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失控从苛责自己开始丨解读《自控力》第六章

大家好,我是拆叔,今天又来陪你读书了!

上一期内容,我们共读了《自控力》的第五章,了解到所谓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只是大脑的一种化学反应,通过分泌多巴胺让人们在追寻与渴望中获得快感。

它本身并不等于快乐,而是一种“想而未得”的渴望。就像很多男孩子玩游戏总也玩不够,总想开启一个宝箱,女孩子刷淘宝刷不完,总觉得后面会有更好看的衣服一样,因为有可能,所以想继续。

现实世界中,我们或许都是多巴胺的奴隶,微信、抖音、美剧、游戏这些及时行乐的事物,会让你觉得时光飞逝,但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长久的快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拍完一张美照上传到朋友圈后,隔三差五浏览朋友的点赞会使你获得极大的满足,在那个时刻,你会很兴奋,总想继续刷新看看是否获得更多的认同。

但当半年后,翻出那张照片后,你还会有当时的感觉么?

很多时候快乐之所以短暂,并不是因为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只是刺激你分泌了更多的多巴胺。

利用这种现象,我们其实可以做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就像商城会用舒缓的音乐、清香的味道诱惑我们购物一样,我们其实可以利用环境上的舒适感,做些你计划已久的事情。

读一本书、写一篇日记、看篇收藏了很久的文章... ...事情只要开始,你就会发现,坚持一个好习惯没有你想象中的困难。

思考、发散、应用于生活,这或许就是读书能够带给我们最大的进步吧!这就是我们回顾第五章的内容,言归正传。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同,《自控力》的第六章:“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们屈服于诱惑?

通过这一章,你会发现造成你失控的另一诱因。

01,情绪低落时,你会怎么让自己高兴起来?

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可能会是大吃一顿、喝场闷酒、疯狂的进行一次消费,刷上一天的电视剧,或是打一天游戏.... ...当人们情绪低落时,大部分人都会做一些平时自己不会做或者想要克服的事情来缓解压力。

毕竟,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当做这些事情时,我们真的感觉好极了,这是因为多巴胺在向我们承诺,如果这么做你就会得到快乐。而快乐可以让你忘记情绪的低落。

每个人得到快乐的方式其实很简单:

戒烟人的快乐就是美美的抽几根香烟,让缭绕的烟雾带走自己的烦恼;

减肥人的快乐就是美美的大吃一顿,忘记所有的不愉快;

爱玩游戏人的快乐就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整天,无人打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肥宅的快乐可能就是来瓶快乐水(可乐),刷一天的剧也不会觉得烦躁;

.... ...

但是快乐过后忧愁似乎没有走,而且很可能会卷土重来,所以我们会继续追寻快乐,然后忽然有一天发现,在失控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

回想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造成的这一切呢?是从我们放松的那一刻开始么?是从我们心情低落的那一刻么?

不,是从我们的天性开始的。

想要得到快乐是一种天生的特性,它和对热量的渴望一样写在我们的基因之中,它是一种本能,虽然我们可能正在过分使用它们。

有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最常用于缓解压力的方法恰恰是使用者觉得最没有效果的。

比如,通过吃东西来缓解压力的人里面,只有16%的人认为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特别是女性,当她们通过大吃缓解自己的抑郁时,第二天反而会产生更大的罪恶感。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在研究抑郁、压力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会意外的发现,情绪低落会使人更容易屈服。

令人恐惧的吸烟警示会让烟民更想抽烟,经济危机会让人们更想购物,晚间法制新闻会让人吃得更多... ...

这或许不符合逻辑,但人性就是这样的!而《自控力》这本书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

02,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呢?不妨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当你想要戒掉什么东西,或者改变自己什么某些坏习惯时,我们首先需要承认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坏习惯会让我们觉得十分舒服。

无论是互动性很强的游戏、香烟、还是血拼购物感觉,当我们做这些坏事情的时候,我们很享受它,虽然事后造成的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我们的大脑不仅有保护生命的功能,还会维持我们的心情。

当你感到压力时,大脑会发出指令,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够带来快乐的事情。就像一种“逃避”的机制。

而当逃避发生时,你无时无刻不在克制的欲望就会在此时对比显得更加强烈,而变得异常难以克制。

神经科学家们研究表明,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与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都会让我们的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也正是印证了这个观点。

它造成的结果就是,那些造成我们情绪低落的原因,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奖励自己的奖品。

当你相信美食可以带来快乐时,你会通过大吃一顿来缓解自己对减肥上的焦虑

当你认为购物可以让你更快乐时,你会通过购物来缓解因债务引发的压力

当拖延症患者想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进度时,他们会万分焦躁,甚至拖延到最后一刻,最后不了了之。

... ...

如果仔细想想你会惊奇的发现,当你有负面情绪时,“想要更快乐”这个目标总是可以轻而易举战胜我们的自控目标。

这也正是我们经常放弃的原因之一。

03,为什么压力越大,我们越容易冲动?

压力,原本是自然进化中,通过环境及经历赋予我们的自身的一个见证,为了逼迫我们不断前进,吸取教训。

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样,有的时候,压力也会成为压垮你自控力的稻草之一。

当这个显现发现之后,很多人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将其中一项成果命名为“恐怖管理理论”。这种理论最常应用以日常的广告推广中。

比如说,你有没有发现,在很多法律类的节目中,经常会插入一些汽车、名表或者奢侈品的广告?

可怕的视觉画面,会刺激人们产生压力及恐惧心理,人们会本能的希望避开这种威胁,这会迅速刺激人体大脑的活跃。

而当这时,提供给你一些让你觉得可以提升了自我形象,让自己充满力量的消费品时,就会迅速吸引你大脑的注意。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种自然反应。

然后,这种逃避现象就会刺激你产生购物欲,进行更深刻的记忆,同时把它们与快乐进行绑定。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再次见到这个物品或有相应的需求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它们,因为早在那个广告的时候,它们就已经让你拥有掌控自我的感觉。

同样的道理也出现在香烟的广告中,“吸烟有害健康“的健康提示和恐怖的画面会引起人们的压力。

作为原烟民的我,看到这类内容第一反应是撕掉或者无视,紧接着就会产生再吸一根烟,压压惊的想法。

如果真的想劝人戒烟,盒子上面改成“少吸一根,你会更好”对戒烟会更有效的多。

同理,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其实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不愿意做的事情。

比如说每天晚上写稿时,我都会在旁边放一包零食,虽然平时我并不是一个爱吃零食的人,可当写作成为一件抓狂的事,吃零食就是一种不错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对于女士来说,随身佩戴一瓶喜欢的香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当你十分的疲惫或者焦躁的时,喷下香水,沐浴清香,会使你感到心情愉悦,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这些都不失为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

04,自我原理,真的是禁区吗?

当人们面对压力的时候,最怕出现什么情况呢?

自我放弃!在《自控力》这本书中,称其为“那又如何效应”。

这是世界上意志力最大的威胁之一。

一项测试表明,一些打算戒酒的人士在“那又如何效应“的影响下,头晚醉酒,第二天身体感到不适,由于知道是因为自己饮酒过量引起的,而产生愧疚的心理。

为了排解这份压力,第二天反而会继续醉酒,造成恶性循环,最后戒酒计划不了了之。

就像几个月前一样,拆叔本来有对自己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写作要求,利用空余时间,每周和大家一起读两个章节。

然而当第一次没有按时更新后,强烈的谴责包围了我,最后想反正也不差再推迟一次了,就这样时隔2个月才再次和大家见面。

过分的苛责,会让任何的意志力挑战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很多人都认为,遇到挫折时,自我管理需要的是有一个严厉的声音,批评自己,控制自己的弱点,这样才能战胜惰性,改变自己。

其实不然。

当你遇到挫折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自我原谅,然后调整计划从更简单的做起,虽然听起来这似乎是为自己找借口,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但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国外,很多研究表明,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容易导致抑郁,它不仅会耗尽“我要做”的力量,还会耗尽“我想要”的力量。

相反,自我同情则会积极提升自控力。比如说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并对自己好一些,很可能就挽救了你这一次的自控力危机。

就像有一个文学梦的青年,由于没有完成自己最初的超量写稿任务后,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自我厌恶,结果导致他直接放弃写作。

而他通过学习自控力,改变方法后,他开始对自己说:挫折是常态,很多作家写作初期都有过这样痛苦的挣扎。

通过减少了自己的超量写稿任务后,他真的继续了他的写作计划,最终获得了成功。

做比不做要强,改变要从一点点做起。

05,挑战任务

请回忆一件事令你沮丧的事情,拿出纸和笔,关注并描述你曾遇到挫折时的感受。

如果当时你有自我责备,还记得当时对自己说了什么吗?

然后请对自己说:“我所尊重的人,也会经历同样的挫折,挫折是生命的常态。”

想象一下你的家人或者你最好的朋友,遇到挫折你会怎样安慰她?你会说什么鼓励的话。你会如何鼓励他追求自己的目标?用笔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你重新认识挫折和压力,避免我们陷入情绪低落中。

适度的自我鼓励与激励,应该是我们提升自控力的常态。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我们需要原谅曾经的失败,不要把它们作为屈服或放弃的借口。

想要增强自控力,自我同情比自我打击有效得多。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并帮我转发。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分享的最佳动力,拆叔在此希望可以与你进行更多的交流。

06,要点总结:

一句话记住第六章核心内容:当遇到挫折,面临自控力挑战时,自我同情比自我打击有效得多。

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请对自己宽容一些,从小事做起,有时失败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学会面对,并想办法战胜它即可。

遇到问题时,自我鼓励比自我谴责效果更好,!

我是拆叔,这是我们共同读完的《自控力》第六章,下期我们继续!

80后老司机,与你一起观察世界;

拆书、现象解读、干货分享;

每周四晚18:00准时更新,其他时间随机跟新;

喜欢就要关注我呦~

~

往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