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品牌如何形成“大众”生意?

其实,看起来很“小众”也就是“细分”,才是真的成功。

热爱小众品牌的新生消费群体最爱标榜“与众不同”,他们急切需要与众不同的标签在这些新舞台里表现自己,这些都部分催生了小众品牌的崛起与爆发。

新消费时代是小众品牌的培养土壤

今天,互联网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越来越板块化,游戏、零售消费、娱乐等等,将你我他分割在不同的圈子里,给我们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喜好,网络将品牌从“大众传播”演变成了“小众传播”。新的网络亚文化下,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可以围绕真正热爱的东西聚集成小组。如今,人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互联网搜索想要找到的人,想听、想买、想读的东西。

所以,今天的顾客,我们不能再用随机身份来定义他们,而是通过他们的兴趣点来进行定义。


新售消费是小众品牌的加速剂

根据《2017年度中国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55%受访者更愿意尝试小众或新品牌。

如今的中国消费者似乎变得更理性了些,他们更愿意去了解品牌的日常信息,用户的评价,和产品的实用性。

与昂贵的奢侈品和烂大街的普通大众品牌相比,小众品牌在维护了自己“高品位”的同时,又更显亲民,自然成了追求高品位与特异性的消费者的追捧对象。


小众品牌背后的“大众心”

小众品牌只是一种商业策略。既然存在于市场,任何一个品牌就都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向大众化过渡是任何小众品牌不可规避的路径。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曾经红极一时的加拿大小众护肤品牌the ordinary正是在这一环节中惨遭淘汰。

要知道,这个所谓的小众品牌曾风靡全球,甚至在整个护肤领域刮起了一阵“成份风”。但或许正是因为树大招风,引来了众多品牌的联合抵制。

而在这条艰难的“大众化”道路上,也有聪明的品牌找到“金主”,成功上位。

以诞生于纽约的香水品牌Le Labo为例,它最初拒绝批量生产,只有自己的店铺和少量高级零售店及其线上平台。

但自从被雅诗兰黛收购后,Le Labo已经在美国、欧洲、香港、韩国等均设有独立门店。

看起来“很小众”,才是真正的成功

小众品牌要想长久发展,大众化是其必然要面临的选择。

但矛盾点就在于,小众品牌的成立就是以小众文化为基础的,一旦某个小众品牌出现了现象级爆款并开始探求大众化发展之路,就意味着其要失去原有的核心群体的价值认同。

既想要商业上的成功,又不想陷入“普通大众”的漩涡,道路似乎只有一条:披着小众化的外衣,装着大众化的内核,即让你的品牌,看起来很小众。比如最近很火的一款口红——故宫红。

如果品牌本身很陈旧,可以尝试开一条新的产品线,重新贴近对标受众。


创造社会认同感

真正有价值的品牌不是请个明星就能炒作出来的,品牌的价值定位、生活主张才是它的内核。

品牌的出现是伴随着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而来的。在Protein最新关于自我意识的一项问卷调查中,71% 的人表示对网络上如洪水野兽般的信息内容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因此,你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抽离令人窒息的信息海洋,消除他们的无力感与迷惘感,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来获取社会认同。

品牌往往代表着更深层次地融入某一文化群体的通行证。身着Supreme,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件衣服,而是渴望触碰到滑板文化、或者英国滑板青年拥护的house音乐。

觉得我们的文章怎么样?欢迎在文章下方留下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