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如何才能控制好?医生:身体出现这几症状,血糖可能“失控”

清晨,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

调查显示,早晨心肌缺血高峰时间,为早晨7-8点,心率失常的发生以早晨6-9点最频繁。

世卫组织调查了4,769名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8%发生在上午6-10点。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晨练的人越来越多,但必须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

59岁的蔡先生,坚持晨练,已经十几年了。

通常,太阳还没有升起,他已经起床外出晨练了。

这一天,起床后,与几个老友,一起去晨练跳操。

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新学的操,几个人,每天都跳的兴高采烈的。

然而,就在跳操时,猛的一回头,蔡先生就感觉胸痛、头晕、眼前发黑,倒在了地上。

几个好友,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反应了过来,急忙拨打了120急救。

送到医院时,医生进行了检查,并确诊为突发性心肌梗塞,非常的危险,立刻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抢救。

幸好送医及时,蔡先生,捡回一条命,此时,家人也赶到了医院。

医生:患者血糖很高,这次突发心梗,很可能与这有关。

通过与家属的沟通,才了解到,患者患有糖尿病超过10年。

平时生活中,患者也没有科学地治疗糖尿病,这才导致了如今突发心脏病,导致命悬一线。

医生提醒:糖尿病,最怕“并发症”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在数十种糖尿病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为凶险的合并症。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者,心血管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

对于糖尿病者来说,除了要有效控糖外,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心血管受损,给心血管尽可能多的保护。

糖友,要时刻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

糖尿病相关的心脏病,在临床表现上,比较复杂。

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只是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一定要注意,不可忽视。

如果,在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时,可能是心血管在“报警”,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此外,出现这几个症状,血糖“失控”了,警惕并发症

1、口渴,喉咙干,说明血糖控制不住。

2、血压上升,如果血糖控制不住,会导致血容量增多,血压也跟着上升。

3、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警惕皮肤感染并发症。

4、手脚麻木,或者有刺痛感,可能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皮肤变色,苍白、或暗紫,足部缺血,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6、牙齿松动,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口腔并发症。

7、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可能视网膜病变。

8、视物变红,看东西时变成红色,可能出现眼底出血的现象。

糖友,控制血糖,防并发症,做好这几点

1、远离含糖饮料

糖尿病患者最害怕血糖水平不稳定,但许多患者偶尔会喝含糖饮料以满足他们的口欲。事实上,这对控制血糖非常不利。

最好远离含糖饮料。如果是果汁,碳酸饮料,运动饮料等,你可以用一些有益于血管的东西,来代替开水改善口感。同时,它还有助于血糖控制。

生命之果:国内外研究证实,果子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鞣花酸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同时该果子还有降低血压、血脂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经临床证明,生命之果内的鞣花酸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是最有效的自然疗法。

喝水时加入3-5颗生命之果,即可满足需求。

2、注意饮食,管住嘴

糖友,饮食一定要注意。

首先,要三餐规律。

特别是早餐,必须吃,早餐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早餐时,您可以选择全麦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其次,先吃菜后吃饭。

吃饭之前,先吃些菜,也有助于血糖控制。

最后,少吃快餐。

在一项调查中,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的3,000名人,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也就是说,经常吃快餐的人,容易肥胖,同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3、适量运动,不要偷懒

适度运动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作。

体育指南建议遵循“1357”原则:

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

运动强度,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以走路为宜,最好是在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因为这时运动最佳。

4、管理好睡眠

研究证明,如果您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一倍。

失眠,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控制,进而影响整个代谢系统,并影响血糖的控制。

因此,高血糖患者应注意保证睡眠时间,减少失眠,有益控制血糖稳定。

一般来说,理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

5、定期检查

高血糖,定期检测和检查尤为重要,不应忽视。

此外,血糖高的人,要接受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

平时,多学习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识,科学控制血糖,并了解并发症的身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