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是你花錢買了就沒看的?這是什麼心理?

存在主義咖啡館


花錢買了書,卻沒看,這樣一想,我有時好像就是這樣的人。而且那些書都是在工作的時候買的,上學讀書的時候反而買得少。

為什麼會買那些書呢,主要還是想著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畢竟對於工薪族來說,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其實還是相當平淡且枯燥的,社交也不多,如果總在追劇、睡覺中度過,心裡有時就會有一種在虛度光陰混日子的感覺,於是就會想著買些書來看看。有買過和工作相關的專業方面的書,但不多,書現在還是像新的一樣。買過一本菜譜書,想著空閒時間鍛鍊廚藝,也買過演講口才等這方面的書,想著提高自己的人際社交,還買過類似四大名著那樣的經典,但大多數都放在家裡了。

因為有些書價格不貴,自己也是心大,就那個時間點想著該充實自己,就衝動地買了。而那些買回來的書,也並不是沒有看過,只是真正用心看完的很少。所以有時我都會覺得自己就是那種“在假裝努力”的人,既然買了書,說明有提升自己的上進心,但買了又不看,不知道是在欺騙別人,還是為了欺騙自己,減少自己的愧疚感。當然這也只是根據我自己的情況給出的其中一種原因,肯定也有人確實因為太忙沒時間看得也會有。

對於和我上述相同的行為,如果真的自己做過幾次,應該就會慢慢明白,如果不進行閱讀,吸收知識中的精華,書買再多,也不會因為擁有那些外殼自己就會變得優秀。所以我現在也不怎麼買紙質書了,主要還是用閱讀軟件看書,像我手機上下載了微信讀書、網易蝸牛讀書這兩個APP,每天在上下班的地鐵上或者睡覺前會拿著手機看會兒書。我現在差不多是在逼著自己每天都必須看會兒書,一個月要讀1-2本,我想等我真正愛上了閱讀,不帶有明顯目的性去閱讀,不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我應該都不會覺得自己在“假裝努力”了,也許無形中也提升自己了。

僅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想法與大家共勉吧,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Jia小殼


曾經有段時間,我特別愛買書,但又堆在那裡不看,最多的時候堆了40-50本書。

那些書就靜靜的躺在那裡,為了減少我的負罪感,我甚至把它們塞在了一個很隱蔽的角落。


後來,經歷了一些思想掙扎,加上生活方式的轉變,我才慢慢的把那些書“消化掉”。


許多人都有跟我一樣的經歷,家裡買了一堆書,但就是囤在那兒看,有些甚至連封面都還沒拆開。學了心理學之後,我分析了像我這種只買書不看書的人的心裡,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一、愛給自己貼“文化人”的標籤


首先,這類人對“文化人”的人設無限崇拜,也想成為別人印象中的“文化人”。


他們跟喜歡在朋友圈炫富、炫美那類人一樣,也喜歡炫耀,但他們炫耀的是自己的品位。


他們喜歡在朋友圈給自己營造一種愛學習、愛讀書的形象。於是,書店經常會去逛,但是僅僅為了拍照,不是為了讀書。


我有位朋友,她經常喜歡到書店打卡,一本正經的拿起書來自拍,然後在朋友圈發一段勵志的話,然後,又把書放回原位。


這類人並不是真正想讀書,他們只是借愛讀書這事來包裝自己,提高自己的層次。他們家裡的書堆的也並不多,因為他們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把自己裝成“有文化的人”。



二、思想上的完美主義


心理學上把完美主義分兩種,一種是行動上的完美主義,另一種是思想上的完美主義。


行動上的完美主義是指在每件事上都力求做到完美,精益求精,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


但思想上的完美主義則不同,這類人只是在腦海裡塑造完美的形象,做事情之前總是在想著如何把它漂亮的完成,但卻不付諸實際行動,僅僅把完美停留在思想上。


買書又不看的人就是思想上的完美主義者,他們買書的時候躊躇滿志,心裡這樣想:“我要把這本書看完,再把本書中的知識提煉、總結出來。”


他們買了書之後,有這樣一種錯覺:自己已經把書讀完,並懂得了書上的精髓。


這類人不但買書不看,還會有其他表現:比如購買網絡課程,但是從來不學習;去健身房辦了年卡,但從不去健身;到圖書館辦借書證,但從來沒借過書。他們用購買知識的方式來欺騙自己,以為自己獲得了知識。


當購買的“知識”越來越多,又不能“消化”,他們就容易產生挫敗感,變得非常焦慮。這時候,一部分人開始反思,慢慢的減少購買“知識”的行為,同時主動消化學習;但另一部分人還不能醒悟,他們會購買更多的“知識”,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來繼續欺騙自己。


三、拖延症心理

買書不看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拖延心理。


愛拖延的人通常有這樣的心理過程:首先,躊躇滿志的到書店去買書,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比如一週內讀完一本書。


一週的前幾天,他們想著時間還早,不著急著讀書,於是非常悠哉。但等到了第6天,開始焦慮,要是我自己今天一定要把書讀完。可是翻開一本幾百頁的書,心裡就想著放棄了,接著暗暗的告訴自己:“還是把讀書計劃再推遲一週吧。”


許多人在工作和學習從不拖延的人,不知道為什麼,到了讀書,卻非常容易拖延。


究其原因,在於是否有外部力量的監督。工作上領導會監督你是否完成工作,學習上老師會監督你是否完成作業,唯獨讀書這事,別人不會監督你。


另外,他們也並沒有為讀書專門騰出時間,更多的時候是忙完一天的工作,只想著悠閒地躺在那看會電影,而不是費腦去讀書。


如今,在這個信息過度、浮躁的社會,更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讀書。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喬治·馬丁說過:“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只能活一次。”


想要堅持讀書,就要杜絕三分鐘熱度,需要更自律,把讀書培養成一種生活的習慣。


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在這個人云亦云的社會中,堅持自我,心境清澈。


囤書,是改變生活的第一步,接下來,找個時間把囤的書都慢慢消化掉吧。


凡菲凡說心理


看到問答題,確有些購書不看。在都市有些公司屢見不鮮。老闆的書櫃放的中外線裝名著,老闆沒時看,我應邀,去過幾個公司,搞書籍陳列。有些專業書,不易讀懂,也不會下功夫讀懂。公司嗎,顯現公司的文化內涵及發展追求。就象公司名稱註冊一樣,及有公司的形,還有公司的象。購書不看是人也如此,樹形象的之舉。


易行8


書架上至少有30%書沒看,時刻提醒我,要在學習區!還有太多書沒看…不過這30%是動態的

有些人書架上100%是看過的書…不過這100%是靜態的

買了書“不看”與“沒看”是兩碼事!


漢穆拉比罰點


購買的工具書沒怎麼看,用的找的時候才去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