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才知道为什么父母总把“对不起”说成“吃饭了”。



在我记忆里,父母从来没有向我道过歉。

5岁那年,邻居家的大哥哥把我推倒在雨后的泥潭里,我哭着回家寻求安慰,却被母亲劈头盖脸一通谩骂,责备我不知道珍惜,威胁再也不给我买新衣服了。

我哭着躲进房间,难过了一天,太阳下山,我妈砸了两下门说:“吃饭了。”

11岁那年,爸妈吵架,吵得很凶,我爸随手拿起桌上我的作业本,撕得粉碎。

第二天,我因为交不出作业被班主任留校,要求家长来领,我爸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说我太皮不懂事,给老师添麻烦,还顺手扇了我一巴掌。

我一路哭回家,父亲面无表情也不开口,到家后他递给我一副碗筷说:“吃饭。”

24岁那年,我研究生毕业,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花大半个月的薪水给父母报了一个旅行团。

本以为能让二老高兴高兴,不料迎接我的却是各种“不懂事”、“不省心”的责备,我一气之下摔门而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了一整天。

傍晚收到一条三人群里的消息:“饭做得了,回家吃饭。”

我一直以为“对不起”才是道歉的标准用语,万万没想到在父母的词典里,他们偷偷给“吃饭了”赋予了相同的意义。



从小大大,我都活在“爹妈永远是对的”的阴影里,即使委屈,甚至愤怒,都要随时做好背锅的准备,因为犯错的必须是我。

有时我会在心里默问:父母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真的有那么难吗?

当妈后,我终于有了答案。

那天周末,我赖在沙发里刷着热搜,顿觉口渴,就叫老公给倒杯水。

三岁的女儿正是一切追求亲力亲为的年纪,不听劝阻,自告奋勇抢过她爸手里的水杯,小心翼翼地朝我走来。

无奈水杯没有柄,她的小手握不紧,一个踉跄,水撒了一地,杯子也摔得粉碎。

老公忙着收拾残局,我把女儿领到一边教育:“叫你别动,你非要动,杯子是你能拿的吗?现在好了吧,杯子摔碎了,妈妈也别喝水了。”

女儿低头噘嘴不说话,没一会儿,泪眼婆娑地抬起头说:“妈妈好辛苦,我就想帮妈妈倒杯水……”

我脑袋一懵,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责备过于苛刻,狼狈的结果让我忽略了孩子的好意,我抹杀了女儿的善良和孝心。

突如其来的内疚让我一时语塞,一句“对不起”明明就挂在嘴边,每欲开口,却又咽回喉咙里打转。

“别哭了,擦把脸,妈妈给你削苹果。”

原来,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这么难,难怪在我过去的三十年里,爸妈总把“对不起”说成“吃饭了”。



出于面子的考虑也好,受制于五千年礼仪伦理的约束也罢,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长辈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向晚辈道歉的。

即使长辈真的做错了什么,晚辈也应该给足面子,表现宽容和大度,love & peace。

有一次,陪女儿逛公园,两个男孩一言不合打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的爷爷见孙子吃了亏,就过去帮忙,把另一个孩子推到在地。

孩子坐在地上大哭,他的妈妈看到了就走过来询问情况。

她跟那位爷爷说:“您刚才是不是推了我的孩子?”

“他以大欺小,我帮你管管他。”

“请您先给他道个歉吧,孩子之间的纠纷应该让孩子自己处理,大人不该出手的。”

我在一旁能感受到那位妈妈的气愤,但她却表现得很克制。

没想到那个爷爷暴跳如雷:“我道歉?你要我给一个孩子道歉?!我连我老婆儿子都没道过歉!”

那位妈妈的要求让老爷爷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

周围的叔叔阿姨们也纷纷劝说:“就算了吧,孩子也没事,叫老人给小孩道歉也不合适。”

那位妈妈没有理会,蹲下身给儿子排干净屁股上的灰尘,然后认真地对孩子说:“对不起,是妈妈刚刚疏忽了,没有照看好你,让你受欺负了。”

“妈妈,我没事。”

“但你凶小弟弟也是不对的知道吗?你是大哥哥,更要懂得谦让,现在去跟小弟弟说‘对不起’。”

孩子道了歉,母子两便离开了人群。

这位妈妈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一课,即使一旁的爷爷还在不依不饶地念叨着什么。



看到过一个说法:爸妈在等我们的一句感谢,而我们正等着他们的道歉。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开放、冷漠、诙谐、固执……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让孩子耳濡目染,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短片:

一位沉默寡言的老父亲去女儿家中探望外孙,女儿两手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家里,一进门,就操心起孩子的作业,还悉心地帮父亲准备好了返程车票。

女儿很忙,一边夹着电话谈论着工作事务,一边在家里忙里忙外。

她一只手拿着电话,另一只手给丈夫沏茶,并端到丈夫手里;

她动作娴熟地打开炉子,掀开摆餐桌旁的笔记本电脑,转身又将摊了一地的玩具收进收纳箱里;

她随手把买回来的菜放进冰箱,转身立马召唤孩子,脱掉孩子身上的脏衣服,扔进洗衣机里;

然后她处理电脑上的文件,给助理安排工作,又从厨房取出盘子,摆到桌子上。

而她的丈夫全程安稳地坐在沙发上,喝着热茶,悠闲地浏览着网页,享受着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还适时地提醒:“洗一下我的绿衬衫。”



老父亲的目光随着女儿忙碌的身影移动,他不发一言,表情凝重。

眼前忙碌的女儿的身影,让老父亲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临走前,他给女儿留了一封信:

宝贝,你现在长大了,以前你玩过家家,现在你有了自己的家和工作,我为你感到骄傲。

可是,宝贝,对不起。

我很愧疚你要一个人来承担这一切,我愧疚以前玩过家家的时候没有制止你。

我从来没告诉过你家务其实不应该是你一个人的活,你的丈夫也有责任。

但我没资格说他,因为我从来都没帮过你妈妈。

我替他向你道歉,我替每一位树立了坏榜样的爸爸道歉。

有时,我们对孩子羞于表达爱意,更羞于表达歉意,甚至习惯性地放大孩子的过错而对自己的问题避而不谈。

我们总说要跟自己和解,要跟世界和解,殊不知,其实很多人要用一生与自己的父母、孩子和解。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委屈,而有些委屈,其实需要一句真诚的道歉就能瓦解。

日积月累,委屈会变成伤害,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比刀子更扎心,它会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并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幸福的孩子,能品尝到父母给予的爱的甜蜜,也能接受父母真挚的道歉。

这一声“对不起”,我们不该让孩子等太久。


本文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唬说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