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关于深化交管“放管服”改革 10项便民利民措施问答

Q:

去年公安部推出了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请介绍一下目前推进情况及成效。

A:

2018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决策部署,公安部党委对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做了总体部署安排,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审批服务便民化“放管服”改革措施要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抓好落实。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推进交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4个方面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改革实施以来,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强力攻坚,狠抓落实,各项改革精准落地,累计惠及6亿多人次,减少群众办事成本300多亿元,受到普遍欢迎。

一是在窗口服务方面,减证便民成效明显。坚持民意引领,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推行申请材料四个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普通业务一窗通办、个性业务自助快办,实现交管业务“一次办、马上办”。各地已减免身份证复印件等申请材料3.1亿份,车驾管业务实现一次排队、一窗办结,驾驶证、机动车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减少50%。

二是在延伸下放业务方面,服务触角广泛深入。坚持协同共治,整合各方力量,打破部门、警种、地域界限,推进交管服务触角延伸到县市乡镇、城乡社区,1.9万家社会机构代办公安交管业务,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全面推行车辆跨省异地检验,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400多万名群众异地检车、考证。

三是在“互联网+交管服务”方面,网上交管高效便捷。建成统一的交通管理互联网服务平台、“交管12123”手机APP,网上注册用户超过2.2亿,累计提供牌证办理、驾考预约、机动车选号、交通违法处理等各类服务9亿多人次。集网页、短信、手机APP、自助语音为一体的交管信息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四是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保障业务放到位、管精准。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健全监管机制,先后制修订机动车查验、驾驶人考试、事故处理等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全部建成信息化业务监管中心,加强网上网下巡查,加强预警研判,确保放而不乱,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Q:

大家非常关注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通考、异地分科目考试等措施,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A:

近年来,为适应人口快速流动新形势,公安部不断放宽驾驶证异地申领条件,方便在户籍地以外地方工作、生活、学习的人员学车考证。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驾驶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异地补换领、审验驾驶证,已有1000多万人次受益。2018年6月,公安部推出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省内异地通考,目前已有54万人省内异地考领驾驶证,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此次改革,公安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认真总结评估省内异地通考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时空、地域和证件种类等限制,放宽驾驶证异地申领条件,服务经济要素高效流动,方便群众异地学习生活、办事创业。

一是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全面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跨省异地申领考试,申请人可以持居民身份证在全国任一地直接申领,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减轻群众经济和时间负担。新政实施后,小型汽车驾驶证所有业务实现全国“一证通办”,内地居民持居民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地既可以新申请考领驾驶证,也可以补领、换领、审验驾驶证,无需返回户籍地,无需提交居住、暂住等各类证明。港澳台居民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可以在内地任一地市直接申请考领、补领、换领和审验驾驶证,无需提交其他凭证。据估算,每年将惠及新考领驾驶证1200多万人,补换领和审验驾驶证370多万人次,仅交通费一项就可为群众节省200多亿元。

二是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目前,群众报名申领驾驶证在参加部分科目考试后,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需要到外地去居住的,后续考试仍需专程返回原籍,多次往返奔波,十分不便。对此,公安部积极推进考试成绩全国联网互认,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申请人报考小型汽车驾驶证已通过部分科目考试后,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可以直接到现居住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变更考试地,在现居住地预约参加剩余科目考试,已通过的考试科目继续有效。全部科目考试通过后,直接在现考试地领取驾驶证,避免两地间往返,方便异地生活、考驾两不误。

另外,还将试行大型汽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对省内异地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凭居民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再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对跨省异地申请的,在办理现所在省任一地市居住证后,也可直接在全省范围内申领。

Q:

去年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推出了车辆异地转籍、车辆购置税联网等试点措施,此次改革对这些试点措施有什么新的安排?

A:

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推行了便利车辆异地转籍、车辆购置税联网、12123交管服务热线等试点措施,以信息联通互通代替群众往返跑腿。目前,各项试点措施运行稳妥有序,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南京等15个城市试点非营运小客车转籍档案网上转递,7000多名车主免去往返两地查验车辆、提取档案;浙江、广东、重庆、甘肃4个省市试点车辆购置税联网,22万名车主办理机动车登记无需提交车购税纸质凭证;江西、四川等7省试点12123交管语音服务热线,已为220多万名群众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语音办理业务。

此次改革,公安部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坚持分类有序、稳妥推进,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扩大改革受益面。

一是扩大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试点。试点城市由15个增加至120个,其中,江西、浙江、广西3个省份全省(区)推行,省会市等全国36个大城市全部推行,其余每个省(区)至少有2-3个城市推行,进一步扩大改革受益面,惠及更多群众。对机动车在试点城市间转籍的,申请人直接到车辆迁入地申请,不再需要到迁出地车管所提取档案、查验车辆,变“迁出、迁入地两次验车”为“迁入地一次验车”,减少群众两地间往返,也减少了提取、携带档案的种种不便。

二是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核查。全面推行与税务部门信息联网,实现车购税信息网上传递、网上核查,群众办理机动车登记无需提交纸质完税证明,减手续、提效率、降负担,也为车辆登记业务延伸下放创造便利条件,更好推行购买车辆、缴纳税费、登记上牌等“一站式”服务。

三是加快推广交管语音服务热线。逐步推广全国统一交管服务电话号码“12123”,为群众提供交管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受理等服务,搭建集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热线“四位一体”的交管信息化服务体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习惯偏好、不同生活环境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Q:

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将如何抓好1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还将有哪些惠民利民的改革新举措?

A:

1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将于6月1日起推行,既涉及政策制度调整、信息系统升级等配套保障,也涉及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业务对接,事项多、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落实好此次推出的交管“放管服”改革10项便民利民措施,公安部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务求实效,让改革成效惠及范围更多更广,坚决兑现改革承诺。

一是强化组织部署。印发专门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层层压实责任;召开全国视频会、培训会,部署任务、解读政策、督促落实。

二是强化配套保障。制定实施细则,配置设施设备,升级信息系统,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改革措施顺利落地。

三是强化指导督办。综合采取实地督导、网上巡查、数据督查等方式,开展精准指导、对口帮扶、验收检查,确保精准落地、取得实效。同时,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健全监督制度机制,加强智慧监管建设,确保放而不乱,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积极回应社会群众和企业关心关切,在1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举措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证便民,在便利群众办牌办证、处理交通违法和事故等方面再研究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新举措,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