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以为是“上火”却得了“痔疮”?不痛不痒的痔疮最该治!

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偶尔便秘“菊”部地区有血、“菊”部疼痛有凸起

……全当是上火了?

其实,痔疮可能已经在你的“菊”部“潜伏已久”。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不是“上火”,而是得了“痔疮”!



没“症状”可能也有“痔疮”

痔疮根据所处人体解剖位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位于肛管齿线上,除非脱出嵌顿,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出现喷射状出血、痔核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的情况。【外痔】位于肛管齿线下肛周,主要表现为肛缘肿物隆起,肉眼就可以看见,发作时可出现疼痛、肿胀、瘙痒等症状,排便后肛门局部不易清洁。【混合痔】是指肛管同一位置既有内痔又有外痔,
临床表现上兼有内、外痔症状。



▲内痔、外痔、混合痔示意图

许多人是因为痔疮急性发作了,才发现自己有痔疮问题。

比如在饮食辛辣醇酒、剧烈运动后,肛周静脉丛破裂出血,在皮下瘀积形成血块,压迫神经末梢时,出现肛周结节状肿物隆起伴剧烈疼痛,这就是临床上的“血栓性外痔”

痔疮有哪些明显症状?

该如何自检?

上面说了,没有“症状”都有可能得了“痔疮”,如果平时发现自己有以下症状,很明显“痔疮”已经找上门了,别再“痔疮”、“上火”傻傻分不清!

经常性的便血,血色通常为鲜红色。排便时内痔核肿胀、脱出肛外,痔核可自行还纳或需用手推回肛内。肛门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时或排便后。肛门瘙痒或灼痛。排便后肛门不易清洁。肛门溢液。

为什么会得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十女十痔”,痔疮不仅高发,而且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

痔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便怒责、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或水样便。不良的排便习惯、长时间如厕,比如如厕时喜欢阅读或使用手机。长期低纤维饮食,容易导致排便困难,也可诱发痔疮。怀孕和阴道分娩可能诱发痔疮。年龄问题,年龄越大越容易诱发痔疮。

好像得了痔疮

要如何确诊?

看到这里,感觉自己已经有了诸多痔疮“症状”,又该如何确诊呢?

建议到医院对肛门部位进行专科检查,包括:

观察肛门周围的皮肤。直肠指检(戴着手套并润滑的食指轻轻地插入肛门)。肛门镜检。

要特别提醒的是,以上症状并非完全由“痔疮”引起,建议酌情进行更广泛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以确保出现如上症状时,不是由于结肠或直肠中的其他疾病引起。

得了痔疮就一定要手术吗?

不一定。

大多数情况下,不脱出、偶有便血的内痔;部分隆起的外痔;不影响生活的混合痔

可以考虑先保守治疗,而非手术。

在尝试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及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仍然未能有效缓解,才选择手术。



而对于较轻微或偶然出现症状的痔疮,以下方式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将膳食中的纤维量增加到30克/天,如果需要的话,通过纤维补充剂来保持大便柔软和有规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例如不要长时间大便怒责或坐在马桶上。如果便秘,请告知医生,医生会适当添加合适的大便软化剂或泻药。采取温水坐浴,以减轻排便引起的剧烈疼痛。外用痔疮膏或痔疮栓缓解症状。

但如果出现肛门剧烈疼痛、由于内痔引起反复便血、脱出等情况,建议及时到肛肠科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预防痔疮

建议做好以下6点

1、尽量保持大便质地软、成型,排便有规律。

2、合理饮食,吃适量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确保每日摄入约30g纤维。

3、禁食辛辣、燥热、醇酒之品。

4、定期锻炼以预防便秘。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在厕所上拉紧或坐太久。

6、不要推迟排便,感受到便意时就要及时去洗手间排便。



痔疮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一旦发作真的让人坐立不安、苦不堪言!希望大伙儿都能爱惜自己的菊花,远离“菊”部疾病!