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西德,二战后这里迅速发展,一派繁荣之景


这是50年代西德的一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西德的社会面貌,此时的西德已经从二战的废墟中恢复过来。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1949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图为慕尼黑街头。


战后得到西方扶持的西德大力发展生产,在短短的时间内,西德的经济就得到恢复发展。50年代,在西德被称为黄金年代。图为当时西德百姓合影,从他们身上的穿着以及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当时他们的幸福感很强的。
图为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米滕瓦尔德街景,米滕瓦尔德是德国南部的小镇,坐落在伊萨尔河的山谷,毗邻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这里最显着的地标是粉红色的罗马天主教教堂,这里的建筑上都绘有外墙装饰画,这是该地区的特色。
图为德国特里尔城尼格拉城门,这里又叫黑门。黑门建于公元2世纪约180年,当时是罗马人重要的防御城门。它又砂岩方形巨石建成,由于多年的风化,最后导致了外表成为黑色,黑门故此由来。
图为坐落于黑林山的巴特黑伦阿尔布小镇街景。这里是著名的水疗镇,这里为天然泉疗养浴场和疗养胜地。黑林山,顾名思义,就是覆盖着黑色森林的山。这里的森林连绵不断,高大的松、杉遮天蔽日,森林中往往漆黑一片,故而又称黑森林。因此黑林山在德国和欧洲都是受人喜爱的度假胜地。
图为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这里距离奥地利萨尔茨堡20千米,贝希特斯加登也以希特勒的“鹰巢”而闻名。贝希特斯加登县的东面、南面和西南面被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州包围,西北面和北面与特劳恩施泰因县相邻。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在二战时期成为了纳粹德国的核心腹地,也因美丽的国家公园举世闻名。

图为弗赖堡街景。弗莱堡,德语的字面意思是“自由城堡”。弗赖堡位于德国西南边陲,这里靠近法国和瑞士,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直辖市,属德国拥有最多林地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