚類,喜歡生活在農村的稻田裡,水溝旁還有魚塘邊,它身體光滑,一般是偏青黃色。野生黃鱔營養豐富,肉嫩鮮美,頗受人們的喜愛,它的市場價值也是挺高的,像小唐這邊街上賣的大一點的黃鱔都要四十五一斤,要是有半斤大的黃鱔可以賣到六十一斤。

野生黃鱔的市場價值好,就讓某些商人動了歪腦筋,用自家養的黃鱔來冒充野生的黃鱔拿到街上去賣,要是你不會分辨野生和家養的黃鱔,可以參考一下小唐的這幾個方法。

一、看顏色

野生黃鱔一般身體顏色是偏青黃色的,它身體兩邊有不規則的黑點,就像女孩子臉上的雀斑一樣。而家養的黃鱔顏色都是偏黃的,它身體兩邊是沒有黑點的。雖然有個別野生的體表顏色帶黃色,但它的黑點還是在的。

二、看反應

野生黃鱔因為生活在野外,它的反應比較靈敏而且也比較好動,放在盆子裡它都會往上爬出來,而且你用手拿的時候是不怎麼好抓的,抓住了它還會拼命往裡手裡擠出去,一般沒拿過黃鱔的人是抓不住它們的。

家養黃鱔相對來說就比較老實了,放在盆裡它也不會亂動,因為它已經習慣了和人接觸,你怎麼去拿它,它也不會有什麼過激反應了。


三、看個頭

野生黃鱔一般身形比較細長,個頭小,因為在野外生存,它的食物沒有家養的充足,而且野生黃鱔好動,一般長到半斤以上的很少。

而家養的黃鱔就比較肥壯了,它身短體肥不像野生的細長,家養黃鱔半斤一條的是常見的,因為飼養成本高,要是太小賣那就划不來了。

四、用手捏

一般野生黃鱔要是長到有大拇指那麼大一條要長好幾年,而家養的可能一年不到就長的這麼大了。生長時間長,還經常運動它的肉就比較結實,而家養的一般都有富足的食物,動的少肉也就鬆散一些。

買的時候可以用手去捏一下,感覺一下黃鱔肉的緊實度,這樣買的時候就不會擔心花野生的錢買到的卻是家養的黃鱔了。


總結 :我們這裡的稻田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水,田裡的野生黃鱔和泥鰍也還是挺多的,小唐經常晚上跟著老公一起去田裡抓泥鰍黃鱔,所以小唐對區分野生黃鱔還是挺有心得的,希望這個方法能對你有所幫助。


小唐話三農


說起野生的黃鱔小的時候可真是沒少吃,因為小的時候家裡生活條件差,一般情況下不是逢年過節都不會花錢買肉的,如果想要開葷只能去河溝的岸邊找黃鱔洞捉黃鱔吃,那時候因為野生的黃鱔比較多,一般夏天捉的時候每一個黃鱔洞裡面都會有黃鱔。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的肆意捕捉以及環境的破壞,野生黃鱔已經不常見了,現在水產市場上主要是飼料養殖的為主。由於野生的黃鱔比較貴,就會有不良商家拿養殖的充當野生的黃鱔謀取更高的利潤,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如何分辨野生黃鱔和人工養殖的黃鱔。


首先可以通過體型來分辨黃鱔是否為野生,因為野外生長環境比較惡劣,現在在野外捕捉到的野生黃鱔大多也就是三四兩,而且個頭一般都不勻稱,有大有小。但是人工飼養的黃鱔一般都是統一投食,到達出水標準統一捕捉,所以養殖的黃鱔體型相對野生的大一些,並且個頭一般都在一個標準。

其次可以通過黃鱔外觀的一些小細節來進行分辨是否為野生黃鱔,通常野生黃鱔經常鑽淤泥,所以嘴部一般尖而且長,尾部一般短並且細,其次野生黃鱔因為活動量比較大,身材一般細長,而養殖的黃鱔都是食物送到嘴邊,在固定的池塘裡面養殖,活動量不大,相對於野生的黃鱔來說身體稍微粗壯一些。





然後可以通過黃鱔對人類的應激反應強弱進行分辨,人工養殖的黃鱔從小就跟人類接觸,所以對人類基本沒有警戒心,而野生的黃鱔由於生活在野外,往往警戒心比較強,並且身體比較靈活。如果你用手快速捕捉野生黃鱔,它們往往會快速逃離,就算捉到以後它們也會快速扭轉自己的身軀,奮力掙脫。

最後的方法就是可以從二者的口感來區分是否為野生黃鱔。野生黃鱔較養殖黃鱔生長時間更長,活動量更大,所以肉質更加緊實,味道更加的鮮美。而且根據我多年吃黃鱔的經驗來看,野生黃鱔裡面的一整根骨刺相比於養殖黃鱔更大更粗,因為野生黃鱔活動量大,需要骨刺來支撐身體扭動,所以野生黃鱔骨刺相對於養殖黃鱔的骨刺是更大一點的。



養殖黃鱔的口感以及營養價值雖然跟野生的黃鱔沒有可比性,但是目前野生黃鱔少之又少,如果嘴饞的話買點養殖黃鱔解解饞也是行的來的,並且養殖黃鱔較野生黃鱔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寄生蟲比較少,因為養殖黃鱔都是經過嚴格消毒檢驗才進入市場的,可以讓大家吃的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