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利誘”的企業走得更遠?(下)

上集我們講解了“威逼利誘”中的“威”、“逼”,這次,小編跟您介紹下“利”、“誘”又有什麼妙用吧!


利——干與利,要結合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從此才能平安地過下去。

啟示: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像“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遊戲規則自我管理。遊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

在現實工作中,靠精神力量鼓勵工作的下屬,堅持一陣子是可以的,堅持長久是不多的。要貫徹工作努力、工作結果和所得效益掛起鉤來,增大個人收入中與奉獻、效益緊密相連的“活”工資的比例,讓收入成為調動下屬積極性的槓桿。個人收入中“死”工資多,容易造成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鼓勵了後進,培養了懶漢,消磨了鬥志;而“活”獎金多,體現了多勞多得,雖沒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最高境界,也會產生不多幹、不幹好工作就收入少的良好效果。

誘——正激勵,來誘導

南風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啟示: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真正俘獲了員工的心靈,員工才會為企業的發展死心塌地地工作。正面激勵的作用是誘導,有助於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有了這些,企業在競爭中就能無往而不勝。

關鍵一點:善用資源

有個富家子弟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別刁,只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丟到後面的小河裡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麵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後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麼,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丟的餃子皮尖,曬乾後裝了好幾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啟示: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於業餘時間怎麼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