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天地」《底特律:我欲成人》:来自科技的抉择与追问

一旦机器拥有了自主意识和情感,它便超脱出了躯体的限定而拥有了生命意义,随之而来的一切社会关系也将重新定义,由“人”的概念延伸,演化出一个新的伦理矛盾。

在这个作品问世许久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真正接触到了它。欣赏过了Josef Fares和他的《A way out》(IGN评分8.3)的精彩表演,我一度以为这个跌宕起伏的越狱故事将在这一年的时间段里屹立潮头,但直到因安利而走近《底特律:我欲成人》(以下简称),我才被它的诚意和魅力折服。两部经典之作一前一后,交相辉映,多么幸运。

题材,未来,科技,见怪不怪了;类型,ACT,嗯,旧瓶装新酒。再加上剧情电影,真人CG捕捉,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有点意思,起码初始印象不错。多结局的故事我们已经看过很多,从广受好评的《奇异人生》,到耳熟能详的《GTA5》,我们在不同的架构下已经渐渐习惯并爱上了这种叙事方式。不过,《底特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决定权从“人”这一主体上抽离出来(虽然做决定的仍是玩家),转而交给了新生事物仿生人,并在与人类的博弈之中不断衍生出新的冲突。对于玩家来说,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感巧妙地让悬念完美切入,于是走进剧本就变得水到渠成。



故事发生在并不遥远的20年后,而地点选择了美国城市底特律。作为著名的“汽车之城”,从18世纪开始到二战期间,底特律一路发展,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工业让这座城市名声大噪,一辆辆T型车在流水线上组装,开入寻常百姓家中,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产业革命又让底特律迅速萧条下去。到了2013年,底特律提交了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引来一片哗然。这座百年间就经历了兴盛与衰败的城市,正是美国社会高速更迭的缩影,而如今,开发商Quantic dream选择将故事放在此地,颇有深意。



我们将拥有三个主角(康纳,卡拉,以及马库斯),这也就意味着故事将由三条线索穿插展开。故事的设定是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非常纯熟,仿生人(Android)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代替人类工作,由此产生了人类与仿生人之间的对立关系,而在这些矛盾与纠葛之中,越来越多的机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接踵而至的抉择之中发生异变,成为了具有自我意识的“异常仿生人”(deviant)。我们的主角们就是在这一变化以后,走上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探索自我,追求自由。

抉择

《底特律》宏大的世界观由一条条剧情线编织而成,这也是它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当我们推进剧情的时候,经常会有三个或更多的选项要去选择,而这些选项除了各具内涵,还会对后面的故事走向产生影响。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游戏时,我们往往会依照直觉进行那些“理所当然”的选择,你不会知道你的这一决定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当剧情流程图真正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原来还可以有如此众多的可能性。你会被它庞大的内涵感染,情不自禁地去探索每一条可能的分支。


这就意味着游戏本身没有正确答案,或者说,每一种探索出的可能都代表了该种情景下的正确答案。这恰恰印证了生活本身的多样性。游戏为玩家准备了最“圆满”的结局,所有主角以最平和的方式走完各自的旅程,或许有冲突,有波折,但他们最终都得到了自己所追求和坚守的东西,满足我们对于大团圆的美好憧憬。但同时,它也包含着其他可能,或悲伤,或壮烈,或无奈,而每一条路线都是我们“亲自”铺陈开来的。这种精心的设计决定了《底特律》不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快餐产品,它让人们不甘于一周目的浅尝辄止,而是在多次的试探中慢慢感悟,在不同的走向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感官满足。

情感

与机器探讨情感问题或许显得非常幼稚,毕竟它们的设定就是一副冷若冰霜而又绝对服从的面孔。但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中,这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的目标是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而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人)的进步,需要与人类产生更多的交互,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但是谁都不敢断定,这种“交互”的最终形式是怎样的。人类比机器高明之处在于,我们具备情感,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支配它们的行动。而在《底特律》中,仿生人具备“情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虽然在正常状态下,它们对于人类喜怒哀乐的回应仍是一种程式上的设定。一旦这些“机器”有了自我意识,开始独立思考,自主支配情感和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这一群体?我们对它们的各种诉求又将如何回应?是对它们一视同仁,赋予其一样的公民权利,还是视为洪水猛兽,不惜一切代价打压消灭?如果我们不得已而承认它们的地位和身份,我们会甘于和这些曾经的“产品”一同分享主宰地球的权利吗?



这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终极拷问。而情感往往又很复杂,它不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演化出丑陋和罪恶的可能。在《底特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卡拉对艾莉丝的呵护,这种甘愿付出的至美之情让我们为之动容;也可以看到,马库斯在拥有权利和地位之后所产生的细微变化。这些情感的发生让这些角色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们以更真实的代入感去体会他们的境遇。情感让我们生而为人,体察世间一切冷暖。当科技与人性碰撞,沟通与交流不再是冰冷的程式对白,一些奇妙的火花开始迸发,生命的意义在其间诞生。

使命

从开始的娓娓道来,到中期的节奏加快,这种带有宗教仪式色彩的使命感随着章节的递进渐渐浓重起来。《底特律》在许多细节都为我们暗示了三位主角背负的不同使命,尽管他们身份和经历各不相同。

Quantic dream赋予了这种“使命”三种含义:责任,关爱,和理想,分别对应我们的三个角色康纳,卡拉,以及马库斯。这三条线索依次有序推进,最后在人与智能的对抗中交织在一起。当我们的康纳首先登场的时候,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干练,可靠,甚至以自己的责任心感染了正在过着颓唐中年生活的搭档汉克。康纳一直以人类利益的守护者的面貌示人,但同另外两位主角相比,他又最矛盾,感性与理性在他身上同时具备,又相互冲突。而到了选择阵营的最后时刻,这种使命感又进一步升华,演变出坚守人类与领导仿生人的两个分支,至于他将在在这巨大的矛盾中走向何方,就要看玩家的选择。

卡拉线以它的温馨和美丽穿插在两位男主角之间,同时也在缓和着游戏内两种对立带来的紧张感。自从卡拉重新踏入陶德的家门,结识艾莉丝,彼此间奇妙的羁绊就再也不能将她们分开。她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前往一个不被歧视的自由国度,而为了这个目标,守护艾莉丝,卡拉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设定可能有些傻白甜,但在人类世界中,正是这种羁绊能给我们以最深的触动。当你真正感受了她们一路走来那种精神上的相互支撑,你会明白这份坚持的意义。毕竟,爱这种东西,谁又说得清呢。

马库斯,一个具有史诗般命运的角色,而他的主人卡尔,在马库斯由护工到革命领袖的转变中,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当马库斯“不经意”地从书架上抽出《理想国》的时候,卡尔的一番话开始在他的心里种下人性与智慧的种子。经历了之后的种种遭遇,马库斯开始接受了他被赋予的使命,领导着自己的族群从黑暗中走向光明,为争取自由和权利勇敢发声。可以说,从中期开始,马库斯就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仿生人,而是成为一个符号,他的追求代表了这个群体的最高理想,而他的选择,将决定这个群体的命运。

不论我们如何抉择,故事都会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下去,而不论三位主角的结局如何,他们都在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作为玩家,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我们在这份沉浸中用自己内心的理想不断赋予这些使命以新的内涵。当故事告一段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份自己的答案。

一篇文章,不足以概括这部作品的所有内涵,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说,它完全值得你去反复品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往那些震撼的大场面也变得司空见惯,相比之下,一个好的故事更能吸引我在屏幕前坐下来,细心体会一番,而《底特律》无疑满足了我的要求。对于那些理性至上的观众来说,《底特律》或许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对于那些情感细腻的人来说,即便单单看做一部互动电影,相信你也可以从中收获感动。不论标准如何,它都值得我们送上敬意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