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吹响“建美好家园、创魅力县城” 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冲锋号

补短板 提品质 创特色 强管理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讯 (卢煜)正当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要求之际,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为契机,围绕“三山”、“两河”、“四园”、“两圈”及城在林中、人在城中的县城建设特色,和顺县吹响以“建美好家园、创魅力县城”为主题,以补短板、提品质、创特色、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冲锋号,总投资约3.6亿元,加快推进“生态和顺”、“宜居和顺”、“魅力和顺”一体化发展进程,着力推动县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县城品质显著提升、县城特色更加鲜明、县城魅力更加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补短板,主要包括“两下一进”、“老旧小区改造”两大项任务。即广告下墙,对县城主次21条街道,2700户商铺的广告牌进行集中整治。管线下地,实施县城区主次干道管线下地工程,清理整治城市“蜘蛛网”、对各类架空线缆统一入管道、统一下地、整齐有序。停车进位,按位停车、停车入位、顺向停放、整齐有序,严禁占用盲道、严禁占用人行道、严禁占用车行道、严禁碾压草坪绿地。通过对主次街道的整治修复改造新增600个停车位;在任元汉村、邢村建设两处综合停车服务区。完成水泥厂宿舍的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提品质,包括“立面风貌”“绿化提质”“设施上档”“扬尘防治”四大项任务。规整立面风貌,提升空间品质,对新和大街、207国道等19条主次街道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整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拆除湿地公园东侧有碍观瞻建筑。绿化提质,提升生态品质,对县城21条主次街道绿化带进行修复,修复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对县城周边的云龙山森林公园、文昌山森林公园和麻衣山森林公园以及县城内的南北两河沿线和城区内4个公园、5处街头节点的绿化进行提质,打造县城生态休闲圈。设施上档,提升功能品质,对县城主次21条街道进行整治,修复面积8万平米;对13条背街小巷进行硬化,硬化面积1万平米;打通北内环连接断头路;完成新和大街道路西延工程,完善县城道路网骨架;修复西外环水毁路段,对旧有的损坏道路进行修复确保道路畅通;完成太和南桥、永和南桥、北内环2号桥亮化。强化扬尘防治,提升环境品质,取缔县城区11处地坑垃圾箱、30处露天垃圾收集点;寺疙套村新建一个无害化粪便处理厂;城南、城北新建2个垃圾中转站;渣土运输整治做到“三严管”,工地扬尘整治做到施工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裸露地面整治做到全围挡、全覆盖、无乱倒、无乱堆。

创特色,主要包括“建设宜居生态县城”“城市环卫服务全覆盖”两项任务。重点打造“三山”、“两河”、“四园”、“两圈”特色县城,塑造和顺新形象。一是打造林业生态景观圈,围绕现有的文昌山、麻衣山及泰和湿地公园,打造生态家园、清凉太行、绿色和顺。二是完善魅力宜居生活圈,围绕全县现有的四座园林公园,增加建设2处节点式绿化,完善两河生态改造,打造和谐家园、宜居县城、魅力和顺。同时多元建设市场,形成特色体系。利用社会投资1.5亿元,在氧化镁厂旧址,建设高标准的装饰城(和顺之家),将钢材市场,装饰市场,建材市场有效结合在一起,优化全县城市环境,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有效解决县城中心各类建材装饰市场混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县城市品质。取缔3处马路市场,加强对现有的天顺便民市场、桥东路便民市场的管理。

强管理,主要包括“三勤合一”“街长制”两大项任务。全面推行“三勤合一”联勤联动综合执法模式,深入运用城管执法“721”工作法,构建“大城管”综合执法格局,快速处置城市交通乱象、治安案件、城市“脏乱差”等城市乱象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执法保障。建立“街长制”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城管平台,结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按照片区明确21条主次干道街长,着力健全完善街面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机制,确保行动效果不反弹,形成街长、城管、三勤合一、社会义务监督员、志愿者、义工、网格长、联络员有机协调的长效化管理态势。

着力开展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目的就是通过全域动员、全民动手,全面破题,对标一流,做大县城框架,做强县城功能、做优县城品质,打造魅力和顺,进一步优化和顺营商环境,提升和顺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为和顺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