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共管共治 厦门深入推行“门前三包”

厦门市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市局+区局+街道+中队+社区”一竿子到底的融通联动工作模式,促进“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党建为引领

部门联手合力推进

“门前三包”是城市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制度,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反复性强、工作量大、推进难度高。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以党建引领住房和城乡建设项目的方式,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提出全局各党支部与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

同时,探索新的工作模式:社区党委为基础,社区路巡员为先锋,执法中队为专业支持,城市管理企业为协助,环卫为补充,物业为助力,商家志愿者为后盾,充分展示了“门前三包”共管共治共享的理念。

以问题为导向

上门上街服务到底

——支持在前头。“门前三包”制度融合了管理、执法、社会化自治等多种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各方工作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推行之初,负责具体实施的街道、社区等常常遇到一些困惑。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及时捕捉基层需求,党员干部到一线实地走访,列出问题清单,逐条答疑解惑。

——共管到街头。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直面回应工作诉求。对接建立市、区、街三级联动机制,以市局直属大队党员为主,联合街道、中队、社区,对市容问题联合开展宣传、巡查、整治。形成良好的管理态势后,以街道、社区为主,开展“门前三包”日常巡查、问题处置等监管工作。

——服务到门口。为保障执法工作提速增效,主动对接司法部门,征集各区局的意见和建议,主导优化并出台《“门前三包”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执法工作规程》,改进执法处罚方式,有效提升执法形象。

以惠民为落点

多方携手共建共管

结合垃圾分类、流动摊贩整治等工作,携手各方共同推动“门前三包”。开设物业小区、商家检查反馈、社区工作协调等工作微信群,把街长、垃圾分类督导员、物业管理人员、商家等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市容整改提升等各项工作。

依托互联网等科技,对接各部门管理平台,固化部门协同、畅通管理和执法衔接,把管理力量拧成一股绳。

建设“门前三包”大数据,对沿街单位和商家实行一店一码精准化管理,把管理效能对应到点上。

健全考评监督机制,开展现场考评和系统轨迹分析,跟进督察执法工作情况,倒查、倒逼管理和执法责任落实,把管理成效落到实处。

目前,厦门市推行落实“门前三包”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全市大多数街道基本建立三级街长队伍,三级街长日常巡查、分级评定工作初步展开;

城区基本铺开签订管理承诺书、责任书并录入系统工作;

市级牵头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已完成主要功能和流程的开发并已试运行;

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办明确了专项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并开展了8轮次考评。

下一步,厦门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合力推进“门前三包”落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