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我们党97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总结党的历史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坚定理想信念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用光辉文献为我们诠释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大革命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许多人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一些人甚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针对这一现象,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典之作,诠释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发动了秋收起义,率领工农红军挺进井冈山,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后来,由于“左”倾错误路线占据了领导到位,毛泽东受到排挤,但他没有消极,积极争取为党工作的机会。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一路同行,说服他们接受他的意见,实现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内投降妥协的言论甚嚣尘上,毛泽东写下《论持久战》这篇光辉文献,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当解放战争进行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决胜阶段,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始终坚持,中国革命才能够取得胜利。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李大钊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坚信共产主义将来一定会胜利,豪迈宣称:“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7年4月,李大钊被捕后坚贞不屈,面对绞刑架,宣扬共产主义必胜的真理,从容就义。夏明翰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坚持真理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直言自己为信仰而死的坚定决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红军数万里长征用“脚步”为我们诠释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卓绝,理想胜天。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无比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定的革命理想,无坚不摧,一往无前。长征胜利启示我们: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能的。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理想信念曾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始终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02

严明党的纪律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党的纪律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严明党的纪律在我党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在1920年9月,蔡和森致信毛泽东商议建党,信中指出:“党的组织为极集权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提出了9条纪律。1927年,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明确规定“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这次全会制定并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第一次把党的纪律写进总纲:“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的、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



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抗战胜利时的120多万增加到400多万,解放区从十几块根据地扩展到了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如何才能使党中央下达的战略任务和工作方针在全党全军迅速传达和坚决贯彻执行这一问题摆在了党中央面前。为此,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中心议题,要求全党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作出 “六条规定”。 “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我们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了重要准备,为正确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积累了成功经验。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一条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历史经验证明,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后,就必须有严明的政治纪律来保证其路线的贯彻执行。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

03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党内能够正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遵义会议与延安整风堪称其中的典范。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首先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错误,主动承担了责任,并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损失,虽然有众多客观上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军事指挥上、在战略战术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他批评李德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也要吃饭,还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路、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划,限定时间赶到打仗,这样哪能打胜仗?这完全是瞎指挥!红军总司令朱德在会上严厉批评“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损失,他说:“丢掉了根据地,牺牲了多少人命?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在谁手就跟谁走”,才实现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范。这次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惩前毖后’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治病救人’就是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充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作到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逐步辨明是非,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

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深刻汲取整风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4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反复强调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克服党内分散主义和民主生活不足的现象,才能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



中共从六大到七大召开,其间长达17年。在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 1945年4月23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强调:“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强调:“现在必须放手地扩大我们党内的民主生活,必须实行高度的党内民主,同时,在实行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党的领导上的高度集中。” 这次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概括和提炼了党的三大作风,初步形成了我们党所特有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毛泽东在七大闭幕会上指出:“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求我们党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都是在伟大的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由于全党和中央没有一个领导核心,导致我们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直到遵义会议逐步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我们党才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要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就必须有一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5

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苏联回来的中央领导人照抄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致使党和红军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被迫踏上长征之路。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成为党中央的实际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带领党和红军从挫折走向胜利。通过延安整风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全党进一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克服了长期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本人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看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大革命时期,他通过调查研究,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带领起义军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当有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悲观失望之时,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战爆发之初,毛泽东系统分析了中日两军两国的实际情况,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提出了抗日战争的三段论,指挥八路军坚持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发展壮大。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由陕北向河北西柏坡转移路经山西时,每到一地都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了解的情况,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和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大批惠民措施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只要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的严肃认真,党就团结,就有力量,就能克服各种困难,抵御各种风险,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前进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不忘初心,完成使命,就必须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坚定理想信念,牢树“四个意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更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党史研究四室副主任,本文原载于《前进》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