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国》系列访谈:公益,有时候像表演作秀、完成任务

《小家大国——新中国70年,70个小公益人眼中的公益中国》访谈项目

被访者身份:社会企业离职人员

访谈人: 覃 研

/什么机缘让你加入了公益?能否讲讲其中的故事?/

其实我也不算是正式的公益机构人员,也离职很久了。我进入的是一个文化公司,但是他们做的是公益项目和活动。当初找工作,觉得他们待遇还行,做的事情还是对社会有意义的,还特别高大上,大领导,大企业都有合作就加入了。

/加入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活动高大上,特热闹,但是感觉不到特别真实的东西,不实在。

/理想中的公益和现实中的公益有什么不同?/

理想中的公益就是实实在在帮助人,现实中的公益,有时候像表演作秀、完成任务。

/做公益过程中,最让你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在基层看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期待的目光,看到他们获得帮助和快乐。

/最让你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做公益项目不实实在在,利用他人的善良,为自己获利。

/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自己所在机构或服务合作的机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之前服务的机构算是商业机构,专门做公益项目的公司,但是名字挺好听,特别像一个公益机构或者官方组织,其实就是公司。我服务过的机构负责人有背景,我们服务的企业也都很有名,有钱。但是,我觉得我们这边的领导其实就是商人一样,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做公益。就算是服务企业客户吧,也不到位,做事比不上专业公关公司。

我们的优势就是有好的关系资源,能够吸引大企业给钱,活动时候名人领导来参加。但是,这样的活动其实现场也挺混乱的,大家走台,拍照然后新闻报道就完事。我觉得有点假,没有感动我的地方,感觉也就是走过场,没感觉他们是真的做公益了。

/在公益工作中,你的收获是什么?遗憾是什么?/

活动执行过程中,会去一些基层地方,接触一些受益人群,偶尔也会真正帮助到一些人。但是我那时候遇到的大部分项目做公益不是帮助最需要的人吧,这要看企业推广产品的各种需求。比如卖奶粉的给孕妇做公益活动,但是那些孕妇多数不差钱,企业只是通过公益活动培养消费者。这些项目里面偶尔根据需要会弄少量真正要帮助的人,但大部分就是潜在客户。比如社区活动,有的企业就指定要求去有钱人多的社区做公益。

/重新回望公益行业,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公益,我很迷茫,我们之前做的那些算公益吗?

我觉得实实在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才是公益,有些人不差钱还给他们发企业捐赠的物品是不是不算公益呢?

/在你看来,公益机构如果取得发展,其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我觉得公益机构生存困难、弄不到钱。应该是资源问题,还有人员问题。我之前的机构就是有好的资源关系,这样企业就愿意给钱。还有,我们按照商业企业标准给工资,我们的同事都是挺专业的。公益机构的待遇,也请不到我们,虽然我们也热爱公益事业,但也要考虑自己的生存发展。

/公益工作中,你快乐么?为什么?/

还挺好的,虽然我们就算是公关公司或者广告公司,可是毕竟活动有公益的色彩。我觉得如果这样的机构能认真做事,是非常好的。我想大家也愿意去这样的机构,因为待遇比公益机构好,还能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其他你最想补充的心里话。/

我希望有资源、有企业客户,做公益项目的企业能够真正为公益事业出力,既然比公益机构有服务企业的优势,就应该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应该以专业公关公司要求自己,不要因为是公益活动就降低服务标准了。靠请领导拿企业的钱,越来越难了,要创新服务,才能让企业更愿意出钱做公益。还有希望企业在考虑商业需求的同时,更多加入一些项目里真正的公益内容。

注:文中内容和观点是访谈内容的真实记录,不代表本自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